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inyusi.us)(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   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的院士!   作者:万振文   1999年我博士答辩那天,导师招待答辩委员会同行。同行们除了说些“祝贺 袁院士又收获一员猛将”之类的客气话,几乎没有相投话题,席间十分沉闷。一 位答辩委员会老师说到收入,感慨年轻人和其它行业都接近甚至超过他们教授或 研究员。这话题总算让餐叙的氛围略微活跃一点。我导师——在坐唯一的院士兼 官员慨然附和:“嗯,现在就我们拿这一点,这社会如何进步?!”。同行们面 面相觑,愕然望着袁大人不敢啃声。袁大人也被同行们的愕然表面搞懵了。另一 位答辩委员会老师忍不住,脸色有点微红,支吾出一个字:你——。袁大人才领 悟过来,突然张开双臂,抽搐般地拥抱了一下空气,激动地说:“我说‘我 们’!”。众人面面相觑,气氛重归寂静。。。   复旦大学50年代同届中的佼佼者,第一届工程院院士,自以为是科技实力派 中的一员,其实到后来在同行中没有任何可谈的学术话题,甚至满嘴都是混淆 “你们”和“我们”之类的专业常识错误。这话由我说出来,难免涉嫌阴损,但 我真与袁大人无冤无仇。毕业25年偶然想起那个场景,历历在目,只缘于别的事 情触发的联想,感触一个人在小圈子做一把手,如果不习惯听辩驳,十年后必定 堕落得和白痴差不多。   任何人都难免偶然犯常识性错误,但常人犯常识性错误,会有人帮助指明。 某些人犯常识性错误,如本例中混淆“你们”和“我们”的袁大人,旁人会压抑 惊愕,不敢指明。这些人其实已经处于被自造的环境完全封闭的危险境地。院士 们尚且如此,何况其它大小官员。 为了挽救中华民族免遭极端权威的倾覆,我 忍冒被人污名阴损的嫌疑,以个人真实经历为例说明呼吁“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的 院士”的必要性。这是一句口号,喊的人多了,没准就形成一股力量。   转发吧——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的院士! (XYS20240612) ◇◇新语丝(www.xys.org)(xinyusi.us)(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