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newxys7.com)(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   中国新冠“清零”困局:代价高昂,进退两难   记者:王月眉   2022年9月7日纽约时报   数千万的中国人被关在家中,学校关闭,商业活动停滞,一座座城市都处于 静止状态。中国再次封锁了很大一部分社会活动,试图用一场运动彻底根除新冠 病毒。随着世界其他地方逐渐学会与新冠共存,这场运动显得愈来愈反常。   尽管中国的清零策略代价越来越大,北京还面临一个严峻的现实:它已使自 己陷入了困境。三年来,为隔绝感染,中国采取不妥协而强硬的措施,实行封锁、 隔离和大规模检测,至少在短期内,它几乎没有多少改变方向的余地。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已明确表示,清零政策不仅是公共卫生事业,同时也是意 识形态任务。他将对该政策的支持与对中共的支持划等号,并将该政策的执行作 为中国比西方民主国家更优越的证据。他将民族主义置于科学家的指导之上。任 何反转乃至调整似乎都会损害他的愿景,特别是在下个月即将召开中共重大会议, 而习近平几乎肯定会延续统治的情况下。   对政治的强调导致了实际层面的问题。北京拒绝批准引进外国疫苗,只向全 国14亿人口提供效果不那么好的国产疫苗。政府推动政治宣传攻势,称病毒摧毁 了西方国家,助长了普遍的污名化和对感染的恐惧,即使在年轻和健康的群体中 也是如此。它还压制寻求不同应对办法的声音,给他们贴上叛徒的标签。   出于对疫情初期成功控制病毒传播的自满,中共在鼓励接种疫苗方面进展缓 慢,使得许多老龄中国人易受感染。由于几乎没有中国人对病毒产生自然免疫力, 放松管控的风险可能会更高。   “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清零政策能够自行维持下去,”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 全球卫生高级研究员黄严忠表示。   据中国媒体统计,目前至少有6500万中国人处于某种形式的封锁之下,其中 包括拥有2100万人口的西南城市成都。在不受疫情影响的城市,消灭新冠病毒仍 主导着日常生活的节奏。居民们排队接受强制性的定期检测,翻来覆去检查自己 的健康码,这是一种指示他们是否可以自由行动的数字标记。   即便很不情愿,但许多中国人已经找到了应对办法:加班加点挣更多钱,减 少开支。虽然经常出现对医疗服务或食物不足的抱怨,但一些居民表示,他们支 持这种大局。   “你说这谁习惯得了?”西南城市贵阳的杂货店老板张浪说,他已被封锁三 天。“但是没办法,因为疫情,”他说。“疫情都来了,难道要搞得和美国一样 吗?”   问题在于,中国的考量还能维持到什么时候。青年失业率飙升,小企业纷纷 倒闭,海外企业则开始将供应链转移至其他地方。如果经济持续低迷,长期以来 都作为中共执政合法性核心支柱的经济增长承诺就会遭到破坏。   “社会和经济代价会继续增加。所以我认为,他们早晚都会走到成本超过收 益的地步,”黄严忠说。但他也表示,“这可能还很遥远。”   眼下,官员仍紧守现状,施行数月以来最广泛的封锁措施,以遏制接连不断 的新疫情。   近段时间发现数百起病例后,人口600万的贵阳当局本周下令实施部分封锁。 在上海,周二公布了一例无症状感染,官员对该患者住过的一家酒店进行了为期 一周的封锁,并敦促所有居民在本周末的公共假期期间不要离开这座城市。   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陈希表示,由于政治上的高度风险,地方政府 可能宁可用错误的过度反应来控制疫情。大批市级官员在辖区出现病例后被免职 或遭受其他处罚。10月16日的党代会也增加了对官员的压力。   “鉴于党代会召开前的敏感时期,地方政府害怕犯错误,使中央政府的政策 变得过于严格,”陈希说。   中国对清零的追求常常是一根筋的,凌驾于其他一切问题之上。医院为了避 免感染风险,曾将急需救助的患者拒之门外。封锁的执行者闯入民宅或扑杀被隔 离者留下的宠物。根据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的帖子,周一四川省泸定县发生6.8 级地震时,在被封锁的省会成都,即使建筑物摇晃,居民也被阻止离开家。   在公众强烈抗议之后,成都卫生官员澄清说,在发生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应 优先保障市民群众生命安全。   中国面临的挑战是,其自身的政策使得放宽限制变得更加困难。虽然其他国 家优先考虑为老年人接种疫苗,但出于对副作用的担忧,中国将老年居民列为最 后接种疫苗的人群。而且它从未采用疫苗通行证,也许是出于对公众质疑本土疫 苗的敏感。   7月下旬,大约67%的60岁及以上的人接受了第三针疫苗,而整体人口的三针 接种率为72%。医学专家警告说,不受控制的疫情可能导致大量老年人死亡,就 像今年春天在香港发生的那波疫情一样,该地区也受困于低接种率。   但这些考虑也同政治纠缠在一起。中国拒绝批准西方的mRNA疫苗,尽管它在 生产自己的mRNA疫苗方面面临困境;事实证明,其本土生产的灭活疫苗在临床上 不太有效。   中共中央党校退休教授蔡霞将中国不灵活的做法归因于习近平想要全面控制 的愿望。在周三发表于《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的一篇文章中,现居美 国的蔡霞说,整个大流行期间,习近平拒绝听取卫生专家的意见。   “倘若领导人更开放地接受影响性的意见或被更有力的制衡,似乎不太可能 实施如此严厉的政策;抑或一旦成本和民怨变得显而易见,起码会改弦易辙,” 她在谈到今年春天在上海的封锁时写道,封锁导致许多居民报告食品和医疗保健 短缺。“但对习近平来说,收回成命就好像是承认错误,绝无可能。”   清零政策的经济后果可能会在某个时刻迫使北京重新考虑对策。   根据8月的官方统计数据,青年失业率已达到创纪录的20%。香港GROW思睿首 席经济学家兼合伙人洪灝表示,30多个中国城市正处于某种形式的封锁,这些城 市占中国全部经济产出的三分之一。   50岁的吕伟在中国东北的大庆经营着一家餐馆,对于她这样的企业主来说, 最重要的是生存。她和丈夫被封在家中三周,她担心如何支付房租。她依赖政府 送来的新鲜蔬菜,如果蔬菜没有送到,她就从自家店里拿腌菜。   但吕伟说,她已经习惯了每日核酸检测等措施,相信这些措施可以保证她的 安全。她说,对于新冠防控政策,也许除了希望允许更灵活地在网上叫外卖之外, 她没有什么具体想要改变的。   Keith Bradsher对本文有报道贡献。Li You对本文有研究贡献。   王月眉(Vivian Wang)是《纽约时报》驻华记者,常驻北京,撰写关于中国 的崛起及野心如何塑造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报道。欢迎在Twitter上关注她: @vwang3。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XYS20220907) ◇◇新语丝(www.xys.org)(newxys7.com)(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