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newxys6.com)(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   “吹捧”还是“赞扬”? 一念之间   作者:黄明红   我的文章《傲霜的金莲花》在新语丝发表后,我也把它分享到科学猫头鹰的 群里。不少群友给予鼓励。有一个群友有不同意见,说是“吹捧文。”我问他: “‘吹捧’含有言不符实之意,您可以具体指出哪里言不符实吗?”没有得到他 的回复。过了一段时间,另一位群友A在“吹捧文”的评论上“+1”。他给出的 理由是:“全篇没有你自己的观点,都是方老师观点,这是文章的硬伤。”我觉 得他的理由与结论“吹捧”完全没有逻辑关系,如果文章都是方先生的观点,何 来吹捧,难道方先生的观点是自己吹捧自己?他还说:“动不动指出,动不动认 为,这和新华社通稿有何区别?”我看了也是觉得有点无奈,新华社用“指出”, “认为”,别人用了就是“新华社通讯稿”?这逻辑和我在文章中引用的平克先 生说的一样:“在对待气候变化问题时,当看到一个民主党副总统和总统候选人, 共和党人马上就反对说:如果戈尔支持,我就反对。” “这是不理性的态度, 但这是人性,我们需要去处理去面对。”我想,科学猫头鹰的群友大都比较理性, 但也可能我的文章让他本能上感觉不舒服,他就直接把自己的感觉表达出来,这 是人性。所以,我没有必要去计较指出这些逻辑问题,只是耐心解释了我写这篇 文章要表达的观点,以及我引用其他哲学家和作家的观点来论证我的观点的用意。 我觉得,方先生对杨振宁的评论已经很好地表达他的客观理性,无需我多言,大 家只要仔细看他说的话,就能体会到方先生的客观理性,对事不对人。   我回复完后因其他事就过了一段时间才看群里的消息。后来看到群友A认为 我的进一步回复还是吹捧。于是,王晨光老师就问他:“吹捧是吹嘘和过度称赞, 请问这篇文章哪些内容属于吹嘘和过度称赞?”群友A回答:“谢谢,我看全篇 都是。恕我眼拙,水平有限。” 王晨光老师的点评非常犀利:“ 既然你认为全 篇如此,说方舟子‘客观理性’在你眼中大概也是吹捧了。这不是眼拙,是‘心’ 拙。”接着就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我觉得是挺有意思的讨论,附在后面。有些群 友指出我引用太多或者用词让人不舒服之类的,那主要涉及的是文笔问题,我记 下了但暂不讨论。现在主要针对大家的观点接着表达一些自己的想法。   就像平克先生指出的,理性是罕见但又非常重要的特质。一些截然不同的词 汇,常常被人们混为一谈,其缘由就是缺乏理性思维。比如,我那篇文章是吹捧 还是赞扬,乍一看两种看法都有点道理,差别似乎不大,但背后反映的价值观的 差别其实很大,同时也可看出你读的时候那一念之间是凭借本能还是启动你的理 性思维。凭着本能阅读时,“指出”、“认为” 等词无端端地触发了你(我现 在假设你处在中国的语境下)的反感,因为你常年被央视、新华社轰炸,你没有 被洗脑成功,但也有些副作用,就是这些词就让你觉得吹捧要开始了。而我的文 章确实是在赞扬方先生,结论甚至说他百年之后会因为是思想家而被人记得,于 是你就觉得是吹捧无疑了。坦白地说,我写着“指出”“认为”时,完全没有想 到它会引起的情感反应,因为我已经离开洗脑环境二十多年了。那么,阅读时如 何启动理性思维呢?就如我那篇文章提到的平克先生的建议,就是要采用积极的 开放心态,“当你面对不同观点时,你是用证据去辩驳”。如果你想要辩驳我的 观点,你就会认真阅读我写的论据,包括方先生评论杨振宁的言语,你会想这些 言语有道理吗?能体现出方先生客观理性吗?如果可以,就说明我的论据是支持 我的论点的。如果不可以,那你应该怎样用证据来指出我的问题呢?当你启动你 的理性思维来这样思考时,很大程度上也可以抑制你本能的反感,更多地去关注 文章的内容。就算你觉得我是Nobody,不想为我这无名人士的文章费脑筋找证据, 那么,从为自己的形象考虑,你对我的文章作出“吹捧文”的结论之前不想一下 你的发言有四五百人看吗?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这篇文章是吹捧文,那么方先生 把它登在《新语丝》是否与他平时的行为不相符?方先生会这么做吗? 如果这篇 文章是吹捧文,王晨光老师会让它在《科学猫头鹰》公众号登出来吗?你呆在这 个群里,他们显然都是被你认定为靠谱的人,你在公开下一个结论之前,他们的 观点不值得你进一步思考一下吗?   被王老师指出“心”拙后,我猜群友A心里会不舒服,或许会想:“我好歹 也是方舟子支持者,你这样说未免有点‘刻薄’吧。”或许围观的群友也有这么 想的。但是,我们启动理性思维就会想明白,王老师是就事论事,让你拿出证据, 你拿不出来,却笼统地给扣帽子,这是没有诚意,不就是“心” 拙吗?所以, 王老师的评论是犀利而不是刻薄。犀利是一针见血地陈述事实,出发点还是希望 能点醒听者,而刻薄则是心存不善的贬损。如果不能客观地看问题,往往也会把 两者混为一谈。看似一念之间的评论,背后也是隐藏着是否有理性思维的玄机。 当你启动理性思维时,你就能看清事情的本质,背后的真相。   方先生的支持者按理说应该比较有理性思维,但从对我的这篇文章的反应来 看,要保持理性思维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人性的弱点,我们脑中时常存在着很多 的偏见,我们搞混赞扬和吹捧,我们混淆犀利和刻薄,我们误虚伪为谦虚,我们 把执着当固执,我们分不清辩论和争吵,我们看不清谁是自信谁是狂妄,我们体 会不到冰冷理性后面的温暖,我们被高昂的口号所震慑而不知其后的残忍。我们 有许许多多的弱点,但我们更有意识。当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弱点,能够意识 到理性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弱点,我们便向前进了一步。   而往前走时,我们看到方先生一个人远远走在前面,揽着科学,携着理性, 带着自信、谦虚、执着、犀利、雄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我们就不可以跟上去, 赞叹一下吗?   方先生的科学理性正是文明世界的先进观念,在专制强权的国家里更显得弥 足珍贵。加上方先生身上嫉恶如仇的大无畏精神,组合成一把刺向专制的尖刀, 暴露了专制的虚伪、冷漠、自私、残暴,让我们看到了表面繁荣后面的真相,让 我们看到了那么多僵尸般的人们的顺从、麻木、无助,还有那么多活生生的人们 的挣扎、隐忍、渴望。你没有被触动到吗?   或许你被触动到了,但是你不敢相信。方先生这么一个无权无势的科普作家 会是思想家?理性思维不足的你很容易诉诸权威。权威在你心中被神化,你甚至 不能相信自己会有机会跟伟大的人交往。虽然你佩服着方先生,但是你其实没有 能力真正认识到他的价值。所以,你便会觉得这么赞他的人是无脑是盲目崇拜, 只会吹捧。殊不知,你这样评论别人是照着镜子说自己。   其实,我认为方先生是思想家是有充足的理由的,在那篇文章中已有论述, 是从方先生的论述和言行中得出的结论。方先生当然不会这样说自己,但是他对 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前些天听方先生在《真相》里谈鲁迅,他说道:“也经常 有人把我和鲁迅做对比,十几二十年前就有人这么做了。但我觉得这也是不对的。 鲁迅很多方面是我无法企及的。首先,鲁迅是一个国学大师。虽然我自认为自己 的国学修养还不错,但与鲁迅是没法比的。其次,鲁迅是文学大师。在文学方面 的贡献和创造性不是我能比的。第三,很重要的一点,鲁迅是一个思想大家,对 中国的社会和历史的看法非常深刻,这更是我没法比的。当然,我也有比鲁迅强 的地方,如,在科学理性方面肯定比鲁迅强。因为我毕竟受过这么多年的科学训 练,这是鲁迅没有的。还有,我对西方文化的熟悉和了解程度也是超过鲁迅。因 为鲁迅没有到过西方国家留过学,对西方文化的认识都是隔了一层,至少我的英 文程度比他强多了,读的英文书也比他多多了。”   这是方先生谦虚而自信的表达。我相信方先生从来没有追求要做一个思想家 (有这样追求的人通常也做不了思想家)。我记得方先生说他的成功标准就是自 由自在和回馈社会,这他已经达到了,所以他很幸福。但是,时势造英雄。他心 中的道义,他的高智商,他的科学理性,他的嫉恶如仇的性格,他的勇往直前的 坚韧,他的无与伦比的勤奋,面对“在我的内心深处可悲地无可奈何地深爱着这 个多灾多难一点不可爱的民族”(方舟子语)在专制之下不断倒退,他一定会大 声疾呼,“不去考虑他人是否合作”,不去考虑这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不利,自顾 自地作着一个人的战斗。   就像《被讨厌的勇气》的哲人指出的,“一个人的力量很大、无限大”,而 方先生似乎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知道了。他在《墙外的独白》中写道:“但是你现 在所能做的只是注视着手中这一把火孤独地燃烧直至熄灭。你甚至连一声‘请传 递这一把火’的恳求都再也说不出口。让火在阳光下烧完,而见不到阳光的墙角 依然黑暗如故。那些窗口终于被一个个地堵上,人们再也不能伸出手来,而你也 不能伸进手去。但是你知道总有一天这座墙会被点燃,烧成灰烬。那火种,也许 就在你手中。你注视着你的手,激动不已。”你难道不觉得这段话里蕴藏着深刻 的思想吗?   对了,相对于鲁迅,方先生还有一点比鲁迅强的地方。他现在生活在西方文 明国家,有个幸福的家庭,有着科学的健康意识和知识,有着大好河山日日周游, 心情愉悦,身体健康,所以他会活得比鲁迅更长久,同时他又不断从西方的科学 文化和历史中汲取养分,他累积的贡献会更多。百年之后方先生被当作思想家几 乎是注定的,文学家就更不用说了。   以上是我调动理性思维写出来的。现在我的本能感叹道:“能和方先生这样 一个伟人生活在一个时代多好啊!”   我本能体会到的都是美好的感受:自由、坦荡、无惧。我知道,尽管理性思 维揭示的真相不尽美好,但是它却让我们豁然开朗,心触美好。   最后,让我点题总结一下:生活中很多事的发生都在一念之间。一念之间的 当下,让我们学习启动我们的理性思维,一起“传递一把火”。   (写于2021年11月4日)   附:科学猫头鹰群友针对我的文章《傲霜的金莲花》的讨论:   群友Q:“指出”“认为”太多容易让人联想,能理解对此观感不太好的感 觉!另外我觉得带引号和不带引号的引用太多了点!(我语文不是很好)。不过, 我很钦佩会写能写愿写文章的人!   群友A:所以吹捧嘛 (在我的回应上评论。我的回应太长,总结在上文章中, 此处略去)   王晨光: 吹捧是吹嘘和过度称赞,请问这篇文章哪些内容属于吹嘘和过度称 赞?@群友A   群友A: 谢谢,我看全篇都是。恕我眼拙,水平有限。[抱拳][抱拳]   王晨光: 既然你认为全篇如此,说方舟子“客观理性”在你眼中大概也是吹 捧了。这不是眼拙,是“心”拙。   群友B: 赞扬即吹捧,不论是否失实、是否过度。   群友A: 嗯嗯,我很拙,可以吗?   群友B: 见识了太多洗脑文化,便对一切赞扬的文字产生天然的反感,认为 是一丘之貉。   群友F: 十多年前微博上几个所谓的理客中转黑方的原因就是“受不了”老 方的支持者高度称赞老方,认为把方捧太高说的太好,辩着辩着发现老方越来越 普通,没啥了不起的……   群友C: 吓得我都不敢赞美方舟子了…   群友D: 作者客观引用方舟子的观点时难道不能用“指出”“认为”之类的 词?难道这类词只能新华社用?对这类词反感也只是你自己的感受。作者结合读 过的几本书的观点表达自己对方舟子作为一个人的理解,怎么就成吹捧了呢?!   群友A: 吓得本群不敢说话了,除了赞美和认同…   群友E: [Grin]吓得我都不敢赞美方舟子了…   群友G:这种想法太极端了   群友A: 你们继续说,继续赞美,我继续潜水   群友P: 看来真是心拙   群友A: 我潜水还不行吗?[囧]   群友F: 老方写科普文章时也常用指出、认为等词。当年一些方渣说老方科 普文是东拼西凑,百度维基就能搞定,然后在方粉的建议下自己写了一篇,沦为 笑谈……   群友B: 其实我曾经也有过这样思维,普通人而已。很少有人可以天然和持 续的高明。   群友G: 潜水自由,不允许有任何赞美,那还不是极端?   群友H: 估计你不是太了解老方的经历和思想?   群友L: 典型的非黑即白   群友A: 同意,很极端   群友H: 老方的求真精神是我们这儿最缺的,上文赞美不为过   群友A: 确实比群里大多数了解的少,以后多学习   群友A: 学习了   群友I: 只要你摆证据,不赞美不认同也完全可以啊。你可以具体地说说哪 里有“过度的”吹嘘和赞美。   群友A: 抱歉,没时间。你们继续   群友J: 我理解不是不能赞美方老师而是在这个群体里貌似已经不需要了, 否则会有点点“拍马屁”的自嗨感。对不同的声音,点到即可,群起攻之也是另 一种极端,比如我,也是考虑再三才发了以上这段话[Rose]   群友K: 说实话我看了那文章觉得有点肉麻,引用老方的话太多了。   群友J: 我也是有点这种感觉   群友L: 文章发表在新语丝上面了,当然不可能只在本群传阅啊。当然希望 能让更多人能够读到啊。   群友L: 网上污蔑方舟子的文字已经足够多了。方粉那么多,应该多写点赞 美的去匀一下。   群友B: “冰冷的理性”未必是理性。毕竟人是有情感的,而不是冷冰冰的 机器。有些情感的抒发是稀缺可贵的,为何急着苛责?   王晨光:@群友J,@群友K,有什么感觉纯个人的事,但一而再再而三地直指 作者吹嘘,并且在他眼中全篇都是吹嘘,这就不是“感觉”问题了   群友M: 支持(心拙)一说   群友N: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既不习惯接受赞美,也不擅长表扬他人   群友O: 傲霜的金莲花有作者明确的观点,也有支撑其观点的论据。不是空 发感慨,而是据实评述。吹捧文的帽子是戴不上的。 (XYS20211106) ◇◇新语丝(www.xys.org)(newxys6.com)(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