◇◇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薛定谔=斯可罗丁哥? 张九庆 《读书周刊》2002.6.21. 即使不懂得量子力学波动方程,也有很多人知道奥地利物理学家艾尔文·薛 定谔的名字。196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DNA螺旋结构的发现者詹姆斯· 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两人正是受到薛定谔写的《生命是什么》一书的启发, 才投身于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并取得了突破性贡献。如果有人告诉你,不是薛定谔 而是“斯可罗丁哥”写的《生命是什么》,你定会大吃一惊的。 在由沃森撰写的、辽宁画报出版社翻译出版的《DNA激情》(2002年4月第一 版)一书中,迟文成、赵永波这两位译者就把我们熟知的薛定谔翻译成了陌生的 “斯可罗丁哥”,把沃森和克里克译成了“华特生”和“克利克”。 我们假定把薛定谔译为“斯可罗丁哥”也没有原则上的错误,可是薛定谔一 会儿变成了“斯克洛汀格”,一会儿变成了“施罗丁格”,再过一会儿又变成了 “施洛丁格”;连他的首名也一会儿是“欧文”,一会儿是“爱尔温”。看来在 译者笔下,薛定谔不是一个著名的物理学家,而是一位“分身多术”的孙悟空。 我不知道如果沃森得知自己科学研究的启蒙者在中国被翻译成这个样子,会作何 感想。 我们再来看一下在沃森与克里克发现DNA螺旋结构过程中另一位关键人物罗 莎琳·弗兰克林在这本译书中变成了什么样子:“罗撒林得·富兰克林”、“罗 撒琳德·弗兰克林”、“罗茨琳德·弗兰克林”。两位译者让弗兰克林在中国同 样表演了川剧中的“变脸”绝技。 其他的人名乱译也随处可见,例如,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有“包尔” 和“波尔”,德国分子生物学家德尔布吕克有“得尔布鲁克”、“戴尔布鲁克”, 美国生物学家大卫·巴尔的摩有“巴尔的摩”和“巴尔帝摩”。或许我把某些录 入者的错误错怪在了译者的头上,译者也只好替责任编辑背黑锅了。 名字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内文翻译质量是否如此我不敢妄下结论。无疑, 《DNA激情》的出版给当前译书严重的粗制滥造状况增加了一个特殊的案例。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