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newxys8.com)(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   新译王吉民 伍连德《中国医史》上篇 第十二章——历史时期的经典著作   大海就是一切 译 梦妈 审校   中国的医学文献浩如烟海,源远流长。据说,有些典籍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 已成书。然而,这种说法缺乏证据(1)。中国文字直到黄帝时代才发明,黄帝命 臣子仓颉以依类象形的形式造字,这些文字用漆写划在竹简或棕榈叶(2)上。 据说,中国文字采用自上而下的排列形式,是因为在竹简上竖写比横写更为容易。 纸、笔的出现要晚得多。许多字的设计颇费巧思。它们被设计成代表长短不一在 不同位置打结记事的绳子。那些头粗尾细代表单个结绳的文字,名叫“蝌蚪文”, 这些文字不久就发生了彻底的修改。   公元前225年的秦朝,中国文字有了不小的改变。李斯对字体作了极大的改 进,将文字划分为大篆和小篆。小篆后来又称秦篆。不久之后,程邈创立了隶书, 为秦始皇所赏识,诏令在全国使用。当时,王伦(3)还首先发明了纸。   公元前206年,汉朝的贾鲂、三仓、蔡邕、石经等人(4)对字体作了进一步 的改进,创制了汉隶。公元265年,晋朝的钟繇和王羲之将字体变化成接近于今 天的形式。(5)   由于中国文字发展的缓慢及其笨拙的书写方式,书籍的产生自然是零星罕见 的事。只是在笔、纸,和最重要的印刷术发明之后,书籍才开始大量刊行。以下 是迄至唐末的一些经典医籍的书目(6):   《神农本草》,三卷。一般归诸于神农所作。神农是传说中的帝王,统治时 期是公元前2838—2698年。本书约完成于公元前一世纪,收录草药365种。虽然 它是公认的经典著作,但科学价值极低。   《黄帝内经》是中国医学最重要的著作。它由两部书组成:其一《素问》主 述生理学和病理学;其二《灵枢》则主述解剖学与针刺。此书以问答体的形式编 写,它的作者和刊行日期尚不明确。大概是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作品。   《难经》,共二卷。这本小册子包含从《内经》中选出的81个难题的解说或 注释。《汉书·艺文志》并未著录此书,《隋书》和《唐书》认为它是周代扁鹊 所著,由吴太医令吕广注解。据此可推断,该书刊行于三国之前。《难经》注本 繁多,但大都今已佚失。现存最好的注本是元朝滑寿的《难经本义》。明朝正德 年间(公元1506-1521年),张世贤刊行了一种附有图表的注本(《图注八十一 难经》),至今仍广为流传。许保德(Hübotter)博士曾将《难经》译成德文。   《伤寒论》是一部与《内经》齐名的经典,是“医圣”张仲景所作。原本早 在公元217年就已刊行,但早已佚失,现今通行的本子是脉学大家王叔和所编集 的,王叔和大约生活在公元265年至317年间。《伤寒论》共分十卷,内容并非顾 名思义的只论伤寒,而是也论及其他疾病。不算重复的内容,本书计有22篇文章, 397条治疗法则,118张处方。这本书受到业界如此之高的评价,以至于历代的评 论和注释有一百多家。其中,成无已注本公认是最好的本子。   张仲景的另一部伟大著作是《金匮要略》,这是一本论述各种杂病的小书, 共3卷。《金匮要略》也被视作医学经典,但名气不及《伤寒论》。公元1671年 刊行的徐彬注本收录在著名的《四库全书》中。   《甲乙经》是公元215-282年间的皇甫谧所作,《隋书》将其作者误署为黄 帝。这本书共12卷,123章。它是一部关于针刺和艾灸的专著,提供了许多有关 古代解剖学的独到见解。   《肘后备急方》,是著名的道士葛洪(公元281-361 年)所作。共8卷,主 述治疗学。梁朝的陶弘景将其凑足101方,更名为《肘后百一方》,凡分五十一 门。作为一本方便的参考书,为了增加它的实用价值,只收录最常见的治救方药。 此外,该书还有关于天花的确切描述——也许是最早的文献记录(7)。作为一位 虔诚的道教徒,葛洪投入大量的时间来试制长生不老的仙丹。他在八十一岁时退 隐广东罗浮山,继续著述和炼丹(8)。他以“抱朴子”的自号写了《神仙良史》 以及其它几部哲学著作(9)。   公元265-317年,西晋太医令王叔和刊行了一部著名的脉学论著:《脉经》。 《脉经》共10卷,是对所有传统的切脉方法和知识的总结,并结合了他自己的见 解。五代时期(公元907-960年),出现了一部名为《脉诀》的伪作,常常被误 认为是王叔和的真本。在这种错误的印象下,公元1735年,法国神父夏斐氏 (Hervieu)将大部分《脉诀》翻译成法语,收录在都哈尔德的《中国地理历史 年事政治记录》一书中。1736年,卜罗氏(E.Brookes)将其转译成英文。明朝的 张世贤也未觉察到《脉诀》之伪,写了一部名为《图注脉诀》的插图评注本,此 本至今广为流传。原本《脉经》的重刊本如今尚有存世,只是颇为罕见。由于中 国医师对脉的重视,《脉经》也被视作医学经典之一。   古时的《神农本草》中,只列举了365种药物。公元502年梁朝的陶弘景又增 加了汉魏以下(名医)常用的药物365种,编成《名医别录》。他把稿本进呈皇 帝(梁武帝),皇帝下令刊行。这可以说是中国的首部官方药典。陶弘景也是一 位有名的道士,他在85岁高龄时去世。   公元610年,出现了一部著名的病理学著作,即《巢氏诸病源候总论》,俗 称《巢氏病源》。它是太医署以巢元方为首的医师们,奉朝庭之命组织编写的。 该书共50卷,分为67门,列症候1720论。在宋代,它被用作国家医学考试的教科 书(10)。关于巢元方的生平我们知之甚少,只知道他在隋朝大业中曾任太医博士 (11)。   《千金要方》是唐朝孙思邈撰写的30卷医学百科全书。除了普通的药物治疗 外,书中还列举了针刺、艾灸、按摩、节食、体育、食禁,甚至房中术等一系列 其它疗法。另外,他还著有一部30卷的续补之作,名为《千金翼方》,此书有几 章专论“咒禁”。孙思邈早年似乎不知有《伤寒论》一书,在先出的《千金要方》 中就没有提到它,但在30年后撰写的续篇《千金翼方》中,却有两卷是关于伤寒 的(,其中对《伤寒论》多所引用)。孙思邈是一位杰出的道家,他的宗教信仰 极大地影响了他的著作。他也被奉为道教的神仙之一,人称孙真人,北方尊他为 “药王”。他于公元682年去世(12)。   《银海精微》是一册仅仅两卷专论“眼科疾病”的小书,也署名孙思邈。但 《隋书·艺文志》和《唐书·艺文志》都未提及它,在《孙思邈传》中也同样没有 它。显然,它是宋朝时的作品。作为首部关于眼科的专著,它也被认为是一种经 典著作。   王焘的《外台秘要》是另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医学名著。它刊行于公元752年, 内容分为1140门(13)。每一门都在开端描述一种疾病,主要引用《巢氏病源》 的说法,续引浩繁的诸家论述。书中散见许多关于治疗邪魔附体、猫鬼和其它鬼 魅精魅的药方。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有意不录针经,理由是针法久已失传,这项 医术深奥而且危险。王焘本身并不以医为业。他学医一方面是通过护理疾病缠身 的母亲,一方面是通过他的杏林良友们。他勤勉好学,把大部分业余时间都沉潜 在藏书丰富的弘文馆里。《外台秘要》就是这种孜孜以求的结果(14)。除了其 它内容,他还详细描述了流行病,书中的前六卷以“天行病”为名概述了:伤寒、 咽喉痛、支气管炎、斑疹热病、天花(豌豆疮)、痢疾、黄疸、疟疾、霍乱等等。 下表的内容是其后各卷次的主题:   第7,8卷:胃病   第9,10,13卷:肺病   第11卷:.糖尿病(消渴)   第12卷:肠胃病   第14卷:中风   第15卷:谵妄(精神错乱)   第16,17卷:结核病   第18.19卷:脚气病   第20卷:水病   第21卷:眼疾   第22,23卷:眼、鼻,口,咽喉和齿牙疾病   第24,29,40卷:外科疾病   第25,26卷:痢疾和肠道寄生虫   第27卷:淋病、便秘和泌尿疾病   第28卷:猝死、自缢,溺死,热厥,猫鬼等   第30卷: 麻风癞疮   第31卷:采药,杂方、解毒   第32卷:美容方   第33、34卷:妇人病   第35,36卷: 小儿病   第37,38卷:长生药   第39卷:灸法   《千金方》和《外台秘要》是唐朝的两部杰出著作;它们是当时医学理论和 治疗方法的集大成者。两书虽然内容丰富,但选材却不够审慎,因此包含了许多 涉及超自然的东西,严格来说这些都是不属于实际治疗领域的内容。另一方面, 这些与医学不相干的东西中保存了许多对于民俗学和史学研究有价值的材料,从 中我们也可以一瞥当时的人对医学的观点和思想,否则,这些观点和思想就会无 法传世、无人知晓。   ————————————————————————————   (1)本书的一位作者认为:现今已知的中国医书约为1500种,共12600卷。 《四库总目》只收录了190种,2424卷。而且,这些还只是讫至清初尚存的所有 经典医著,无数的通行医书并没有收录其中。详见王吉民 (K.C.Wong)《中国医 学文献》(Chinese Medical Literature),《博医会报》(China Medical Journal ),1918年3月号。   (2)译者注:棕榈叶当指印度的贝叶,中国古代似无此记载。   (3)译者注:“王伦”应该“蔡伦”之误,时间当为“汉朝”也不是“当 时”。   (4)译者注:原文如此,“汉朝的贾鲂、三仓、蔡邕、石经等人”应为 “汉朝的贾鲂《三仓》、蔡邕“石经”等”   ( 5 ) 以上所述引自谢恩增的《中国解剖学述评》(A Review of Chinese Anatomy),《解剖学记录》(Anatomical Record)1921年。   ( 6 )伟烈亚力(Wylie,又名卫礼)《中国文献纪略》(Notes on Chinese Literature),第95页。明恩溥 的论文《中国人的医学和医疗》,《皇家亚洲 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1864年12月,文中列举 了一大堆中国医籍。   (7)《肘后备急方》卷2,第24页,原文如下:“比岁有病天行,发斑疮, 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不即疗,剧者数日必死, 疗得瘥后,疮瘢紫黯,弥岁方灭,此恶毒之气也。世人云∶以建武中于南阳击虏 所得,仍呼为虏疮。”   译者注:古人袖子里常有口袋,《肘后备急方》意指放在袖袋里的,可以随 身携带的备急医书。   ( 8 )《晋书?葛洪传》   ( 9 ) 《古今医统》   ( 10 )《读书记》。译者注:应为宋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卷十五 艺术类 医书类》:“《巢氏病源候论》五卷。右隋巢元方等撰。元方,大业中被命与诸 医共论众病所起之源。皇朝旧制,监局用此书课试医生。昭陵时,诏校本刻牍颁 行,宋绶为序。”   ( 11 ) 《古今医统》   ( 12 ) 更多有关这位名医的神话传说,可参阅文仁亭(E.T.C.Werner): 《中国神话学辞典?技艺?药王》(A Dictionary of Chinese Mythology,art,Yao Wang)   ( 13 )译者注:原文如此,应该是1104门。   ( 14 ) 《新唐书·王珪传》 (XYS20230531) ◇◇新语丝(www.xys.org)(newxys8.com)(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