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newxys2.com)(xys10.dxiong.com)◇◇   《转基因的前世今生》前言:科普转基因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艰难   作者:方玄昌   受农业农村部、中国农学会等机构的委托和邀请,最近两三年我在全国范围 内做了30余场转基因科普讲座,受众覆盖了官员(包括主管农业的地方官员及主 管地方科普工作的科协官员)、科学家(包括生物学领域的科学家)、新闻工作 者和科普工作者、大中小学生及教师、社区百姓等各色人群。   这对我本人来说也是一次重新学习的过程。尤其是通过对现场听众的调查, 我对中国转基因舆论环境的民众基础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依据经验和“常识”,我在这之前有如下两点心理预期:   第一,科学家群体,尤其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学者,多数是能看清楚转基因争 端中的是与非的;其他领域的科学家,即便之前对于这个话题不熟悉,在接受到 基本信息之后也应该很容易给出正确判断,因为他们毕竟受过科学思维训练;   第二,近些年的高中生物学课本上已经有转基因(基因工程)方面的科学知 识,并且是高考内容。既然弄清楚了转基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往后但凡读过高 中生物学的年轻一代、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应该不会对转基因再有误解。   但调查结果显示,这两点都是缺乏证据的想当然。实际上,非生命科学领域 的科学家群体对于转基因的认识水平,与普通大众相比并没有显著差别;相反, 这个群体很可能是最难改变的,他们一旦对于转基因(或者与自己专业无关的其 他任何一项事物)形成偏见,很容易固执而自信地一错到底。   而中学里已经学习过转基因科学知识的大学生们,对于转基因的了解多数只 是停留在试卷上,并没有真的“往心里去”。当问及转基因相关知识及他们的态 度,多数学生一脸茫然。   从诸多迹象看,科普转基因恐怕比我们多数科普工作者想象的还要艰难得多 ——尽管之前我们对此已经有了充分估量。据我所知,包括农业农村部在内的职 能部门,都期望在数年甚至更短时间内能够通过科普工作彻底扭转百姓对于转基 因的认识状况。在我看来,这个愿望实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针对某一领域的具体知识,科普的对象只能是小部分人,更多的公众不太可 能、也没必要掌握任何一个领域的具体知识。科普工作对于社会很重要,但科普 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受众掌握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而不是让社会大众掌握一门具 体的科学知识。具体到转基因科普,我们当然可以通过改变官员、媒体及一部分 掌握话语权的意见领袖对于转基因的错误认识,消除社会恐慌,进而帮助推动转 基因技术产业化。但从更宽广的视角看,这终究只能是科普的副产品。   这是我以基因农业网名义编辑出版的第二部书籍,选材来源于两年前由我统 筹策划、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负责录制的一个系列访谈节目。这个系列访谈总 共只有八期,但我自信,节目的策划案(及本书内容)涵盖了转基因科普可能会 涉及的绝大部分问题。唯一没有展开的一个大话题是传播技巧,这值得专门再写 一部书来讨论和分析。   与三年前出版的《转基因:“真相”中的真相》相比,这部书话题意味更浓, 所涉及到的具体科学知识则相对会少一些。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这样以话题引领、 专家对谈的表现方式可能更容易接受,阅读起来也会更轻松一些。   这部书讲的并不都是科学问题,还有对于转基因相关问题的价值判断,答案 并不唯一。既然是“转基因话题大家谈”,选取的素材并不一定代表编者的价值 取向,部分专家的意见我个人并不认同。另外,在编辑过程中,我要将对谈双方 的口语化表述变成书面式表达,不可避免会有一些内容是对对谈内容的概括,与 原话可能会有些微的出入,但相信不会存在断章与歪曲的情况。   在此要特别致谢节目主持人陆梅。作为央视农业频道的主力主持人,她的繁 忙自不待言。这个系列访谈每期节目录制之前,她都要花时间认真阅读策划案, 然后约时间专门听我当面梳理、分析每一个问题,了解其背景资料,并且厘清上 下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感谢她的耐心与认真。 (XYS20191120) ◇◇新语丝(www.xys.org)(newxys2.com)(xys10.dxi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