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评】 从汪丁丁把“蛋白质”称为“蛋白体”,把“氨基酸”按英文读音音译成“阿米 诺酸”,把“genetics(遗传学)”译成“基因工程”,以及诸如此类的让任何 一位学过一点现代生物学基本常识的人都要笑掉大牙的低级错误,就可知这位 “对技术的前沿有着最深刻思考的经济学家之一”、“最为大胆的预言家之一” 在预言生物技术发展方向时其实对生物学、生物技术一无所知,只是根据临时找 来的英文资料囫囵吞枣、半通不通地大发“新新”谬论,乱下“佛法大师”式的 预言。他甚至想都没想过在遇到自己没见过的英文术语时要先去翻翻英汉词典。 早就听说“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不学无术而又喜欢信口开河吓唬人,硬着头皮 看完这篇文章,就不能不信这种说法。这样不学无术的人,能够成为《财经》 “学术顾问”,这样的笑话连篇的文章,能够成为《财经》“封面文章”,是只 有在当代中国才能发生的怪现象。套用鲁迅的一句话,我佩服他的只有一点,这 样的文字也有拿出来发表,而且做为封面文章的勇气。 顺便说一下,汪丁丁在文中半通不通地大量引述费曼在60年代初的一篇演讲。事 实上,费曼所述的内容,特别是关于生物学的内容,大部分是过时或错误的。他 所提及的分子遗传学的基本问题,在其演讲后不久就被一一解决,早不成为问题。 其解决方法也不是像他预言的那样靠电子显微镜下的直接观察,而是用的生物化 学方法。汪丁丁称:“19世纪中叶孟德尔发现古典遗传规律开始,生物学家就已 经猜测到了基因对生物性状的决定作用,但是只是到了20世纪中叶华生和克雷克 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以后,基因学才开始走出实验室,转变为分子和细胞层 次上的基因工程。”这也是对遗传学发展史的无知。经典遗传学并不是一门只限 于实验室的学问,在农业、医学等方面早有广泛的应用。倒是分子遗传学在早期 只是实验室里的基础研究,直到70年代才因为分子克隆技术的发明而进入应用领 域,这时距沃森、克里克提出双螺旋模型,已有20多年。 (方舟子) 新新经济 □本刊学术顾问 汪丁丁/文 《财经》2001年3月 封面文章 在工业时代,我们征服了空间;在信息时代,我们征服了时间;现在,通过“生 物材料”时代,我们将征服物质本身。 ----“有史以来第一次,生命之书就在我们面前。” ----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人弗兰西斯·科林斯说。 ----“实际上,这是三本书:一部回溯上亿年的史书,求解人类从何而来;一部 人类制造材料手册;一部医学教科书,满是治疗糖尿病、心脏病、癌症和许多其 他疾病的线索。” ----2月12日,在人类基因组图谱于去年6月间宣布绘制完成8个月后,人类基因 组计划(含美、日、德、法、英、中6国科学家的联合研究项目)和美国塞莱拉 公司分别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 ----对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初步分析发现,人类的基因总数大约在2.6万个至4万个 之间,远小于原先14万个基因的估计;地球上人与人之间99.99%的基因密码是 相同的。研究发现,来自不同人种的人比来自同一人种的人在基因上更为相似。 这一发现使得种族歧视完全丧失了任何可能的人种学依据。在过去几个月中,人 类基因组图谱在将许多生物化学功能未知的疾病基因定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目 前已至少有30种疾病基因利用图谱数据而被定位。 ----在华生和克雷格于1953年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初探生命秘密的近50年后, 生命之书翻开了关键一章。在后面,我们将会看到,对这本书的持续解读,将在 何种程度上增进人类的福祉。 ----汪丁丁是编者所知道的对技术的前沿有着最深刻思考的经济学家之一,也是 编者所知道的最为大胆的预言家之一。在网络股最高潮刚刚过去的去年5月,他 曾在《财经》杂志上预言:在未来数年间,NASDAQ指数有70%的可能性上到7500 点,同时,有30%的可能性下跌到2500点。10个月过去,他认为较不可能发生的 事情现在成为现实:NASDAQ指数掉到了2500点以下。尽管如此,汪丁丁信念不变, 逻辑依旧,而因为此时身在美国更有机会观察前沿,他的预言有了新的内容。 ----他认为,以基因技术为旗帜的生物技术,由于纳米技术的进展为之提供了大 规模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将真正有机会把呼之多年而不出的“生物-材料”时代 变成现实,经济“垂直型增长”的前景于是可见。这就将是汪丁丁所称的“新新 经济”。而NASDAQ指数,汪丁丁预言,将由于这一推动到达7500点。 ----塞莱拉这样的公司正在为“新新经济”打造基础。这家1998年才加入人类基 因组图谱测序研究的基因技术公司,自始至终都准备将他们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利 润。据说,现在如果想要获得他们的研究资料,制药公司需要付出1500万美元的 费用。塞莱拉的商业化一直饱受其竞争对手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诟病。参加这个公 共项目的科学家们声称,对人类基因研究数据资料的任何商业化使用都是不道德 的;但即便是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塞莱拉公司加入竞争的刺激,这个从 1990年就开始的全球研究项目不会提前完成。 ----中国科学家担负了人类基因组计划1%的测序任务,在数万个人类基因中, 有142个基因是由中国科学家发现的。参加人类基因组计划的6国科学家对此次研 究的贡献程度依次如下:美国54%,英国33%,日本7%,法国2.8%,德国 2.2%,中国1%。 ----不要以为中国科学家跻身于人类基因组计划,就一定有机会在汪所预言的 “新新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因为汪丁丁同时坚定地认为,与“新新经济”的 到来相对应的,应当是一整套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投资方式、产业组织形式以及人 力资本培养,而它们将构成“新新经济”的支撑系统;你将会看到,中国距离这 些要求还相当遥远。他甚而提出,“中国如果不打算放弃即将到来的生物材料经 济的超常发展机会,就必须马上对高等教育体制进行彻底的改革。” ----对于NASDAQ7500点预言,你可以等着瞧;而对于如此逻辑,则应仔细思考。 ------编者 第一部分 跃变的前景 ----生物技术的崛起很可能在未来几年内把“网络经济”从衰退中挽救出来,并 就此形成一个以往任何时代的增长速率都无法比拟的“新新经济”发展阶段 ▲ 知识倍增所需要的时间肯定不会是“工业技术时代”的几十年,也不会是 “网络技术时代”的6个月,而将是“生物技术时代”的几天 ▲ 即将到来的“新新经济”的另一个特征是,这一增长所持续的时段将会非常 短,例如5年、7年、或者10年。这是因为"大熊市"降临的2010年已经确定了"增 长的极限" ----我所理解的“新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具有高得多(通常高达 十倍以上)增长速度的经济过程。经济史上多次出现过这样的高速增长过程,它 通常围绕着重大技术发明展开,著名的例子如蒸汽机、电话、微电子技术、基因 工程。技术进步的通常情况是(如熊彼特所论)从投入到产出的转换效率的连续 的日常改善。另一方面,漫长的知识积累过程每隔几十年到上百年就会迸发出一 些突破性的新技术,引发超常规的经济发展,也就是我们讲的“新经济”发展阶 段。这一间断性跃进在经济波动的统计研究中对应于“康德拉季耶夫长周期” (经济学先后发现了三种经济波动现象:40个月的基钦周期、10年左右的尤格拉 周期和50年左右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编者注),虽然学界对这一长周期的时段 有相当不同的界定,其下限可以短至35年,其上限可以长达150年甚至300年。在 我看来,“长周期”的周期间隔之所以很难界定,根本原因还在于技术进步的路 径是不确定的、不可预期的、不规则的。知识结构的这一内在性质使得重大技术 进步有时候需要上百年才发生一次,有时候则在几十年内多次发生。例如目前正 在发生的紧接着“网络技术”的另一次突破性技术进步--生物技术,其知识积累 过程已经长达数千年,却在最近50年内产生了跃变,使得基于这一技术部门的整 个经济发展的速度可以大大超过1990年以来“网络经济”的发展速度。为把这一 超常规发展阶段同2000年刚刚结束其超常规发展的“网络经济”区分开来,我就 只能采用“新新经济”这个名称了。 ----我们知道,“新经济”的两大法则“摩尔法则”(Intel公司创建人之一戈 登·摩尔预言,微处理器的处理能力每18个月到24个月将增加一倍,而成本下降 一半)和“梅特卡夫法则”(3com公司的创建人、以太网技术的发明者梅特卡夫 预言,网络的实用性与其使用者数目的平方成正比)导致了其扩张的速率大约为 传统经济扩张速率的6倍至12倍。这些法则今天仍然适用于例如芯片制造这样的 基础部门,只是在应用领域里呈现出饱和趋势从而其扩张速率正向着传统经济的 扩张速率收敛。“新经济”部门迅速扩张期的结束在纳斯达克指数周线图上表现 为2000年的大调整,而且这一调整远未结束,如果没有重大的技术和制度创新, 网络经济甚至会不可避免地在2005年以前消亡。但是,至少就我看来,生物技术 的崛起很可能在未来几年内把"网络经济"从衰退中挽救出来,并就此形成一个以 往任何时代的增长速率都无法比拟的"新新经济"发展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里, 如理查德·奥利佛所说,知识倍增所需要的时间肯定不会是"工业技术时代"的几 十年,也不会是“网络技术时代”的6个月,而将是"生物技术时代"的几天(参 见Richard W. Oliver,The Coming Biotech Age: The Business of Bio- Materials,McGraw-Hill,2000)。 ----如果我们按照知识倍增的速率把奥利佛对"新新经济"的估计转换到纳斯达克 指数的走势图上,就很容易看到,在2000年的大调整之后已经变得非常明显的即 将在2010年以后到来的"大熊市",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支持着奥利佛对"新新经济" 超常增长率的判断。因为如果没有这样一个超常增长,那么纳斯达克月线图的衰 退应当在2010年以前出现而不是在此之后。用更专业些的语言说,艾略特所论的 300年长周期的第五浪的第五子浪应当比2000年结束的第三子浪有更猛烈的上升 趋势,这意味着纳斯达克指数在未来的几年内达到7500点水平以上(参见我在 《财经》杂志2000年5月号发表的讨论纳指长期走势的文章《纳斯达克:2500点 还是7500点》)。 ----20世纪90年代两项最重大的技术进步,如媒体广为宣传的,以两个英文字母 表示:I(internet,互联网)和G(genetics,基因技术)。关于前者我已经谈 得太多了,这篇文章主要讨论后者,并希望说明为什么这个"G"将会挽救那个"I"。 换句话说,我试图给出若干重要的理由来论证基因技术所引发的"生物-材料"技 术革命确实具有超常规--超过纳指走势图显示的长周期第五浪的第三子浪所界定 的“新经济”扩张的常规--扩张的可能。正是基于类似的看法,奥利佛在其著作 中把生物技术时代的扩张速率叫做“垂直增长”,以区分于网络经济的“指数增 长”。 ----从纳斯达克长期走势图上能够看到的关于即将到来的“新新经济”的另一个 特征是,这一增长所持续的时段将会非常短,例如5年、7年、或者10年。这是因 为“大熊市”降临的2010年已经确定了“增长的极限”,金融活动的超前性使得 纳斯达克指数将在“新新经济”结束扩张之前的若干年之内就从高峰下跌。基于 这一理解,我们可以判断:未来20年将是以“生物-材料”技术为主导的时代。 在极短的时间内上升极其猛烈,这是艾略特"第五浪"的普遍特征。据此,我大致 同意下图所示的奥利佛的预测: 第二部分 技术的前沿 ----使基因工程获得广泛应用的经济前提,是纳米技术能否在最近的未来大幅度 降低其工艺成本 ▲在费伊曼所描述的图景里,可以想像,只要纳米技术的工艺成本降低到足以产 生规模经济效益的程度,纳米尺度上的制造业就可以把我们现在的几乎一切不同 生产部门的生产过程简化为单一的,改变原子排序的过程 ----两项关键性的技术决定了"新新经济"的超常增长速率:(1)基因工程 (genetics)。从19世纪中叶孟德尔发现古典遗传规律开始,生物学家就已经猜 测到了基因对生物性状的决定作用,但是只是到了20世纪中叶华生和克雷克发现 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以后,基因学才开始走出实验室,转变为分子和细胞层次上 的基因工程;(2)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泛指一切应用尺度在10亿分 之一米范围内的技术。常见病毒的尺度是10~50纳米,常见微生物的尺度是300 ~1000纳米,典型原子的直径约为0.1纳米,而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典型距离约 为0.05纳米。因此使用纳米技术可以一个细胞一个细胞地生产新型生物材料(如 杜邦公司生产的GT3,即"第三代纺织品"),也可以逐个地医治生物体内有病的 细胞,以纳米材料制造的生物芯片的速度在原则上是硅片速度的10000倍。在纳 米尺度上,有机与无机的差异正在消失,生命体与无生命体的差异正在消失,甚 至连“时间”与“空间”、“物质”与“非物质”的区分也成了问题。 ----基因工程和纳米技术这两个领域构成了未来20年“生物-材料” (bioterials)经济的支柱产业。下面的清单是我从上引奥利佛的2000年发表的 著作中抄录的"生物-材料"的应用领域: ----在实验室里创造生命 ----改变新生儿基因的性质 ----医药基因工程--根据每个人的基因性质"对症制药" ----把抵御特定疾病的基因编码到遗传基因里 ----制订对抗癌症、心脏病、艾滋病、以及流行病等病症的基因疗法 ----修复脑细胞(例如由老年痴呆症造成的脑神经死亡)与中枢神经 ----制造能抵抗感染或发育缺陷的蛋白质 ----大规模生产各种抗体用来对付癌症 ----发展能复制哺乳类动物包括人类在内的技术 ----抗老化和控制肥胖 ----培育能移植到人类身体内的动物器官 ----培植廉价的用于免疫的基因转置蔬菜帮助贫困人口改善健康状况 ----培植能在几年内而不是几十年内长成的树木满足木材需求 ----建造用于生产工业塑料的生态工厂取代整个石油化工产业 ----以昆虫类和动物活动来生产最结实的纤维和最坚硬的合成品 ----制造比当今最快的速度快几千倍的生物蛋白基计算机 ----用于医疗监护系统的生物电子鼻、舌、耳、手的制造 ----生物合成皮肤、血液、骨骼、以及人类主要细胞的合成 ----在受到损坏时有自修复能力的新型包装及造型材料 ----具有人类肌肉的伸缩功能的生物合成材料用来取代体力劳动 ----自动吸收和清洁污迹的材料 ----可以根据环境自动变形的合成材料广泛用于工业、消费、医疗保健 ----无污染和几乎免费的生物能源的使用 ----用来获取和保存太阳能的生物涂料 ----在人体内巡回视察寻找并纠正老化细胞的"智能鼠" ----为说明西方人在"生物-材料"技术领域已经走了多远,我又从奥利佛著作里 摘译了下面的这张清单: ----1.在美国境内有2000多个生物技术研究机构,在欧共体有1000个左右,世 界其它地区还有1000个左右。这些机构的收入在1996年比上一年增长了约45%。 在欧共体地区,生物技术是增长最快的经济部门之一。世界其它地区的生物技术 部门有类似的增长率。 ----2.1997年美国资本市场新投入的"生物技术"板块的资金增长了12%,从830 亿美元增加到930亿美元,而同期投入生物技术制药部门的私人资本为300亿美元。 1997年在欧共体有5亿美元私人资本投入生物技术部门。 ----3.世界最大的化学工业公司例如杜邦、诺华(Novartis)、Monsanto等公 司正在把自己改造为生物技术公司。 ----4.今天在美国的生物技术部门就业的人员已经超过了在机器制造业就业的 人员。 ----5.最大的5个生物技术企业平均每年每个雇员的研发投入为10万美元。大多 数生物技术企业把每年营业收入总额的15%到30%投入到研发部门。研发投入大 约只占了与互联网有关的"高新技术"部门年营业收入的10%到12%,而在传统工 业部门里研发投入小于总收入的5%。 ----6.全世界有超过一亿的人口已经从大约65种生物技术药品和免疫制剂中获 得了帮助。 ----7.目前美国有大约295种生物技术药品与免疫制剂处于临床实验阶段,另外 有几百种正在研制阶段。这些药物主要用来对付各种癌症、老年痴呆症、心脏病、 艾滋病、肥胖症,以及其它健康缺陷(作者注:按照传统医药研发的速度,美国 大约有50种药物同时处于临床实验阶段)。 ----最后,辅之以1996年美国的统计资料: ----从现有的统计资料看,至少在我看来,生物技术和生物材料作为一个经济部 门似乎还没有表现出如奥利佛以及其他许多作者从1995年以来一直鼓吹的生物技 术时代的超常发展特征。例如,初步比较一下1980年以来生物技术股票指数与纳 斯达克指数、医药应用设备指数和主要医药制造股票指数的月线图,我们看到生 物技术的增长速率大约与纳斯达克指数同步,在20年内增长了13倍(不考虑2000 年上半年的大调整),但比主要医药公司股票指数的(20年增长约27倍)增长速 率低了至少50%,同时比医药应用设备指数的增长率(20年增长约9倍)高了大 约50%。 ----简单的统计分析并不能提供令人信服的对未来几十年生物材料经济发展速率 的预测,因为,如前述,决定了生物材料经济扩张速度的两个核心技术领域--基 因工程和纳米技术,如美国生物技术专利批准的数量所显示的,都是在20世纪最 后5年里才开始在关键技术环节上有突破性进展。 ----使基因工程获得广泛应用的经济前提,是纳米技术能否在最近的未来大幅度 降低其工艺成本。事实上,天才的诺贝尔奖物理学家费伊曼早在1959年就刻画了 今天纳米技术的大致发展状况。费伊曼预言,到2000年时我们将能够开发一种微 小型操作技术足以把整套《大英百科全书》写在针头上,但是为了做到这点,我 们必须把普通的印刷字体缩小到1/25000,那大约是正常金属原子直径的32倍, 换句话说,在每个那么小的字体里仍然可以容纳1000个原子。在这样的尺度上, 精密光刻仪器足可以进行我们所说的针尖上的微小印刷,事实上,他推测,全世 界的图书,大约2400万卷,可以用这种方法印刷到大约35页16开的纸上。他接下 去描述了他想象中的未来用于进行这种微小操作的"离子束"仪器的原理。在细胞 膜上执行着细胞维持其生命不可或缺的信息传递和解毒功能的蛋白体,正是根据 被称为“离子泵”的原理进行活动的。换句话说,在纳米尺度上的操作技术可以 与细胞内部的日常活动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基因工程的各种应用。 ----费伊曼提前了半个世纪准确地告诉生物学家说:生物学研究之所以进展缓慢, 是因为生物学里面大量的基本问题,例如DNA碱基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DNA碱基 顺序与蛋白体内阿米诺酸的顺序之间是怎样对应的?RNA是单链的分子还是和DNA 一样是双链分子?RNA与DNA碱基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细胞内微小物体的组织是 怎样的?蛋白体是怎样被合成的?RNA在细胞内是怎样运动的?RNA如何在细胞里 面找到自己的位置?蛋白体是怎样在细胞内安排的?阿米诺酸是怎样进入细胞体 内的……这些问题的解答不能靠数学模型来推测,而是应当用眼睛去看到具体的 发生过程。 ----他接下去推测:为了看到上述的那些微观生物过程,物理学家只需要帮助生 物学家把目前的电子显微镜的精密度提高100倍就可以了。他提出,应当把计算 机芯片里线路的宽度缩小到10到100个原子的尺度,这样就可以快得多地执行运 算并且具有极大的存储能力。这种微小型尺度的计算机应当能够以图像为单位, 而不再是以"二进制"逻辑来计算和记忆。为了制造如此微小的计算机,他推测我 们需要先制造微小尺度上的自动化机械来完成计算机的组装工作。他推测,这样 尺度上的自动机械,它基本上就是许多微小的"手"的联合体,将可以进入我们的 血管里去寻找病灶和医治我们的疾病。 ----最后,费伊曼提出以微小尺度的技术重新安排原子本身的结构的设想。逐个 地安排原子!那时,我们将有无穷多的可能性来创造新物质和新材料,所需要的 仅仅是让计算机仿真找到我们所需要的那种物质的原子结构。 ----在费伊曼所描述的图景里(这一图景在当前显得出奇地准确),我们可以想 象,只要纳米技术的工艺成本降低到足以产生规模经济效益的程度,纳米尺度上 的制造业就可以把我们现在的几乎一切不同生产部门的生产过程简化为单一的, 改变原子排序的过程。 ----基因工程的发展为费伊曼的图景增加了新的本质性因素:生命体之所以不同 于无生命体,是因为前者可以自动探索、适应、甚至改造环境。如前述,在纳米 尺度上,这一区分开始变得模糊。例如,我们可以把生命体分解为单个细胞,把 细胞活动分解为细胞内部各种蛋白体的活动,把蛋白体进一步分解为20种(或更 多些)阿米诺酸的不同排列方式,最后,把阿米诺酸分解为氢、氧、碳、氮等元 素,再重新用这些无生命的元素合成新的生命体。基因工程使得我们在这一合成 过程中可以改变DNA链上的基因结构,从而新的生命体(细胞)可以不断复制自 身。 第三部分 资本与知识的位置 ----投资人要承担远大于"网络经济"时代的投资风险,因为生产的总成本的绝大 部分都必须“一次”投入,而后来的整个生产周期都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回报期” (或亏损) ▲“生产部门”将主要就是研发部门--每个工人都是方案设计师 ▲初期的高投入与后续期间的纯粹回报,是“生物技术经济”与以往一切经济的 最大差别所在 ▲中国如果不打算放弃即将到来的生物材料经济的超常发展机会,就必须马上对 高等教育体制进行彻底的改革 ----上面的全部讨论引导我们得到“生物-材”生产过程的三个特征:(1)由 于能够把一切不同种类的生产都转化为单一类型的生产过程,基于纳米技术的生 产过程将具有极强烈的规模经济效应,而如此强烈的规模经济意味着不论纳米技 术的工艺成本多么高昂,只要生产规模足够大,单位产品的价格就总能够降低到 足以与传统生产方式相竞争的水平;(2)基于纳米技术的“生物-材料”的生 产过程的总成本的绝大部分将表现为初始成本,因为生物材料的自修复和自适应 能力将大大降低生产的初始投入之后的“维持成本”,这一特征与上述“强烈的 规模经济效应”特征是一致的;(3)在“新新经济”里,生产的“劳动力”要 素将主要投入到研发部门而不是生产部门,因为生产过程只能由微小尺度的机器 人来完成。或者说,“生产部门”将主要就是研发部门--每个工人都是方案设计 师。 ----基于上述的三个特征,主要是(2)和(3),我们可以进一步讨论“新新经 济”对资本市场和知识活动的要求。其实我们从目前已在北美和欧洲初步兴起的 “生物-材料”经济可以观察到新的资本与知识的活动方式。 ----大致而言,特征(2)要求投资人承担远大于“网络经济”时代的投资风险, 因为生产的总成本的绝大部分都必须“一次”投入,而后来的整个生产周期都将 成为名副其实的“回报期”(或亏损)。目前在基因与生物技术领域领先的“应 用分子基因公司”(Applied Molecular Genetics,AMGN),在完全没有任何产 品时已经私募了2000万美元,又在其后的5年内三次公开招股,最终在1989年把 它的第一个产品拿到市场上,当年营业收入就达1亿美元,到1998年底,这家公 司仅靠这“第一个”产品就在医药市场上创造了年收入14亿美元的业绩。附图是 从奥利佛著作中复制下来的,它说明了我在这里讨论的特征(2),即初期的高 投入与后续期间的纯粹回报。在奥利佛看来,这是“生物技术经济”与以往一切 经济的最大差别所在。 ----在纳斯达克挂牌交易的股份公司的资料表明,“新新经济”部门的上市公司 的资本规模,不论是IPO还是流通股票总量,通常比“新经济”部门里同样年龄 的公司大10倍。这意味着在“新新经济”领域里投资的风险要比在"新经济"领域 里的投资风险高得多,从而投资人对金融市场和相应的监督机制的完善程度的要 求也高得多。这进一步意味着,当家族公司难以支持“新新经济”的发展时,亚 洲各新兴金融市场将面临比欧美成熟金融市场严峻得多的挑战。换句话说,当资 本规模增加了十倍时,"新新经济"的企业将以十倍的速率向成熟的、规模大得多 的金融市场聚集。 ----现在讨论特征(3)的含义,我相信这是对我们国内的各种现存机制最具挑 战性的“新新经济”特征。这一特征意味着,那些进入“生物-材料”领域的企 业将直接从大学生或研究生中“招工”。即便在目前的“新经济”里,例如在光 纤设备制造业,所谓“工人”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人,而是能够熟练操作 光学仪器并且懂得相当高深的光学原理的“师傅”,或者干脆些说吧,他们许多 都是曾在国内大学教过课的教授们。据我所知,也正是因为太缺乏这样的“教授 工人”,美国的光纤设备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限制。 ----目前的生物技术企业的资料表明,在那里就业的“工人”大部分必须有博士 学位或“博士后”资历。要知道,这些企业为每名“工人”投入了每年10万美元 以上的研究开发资金,并且指望着达到平均50%的回报率呢。 ----为缓解人力资本的匮乏,目前在美国处于领先地位的生物技术公司直接与主 要大学的基础研究部门建立了合作关系,著名者包括Genentech(基因技术公司) 和Monsanto。大致而言,大学负责基础研究,它们从生物技术公司那里拿到大笔 的研究资金(通常以百万美元为项目经费的“单位”投入),生物材料技术公司 负责研究开发和市场预测,然后他们再把新技术转让给拥有庞大市场份额和更容 易获得药品管理局批准的老牌制药公司(技术转让,有时或更经常地,是以公司 “并购”方式来实现的)。加州大学系统仅1996年当年就从药品专利转让获得 6300万美元收入。当然,大学投资也有亏损的时候,波士顿大学眼看着自己的 9000万美元基金在几年内缩小到400万美元。因此,大学领导者更愿意与研发公 司合作,包括最大的制药公司如Merck和Pfizer。 ----在世界地图上,按照分布密度和研究力量排列,加拿大是仅次于美国的生物 技术研究中心。1997年美国有1710个研究中心,加拿大有409个,欧洲有500个, 以色列有72个,日本有170个;然后是韩国,只有1个政府研究中心,但其研究成 果已经为世界同行瞩目。中国之大,1997年只有3个这样的研究中心,与印度尼 西亚一样;而在马来西亚,这样的研究中心有12个,在菲律宾有2个,香港有4个, 印度有2个,巴基斯坦1个,古巴6个,墨西哥1个,阿根廷21个,智利1个,巴西7 个,特利尼达和多巴哥1个,新西兰40个,澳大利亚154个,肯尼亚1个,埃及1个。 不妨认为,这样的地理分布大体上反映了生物材料技术的人力资本分布状况。当 然,基因和生物技术的研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和社会公众的态度,因为它 涉及广泛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由于基因、生物、纳米技术的人力资本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学教育以 及以大学为研究基地的基础研究便显得格外关键。而且,在这一领域里,综合性 大学(特别是有附设医院的大学)的临床和研发优势日益突出。以美国为例,在 这方面领先的大学是:哈佛、霍普金斯、康奈尔、波士顿、华盛顿西雅图、麻省 理工和普林斯顿(纳米技术)、纽约州的西拉丘斯大学(生物计算机技术)。 ----中国如果不打算放弃即将到来的生物材料经济的超常发展机会,就必须马上 对高等教育体制进行彻底的改革。这是另一话题,此处不再赘述。 ----最后,让我继续引述奥利佛的话作为本篇文章的结语:在工业时代,我们征 服了空间;在信息时代,我们征服了时间;现在,通过“生物材料”时代,我们 将征服物质本身。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