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newxys2.com)(xys10.dxiong.com)◇◇   香港抗议将冲突与分歧蔓延至美国校园   作者:EMMA GOLDBERG   2019年10月26日纽约时报   在今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弗朗西斯·许在爱默生学院(Emerson College)的 宿舍里关注香港的示威活动,她为自己在波士顿过着安全的生活感到内疚,与此 同时,对她的香港同胞来说,冲突变得越来越暴力。   但当她本月在校园里为支持这项运动而抗议时,她没有料到会为自身的利益 担忧。   她说,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用脏话和下流的手势挑衅她。早些时候,她的一 位同学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我来自香港,不是中国》,Facebook上有一则评 论写道:“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随着香港抗议活动进入第21周,这场冲突正蔓延到美国各地的校园,并凸显 出香港出生的学生与来自中国大陆的同学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大学官员面临着 一项艰巨的任务,既要支持言论自由,又要避免疏远美国校园里最大的国际学生 群体。   美国的学校还没有收到类似今年夏天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University of Queensland)发生的身体攻击的报告。但是表达支持的抗议和演讲已经变成了大 喊大叫的比赛。贴满便利贴和艺术作品、用来支持香港的“列侬墙”被破坏。校 内外的私人谈话都令人痛苦和尴尬。   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学生们在为 一项支持香港的国会法案的请愿书征集签名时,遭到了同学的反对,反对者抓起 香港的旗帜,折断旗杆,扔进垃圾箱。一些学生还要求大学行政人员取消香港学 生团体组织的一次集会。   本月在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举行的家庭周末活动期间,一名校友和 一名学生在一位教授就抗议活动发表演讲时质疑他,指责他对中国共产党有偏见, 并暗示他得到了华人政治团体的资助。   弗朗西斯·许说,在爱默生,一位管理人员主动联系她,确保她感到安全。 但当她要求发表公开声明,谴责针对她的威胁时,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我理解学校不想采取政治立场,”弗朗西斯·许说。“但你当然不应该支 持那些发表威胁性言论和仇恨言论的学生。”   爱默生学院院长李·佩顿(Lee Pelton)说,学校已经联系了所有相关学生, 以确保弗朗西斯·许的安全。但他警告,学校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全球能力”, 否则就会面临NBA本月因一名高管发了一条支持香港的推文而引发的那种轩然大 波。   来自香港的学生说,这场运动的价值观是民主、言论自由与抗议的权利,它 简单直接,容易在美国校园里获取支持。但是,考虑到美国大学里有相当数量的 中国大陆学生,再加上有人指责抗议者煽动暴力和不守法律,学校该如何解决这 个问题就变得很不简单了。   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的数据, 在美国的110万名国际学生中,有三分之一来自中国。在2017–18学年,超过36 万名学生来自大陆,7000名学生来自香港。国际学生通常支付全额学费,这是大 学的重要资金来源:在2014–15学年,他们为美国经济贡献了300多亿美元。   卫斯理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大四学生左明敬(Joy Ming King)上个月 在参加一个有关抗议活动的小组讨论时发表了讲话,分享了他今年夏天在香港游 行的经历。房间里挤满了100多名学生。几天后,他在卫斯理大学的校报上读到, 卫斯理大学正在与一家中国公司和一家戏剧学院合作,探索在中国开设一个分校。 合资机构的负责人将是中国共产党的书记。   “我回到校园,发现学校管理层提议与正在恐吓着我的朋友与家人的政权合 作,”左明敬说,他后来组织了一场反对该项目的集会。   卫斯理大学校长、《足够安全的空间》(Safe Enough Spaces)一书的作者迈 克尔·罗斯(Michael Roth)说,“对香港发生的事件,并不是只有一个学生的看 法”,他在最近几周与学生会面,讨论了抗议活动和拟议中的学校。   他说,虽然他和很多学生一样对分校感到担忧,但他相信这种合作关系有助 于政治联系。“随着我国政府与中国政府的关系恶化,”他说,“教育是美国机 构与这个重要国家的公民进行交流的一个关键领域。”   但周四,罗斯发了封电子邮件,通知学生们在本月访问北京和台湾之后,考 虑到学术自由和“对我们本部校园的影响”,他不会推进这个项目。   一些大陆学生对同学的民主倡议报以同情。来自北京的普林斯顿(Princeton) 大四学生凯文·邹说,他最近在一次聚会上遇到了一名来自香港的同学,一个朋 友问了他们两人关于这场运动的情况。凯文·邹不知道该说什么,紧张地说, “我们的人民在压迫你们的人民。”   凯文·邹感觉到了同学的不安,很快换了个话题。“那是个有点尴尬的时刻, 我可以看出他不喜欢谈论这个,”他说。   凯文·邹说,他渴望校园里能就抗议活动进行更多细致入微的对话,并担心 一些美国人支持抗议活动只是出于“激进的反华”情绪。他自己的支持则来自于 一种自豪感,因为他看到了一场由同龄人领导的历史性民主运动。   “作为一个20多岁的亚洲年轻人,看到抗议者在做些什么真的很酷,”凯文 ·邹说。“这就像专制主义死气沉沉的严肃性,被这些孩子们颠覆性的、傻乎乎 的能量所抵消。”   其他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并不认同凯文·邹的看法。密歇根大学 (University of Michigan)工程学研究生徐荣聪(Rongcong Xu,音)说,他的 美国同学称赞这场运动,但没有提及它的暴力策略。在本月一次小组讨论中,他 听取了香港朋友们对这场运动的乐观描述,他们将运动造成的损害降到了最低。   “他们破坏地铁,威胁无辜市民的生命,”徐荣聪说。“他们扔石头、放火。 美国媒体对大多数美国公民隐瞒了暴力事件。”   由于有报道称内地游客遭到袭击,徐荣聪在中国的家人决定不再去香港,他 看着密歇根大学安娜堡(Ann Arbor)分校的同学们签署请愿书,并参加支持运动 的活动。他和其他大陆学生一样,怀疑这些抗议者是否得到了美国政府的支持。   尽管争论双方在校园里都直言不讳,在校园广场和报纸上分享自己的观点, 但大陆学生和香港学生均表示,他们比较不愿意让父母知道自己的看法。他们说, 抗议活动在家里是禁忌话题。对凯文·邹而言,这种代沟反映了政治上的紧张关 系。   “这就好像大陆是传统的亚洲父母,认为一切都必须由父母的规则控制和支 配,”凯文·邹说。“香港则像那个离家出走的叛逆小子。”   “现在香港已经成熟,这是一个成熟的地方被迫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噩梦情 形。”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XYS20191028) ◇◇新语丝(www.xys.org)(newxys2.com)(xys10.dxi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