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newxys8.com)(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   当时事成为段子:中国如何塑造气球事件的叙事   记者:王月眉, JOY DONG   2023年2月7日纽约时报   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关于疑似间谍气球的笑话广为流传。人们开玩笑说, 美国人误解了这艘试图祝他们元宵节快乐的飞艇,还有人将气球比作元宵节吃的 传统食物汤圆。   在某种程度上,这些俏皮话会出现在世界任何地方的社交媒体上:人们为了 吸引点赞和关注把时事变成米姆。但中国社交媒体上的段子也与更广泛的政府战 略显露出的信号相吻合,后者希望淡化这一可能让中国感到尴尬、还有可能进一 步破坏美中关系的事件。   中国当局一直试图让美国人相信,他们对一个被风吹离航线的气象气球的愤 怒是过度反应,同时它还在动用庞大的宣传机器控制国内的讨论。中国政府通过 限制新闻报道、管理网上对话的做法,努力确保气球事件不仅不会成为一个国际 问题,也不会成为一个国内问题。   政府的做法表明,中国在平衡各方利益上面临着潜在的棘手问题。北京需要 做出看上去强硬的姿态。近年来,国内反美情绪明显高涨,这种情绪往往受到政 府的煽动,美国战斗机击落中国气球后,已引发了一些人进行报复的呼吁。周二, 美国表示没有计划将气球部件归还中国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批评了美国。中国 社交媒体上的评论者说,中国现在可以名正言顺地对待任何入侵领空的美国飞行 器了。   但中国可能也急于将气球事件置于脑后。官员们似乎对这个事件措手不及, 表现在他们第一次公开面对气球事件时罕见地表示了遗憾。此外,实行了三年严 格控制新冠病毒的措施后,中国正在寻求重启经济、重新步入国际舞台。人们原 以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本周对北京的访问会帮助中国实现这个议程,但气球事件 引发外交风波,导致布林肯无限期推迟访问。中国政府可能想尽量减少进一步的 损害。   相比于更实质性的讨论,中国政府似乎允许对事件做出幽默的回应,可能是 为了让民族主义情绪有一个发泄的渠道,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副教授庄嘉颖说。   “这可能是为了安抚国内情绪,”他说,“但也是为了不让事态失控。”他 继续说道:“我认为这是领导层试图在他们的不同利益之间寻找平衡。”   这种更加低调的做法也可以帮政府在国内避免可能令其尴尬的问题:政府是 怎么让一艘中国飞艇走失的,不管其目的是什么;当局最近还承认了第二个其所 谓走失的气球,这个气球飘至哥伦比亚上空。官媒除了刊登外交部声明外,基本 上避免对此事进行报道。   与对待其他导致美中紧张关系升级事件的态度相比,中国有关气球事件的官 方叙事以及政府帮助塑造的公众反应截然不同,最引人注目的是去年8月,时任 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对台湾的访问。当时中国官员和官媒煽动了充斥互联网的 民族主义愤怒情绪,任由网上用户呼吁中国军队击落佩洛西的飞机或入侵台湾。 中国声称对台湾拥有主权。   这次几乎没有官方发动类似运动的迹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中国审查 制度的研究员萧强说。   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用户对气球不感兴趣。最近几天,关于此事的 标签纷纷登上微博热门话题榜首;一个声称气球因不可抗力误入美国领空的较早 话题标签已经获得了6.7亿次浏览。   但很多帖子的语气幽默。最流行的一个米姆称飞艇为“流浪气球”,借用了 目前在中国票房大卖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的名字。用户将气球的照片制作 成电影海报。还有人编辑了气球照片,在边上添加了一双筷子,以强调气球与每 年这个时候吃的白色汤圆相似。   追踪中国社交媒体平台上聊天情况的网站What’s on Weibo的编辑棵小曼 (Manya Koetse)说,这种轻松的回应可能部分是自发的。取消新冠“清零”、最 近的春节假期,加上(讲述中国如何拯救世界的)影片《流浪地球2》隆重上映 或许重新激发了许多中国人的信心。   这种信心体现在充斥网上的半嘲讽、半自大的段子里。“突发新闻,昨晚, 中国从云南发射数万个巨型气球,”微博上一名拥有120万个粉丝的博主写道, 配的帖子是一段元宵节庆祝活动的视频。   “F22的导弹不够了,”一名用户评论道,他指的是击落了中国气球的美国 战斗机。   “他们说,‘哦,你们觉得受到一个气象气球的威胁,这有点可悲,表明你 们多么害怕一个崛起的中国,’”棵小曼说。   但中国政府严格监管国内的互联网,尤其是在涉及热门话题或政治时。政府 也在努力引导有关气球事件的舆论。   周二,在微博上检索“流浪气球”标签已不再有结果,得到的只是“根据相 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话题页未予显示”。另一个关于在拉丁美洲上空漂浮的第二 个中国气球的话题标签,在周一短暂登上微博热搜榜首后,也受到了审查。   网上相对较少的是对美中关系可能受到的损害的认真分析,或者对政府否认 间谍活动的说法公开质疑的声音。(的确有评论者对气球是否真的是民用飞行器 表示怀疑,但表达方式很委婉,很可能为了逃避审查。)   那些的确对此事进行政治分析的人主要是指责美国,将注意力集中在美国的 国内政治如何给拜登总统施压、要求他对中国表现出强硬态度上。官方出版物除 了刊登外交部声明外,几乎没有发表任何跟进评论,中共小报《环球时报》是为 数不多的例外,该报引用中国学者的话说,为了遏制中国崛起,争取在未来谈判 中占据优势,美国正在“炒作”气球事件。   尽管如此,一些更气势汹汹的帖子已经消失了。《环球时报》在发表上述文 章的前一天,其网站上出现过一个不同版本的文章,更激烈地指责美国政府试图 制造新冷战、操纵本国人民。该文章已不复存在。   “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仍想修复与美国的关系,所以现在不是动员全中国的 互联网谴责美国的时候,”伯克利大学的萧强谈到中国当局时说。   就算中国在缓和与美国的紧张关系上不成功,允许或迫使气球事件被淡化对 北京来说也有另一个好处,至少从短期来看是如此。   不管气球的真正任务是什么——是采集气象数据还是进行间谍侦察,这显然 是一次失败的任务。在中国,政府鼓励人们将任何指责中国不法行为的说法本能 地视为捏造,在这个国家,政府承认气球事件的哪怕一点真相也会让一些人无所 适从。   微博上的一个官媒帐号刊登了外交部对气球偏离航线的解释后,下面的评论 中点赞最多的一条只是简单的一句:“还真是我国的……”   王月眉(Vivian Wang)是《纽约时报》驻华记者,常驻北京,撰写关于中国 的崛起及野心如何塑造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报道。欢迎在Twitter上关注她: @vwang3。   Joy Dong常驻香港,报道中国大陆和香港的新闻。欢迎在Twitter上关注她: @JoyDongHK。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XYS20230207) ◇◇新语丝(www.xys.org)(newxys8.com)(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