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newxys3.com)(xys10.dxiong.com)◇◇   三氧化二砷治白血病发明人之争2   作者:棒棒医生   闲话少说,书归正卷。   上回说到是谁最早用三氧化二砷治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并没有给出最后 的答案,说的其实只是一个背景。   迄至1979年,人类认识白血病已有134年(1845年开始),使用砷剂(亚砷 酸)治疗白血病有114年。但是,砷剂在1953年以后被更安全更有效的药物全面 代替,在白血病治疗领域基本绝迹。而哈尔滨的一群固执的医生却试图逆时代潮 流而动,再启砷剂治疗白血病,可想而知,他们的努力几乎注定是徒劳。   事实上,他们确实基本是徒劳。   这里所说的“他们”是指哈医中医科、检验科和药剂科的一群医生。因为当 时哈医没有单纯西医的血液科,血液病病人都收在中医科(和检验科一起治疗病 人,奇怪的组合)。   张亭栋是当时中医科的一员,主要职务是行政副主任。据知情人说,他因为 是“三种人”,WG后受到一定限制,很少参与实际临床工作。我们无法判断这是 否属实,还是只能从署名发表的文章来判断。   如上回所说,即从文章来看,张亭栋的治疗方案主要是中医辨证+癌灵一号+ 西药化疗,而不是单用癌灵一号;是用癌灵一号,而不是三氧化二砷单体;是治 疗所有类型的白血病,而没有区分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这可能与其中医身份有关, 更与当时的诊断水平有关,无法精确区分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这个亚型。   因为放大到了所有的白血病类型,要得出三氧化二砷(癌灵一号)有效的结 果,就绝对是不可能的。还有一个致命的因素,当时主要用的是小剂量肌肉注射, 也决定了其不大可能有效。   但他们居然得出了。如上回所分析,那是因为他们的数据和病例有大量的水 分。致命伤是隐瞒或者有意忽略了联合化疗的事实。   所以,虽然他们开展了许多工作,却压根得不到国内同行的认可,没有医院 重复他们的工作。甚至也得不到他们本院的血液科(后来成立的)的认可,据说, 他们血液科对砷剂治白血病这种土法曾经不屑一顾。   进入80年代后,情况有了一个根本的改变,即,哈医发表文章中开始有独立 的M3(即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诊断。有这个根本前提,才使得医生 真正有可能发现三氧化二砷的独特疗效。也就是说,80年以前是不大可能的。   第一篇文章是1981年发表的《癌灵一号结合辨证施治治疗急性粒细胞型白血 病73例临床小结》。饶毅教授介绍此文曰:“报道癌灵一号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完全缓解率达24%、总缓解率达86%。”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究竟如何?   文章共纳入1973-1981年中医科收治的73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急 粒”),明确其分型M2有69例,M3仅4例。分为3组:癌灵一号+中药组44例、癌 灵一号+中药+化疗组11例、单用癌灵一号组18例。三组都用了癌灵一号,这样分 组想证明什么?三组样本数差异巨大,又能证明什么?关键是,未对白血病类型 进行分组,因此,最后结果也没有关注到对M3的独特疗效。如果说1979年的文章 就明确指出对APL疗效更好,怎么到了1981年却毫无感觉?很显然,由于分组设 计的不合理,也由于没有把化疗单独和癌灵一号做比较,还可能因为用的是小剂 量肌注本来就没有疗效。导致最后仅仅只有24.66%的完全缓解(CR)率。   当时24.66%的CR是不是很好的疗效呢?   文中小结部分说,国内外大量临床实践已经有定论,急粒单一化疗或者单一 中药求得诱导缓解或长期缓解均告失败。如果真的全世界“均告失败”,他们能 在诱导缓解期取得24.66%的CR,当然就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可惜,这完全是想当然。当时单纯化疗的效果要远远高于这个数据。如下图 是国内血液大佬宋善俊、陆道培、郝玉书三位主编的大型专业书《白血病》总论 中的一个截图:在1981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ML,等同于张文中的“急 粒”)西医化疗的CR率高达52%,要远远优于癌灵一号的24.66%。如果癌灵一号 仅仅这么一点CR率,那就难怪全国的血液科同仁们对之毫无感觉了。   文中还有另一个疗效指标,有效率86.3%。这个有效率只要症状缓解一点, 血象改善一点,都算,对白血病而言是毫无意义的疗效评价。   文中另一个数据为“毫无意义”做了一个很好的注释。如图,73例中竟然死 亡了32例,病死率高达43.8%!死亡这么多,有效率可能86.3%吗?所以说,这篇 文章不但证明不了三氧化二砷的疗效,反而证明了其惊人的毒副作用,显著增加 了病死率。   关于这篇文章的署名也有争议,其指导是张亭栋;执笔有两个,李元善和胡 晓臣。争议者称,李元善当时刚任中医科主任三个月,未参与前面大部分的病例。 而张亭栋也没有参与实际临床工作,所谓指导,仅仅是挂名。这些争议是否属实, 恐怕只有当事人才知道了,我们局外人无法判断。但这与文章的内容无关,其内 容无法证明三氧化二砷对急粒的疗效(证明的是负疗效),更无法证明对APL的 疗效。   另有张亭栋单独署名的一篇“综述”,发表于1983年,《中医对白血病的认 识和治疗》,这篇综述也从侧面证明了张亭栋并不觉得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有 什么特别的疗效。文章长篇大论的是辨证施治和各种方药,只在“中西医结合治 疗白血病的探讨”部分提到了中药为主配合小剂量化疗,举的例子正是1981年文 章中的数据。这里所说的“中药为主”说的是清热解毒、清营凉血、养阴扶正等, 并不包含癌灵一号,因为在张亭栋之前的文章中,都是把中药和癌灵一号分开单 列的。如果说,他真的早在1973年或1979年就认识到癌灵一号的独特疗效,为什 么在这篇1983年的“综述”中提都不提一下呢?实在说不过去吧。   据知情人提供的信息(非证实的),哈医中医科在整个的80年代,在科主任 李元善的主持下,对白血病不分类型,都是化疗、中药和癌灵一号结合在一起用 的,癌灵一号根本显示不出效果(从系列文章看,确实如此),到80年代末几乎 停产。   尽管大环境如此,中医科还是有医生尝试单用癌灵一号治疗白血病,并在M3 中取得真正独特的疗效。这个医生是胡晓晨。   1980年前后,胡晓晨医生就开始单用癌灵一号治疗M2和M3,并改小剂量肌注 为大剂量静脉注射,这是根本性的变革。他的研究结果在1983年黑龙江省急症研 讨会上发表,题目是《癌灵一号注射液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四例报 告》。虽然数据不大,是个案报道,但实打实,非常有说服力。因为真的是单用 癌灵一号,且4例中3例是M3,1例是M2。   如图所示是第一例,诊断时骨髓早幼粒占90%,M3无疑。经过单用癌灵一号 静脉滴注,骨髓象和血象明显改善后改为肌注,最后骨髓早幼粒降到5%以下,血 象恢复正常,达到完全缓解(CR)。病人CR三年后因脑出血死亡。   这个过程非常清晰,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可惜的是,会议文章的档次太低了。 而且,例数太少,没有引起大范围的关注。(所以,你能说发中华牌和SCI不重 要吗?)   但无疑,这才是开创性的工作,其开创性在于:确定是单用癌灵一号获得完 全缓解;明确指向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改小剂量肌注为大剂量静滴,探索出了最 佳的用法和疗程。这与之前的化疗和癌灵一号混用、M3诊断不清、无效低剂量肌 注等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但是很可惜,这种开创性的探索在中医科未能形成主流。中医科的主流仍然 是化疗和癌灵一号混用。   1984年,张亭栋和李元善发表了一篇“很有意义”的文章,《癌灵1号治疗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发现和实验研究》。饶毅曾特别指出这一篇,它总结了自 1972年以来治疗的81例急粒(如上回所分析,这个数据有很大水分),作者坦然 地无一字提及化疗(根据以前文章可知,1972年以来该科绝大部分白血病都用了 化疗),功劳自然完全归到癌灵一号和中药上,完全缓解的22例,其中7例为M2, 15例为M3,当然“以M3型效果尤为显著”。   但是,张亭栋似乎完全不了解这个结论的重大意义,再一次以自己的文章否 定了自己。   1986年,张亭栋以一作发表了另一篇文章(如图),结论是,癌灵一号要结 合化疗才可以明显提高急非淋(等于以前文章中的急粒)的CR率。他们发明的方 案是AOAP,分别代表癌灵一号、长春新碱、阿糖胞苷、强的松。   这真的很有意思,搞血液病的都知道,长春新碱和强的松组成的VP方案是治 疗急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基本方案;急非淋的基本方案是DA方案(柔红 霉素+阿糖胞苷)。他们为什么用急淋的基本方案来治疗急非淋呢?这是搞错了 吗?太不可思议了!结果是,癌灵一号联合急淋方案的化疗较之上一篇隐去化疗 的单用癌灵一号效果要好得多:CR率37%VS27%。整整提高10个百分点。   但就算如此又如何?DA方案治疗急非淋白血病的CR率到80年代后早已经达到 50%以上了。区区37%又怎能比得上?   所以说,以上这些文章(90年代以前)所显示的效果都没有高于纯粹的化疗。 其原因在于,张亭栋们仍然离不开化疗(还是错误的化疗方案),迷信化疗,不 敢单独使用癌灵一号。虽然胡晓晨等开始了单用癌灵一号的尝试,但例数太少, 也没有高质量的文章发表,未能形成气候。长此以往,三氧化二砷治早幼粒白血 病这一惊艳成果将被扼杀在萌芽状态中。   拐点在哪里呢?且待下回分解(如果运气还是好的话)。 (XYS20201203) ◇◇新语丝(www.xys.org)(newxys3.com)(xys10.dxi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