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inyusi.org)(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   钱锺书杨绛夫妇总是高高在上俯视周遭一切苦难以及同时代的人们   作者:留愚   钱锺书杨绛夫妇,最让人如鲠在喉的一点,在他们总是高高在上,俯视周遭 一切苦难以及同时代的人们,像在看满地爬的可怜虫。他们说不上自私,但他们 冷漠。有人说这是已然通透了世态人生,但我以为这就是过度精明。这类人,虽 不至于讨厌,可会令人不舒服。我是他们的铁粉了,可有时想想,还是会有微微 的被刺痛之感。   《围城》之所以格调不高,终是三流小说,就因为它纯粹耍机灵,玩抽象, 弄爽话,几乎对所有人都不友好,除了嘲讽还是嘲讽,看不出什么悲悯和庄严, 陷在了刻薄与油滑里,从头到尾的犬儒主义打底,好玩得很,可不打动人心。这 也是钱先生为人无比高傲冷情的反映。这方面,杨可能还更甚些。有位教授说, 他初读《干校六记》,就觉得作者对人不免“尖酸小气”,而《我们仨》一听名 字就觉得无聊,无非把已逝亲人与尚活着的自己把玩一番,跳不出自恋的圈子, 颇有“居高临下又画地为牢的意思”,这种感受是其来有自的。   《围城》《干校六记》《我们仨》都是好作品,但你要细品,就会明白过来, 它们的思想宗旨,都是在赞叹自己的那点小智慧或小聪明,对别人要么挖苦,要 么就是下视。这种文学,功力深厚,深得文理,但人情浇薄,难于收功。 以我 对钱杨夫妇的理解,他们这一家,是真会感觉全天下就他们仨是真正的文化精英, 其他芸芸众生不过就是一堆陪衬的布景而已。钱先生包括杨绛女士,学问一流, 写作才能也一流,人品也是上上乘,但比照古往今来同等级知识分子,确实又大 抵属于“精致利己”者,至少是俗称的“不粘锅性格”。所以,终其一生,他们 都在撑持一种体面和分寸感,但也着实没什么朋友,更看不出多少陈寅恪式的嶙 峋风骨,有事躲得远远的,不免薄情与怯懦。钱杨二先生的人生哲学,其实就是 “默存”二字,你们怎么闹都行,我们不关心,我们也不参与,无论多好还是多 坏。他们年轻时,就已经是这样子。说到底,就是对人类无感,既厌蠢也厌人类, 嘴角始终带着一份云淡风轻又轻蔑不屑的冷笑。那时吴宓就受不了。当然了,日 后老吴落难,钱杨作为得意门生,也从来不会施以援手,连封慰问信都懒得发的。   他们这类知识分子,就是书读得太多了,又身丁乱世,天罗地网,风刀霜剑, 人心险恶,最终就是几乎什么都不相信,也几乎什么人都不同情。这是自视为造 物主同列的站位,太上无情嘛,既容生活中所有难容之事,也笑普天下一切可笑 与不可笑之人。都说张爱玲凉薄绝情,可但凡读过她文集的都不难体会到,在精 美细腻素淡之外,她还是很悲天悯人的,不断借编织文字以自怨自解。《儒林外 史》固为讽刺文学,可吴敬梓情深义重,大慈大悲,己饥己溺,笔笔都是奚落, 但也句句都是悯恻,既是一副“旧歌难拾,身世飘零,悔恨无从,付诸以哭”的 心绪,更是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怀。他们对人是很善意的,即便是罪 大恶极之人,都要找各种理由宽恕,无情也留情。   钱杨无论为人,还是作品,都看不到这一点。好人不好,坏人不坏,麤妙无 异容,苦乐无殊迹,仿佛这个世界上只有庸人与蠢人,以及他们瞧不上的人。我 觉得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凉薄。沪上葛教授说他们夫妇是“乌龟哲学”,是 “鸵鸟政策”,是“假装专心于学术,对周遭发生的任何不义之事都视而不见”, 这样的“酷评”是逞一时口快了,但终究还是看不透钱杨夫妇的微妙心态。他们 从不冲动,从不慌乱,也几乎从不犯错,更不可能为了某种理想或人事奋不顾身, 做人冷静至此,生存策略精密到这个地步,也是挺可怖的。这是一种无喜无悲的 境界,也是寡恩少义铁石心肠的呈现。白先勇说,文人要是没有牺牲和承担的意 识,没有一点佛家所谓的悲悯心,作品的高度必然有限,而《围城》和《干校六 记》的局限不正在此? 说这些,倒无意要批评钱杨二老。我觉得这是一种事实, 更是吾国知识人的一种类型,颇值得玩味,还值得研究。说句大实话,倘我生在 那个时代,处在那个环境,最企慕的活法,大概就是他们这样的。我会有丝丝不 适感,无非处在下位,去咀嚼这个事。时至今日,我都很敬重他们,绝不可能鄙 薄,更无资格指责。冯友兰有句自辩甚好,“若惊道术多迁变,请向兴亡事里 寻”,人在江湖,入其彀中,本是有很多无奈的。钱杨的为人处世,说到最糟糕, 也不过“明哲保身”四字而已。过去,谢有顺有段话,鄙意就可以为之开解: “一个人会软弱,会恐惧,会委曲求全,甚至会萌生出苟活的念头,只要他没有 以迫害人的方式来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那就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不管软弱冰 冷亦或刻薄,都是“人性合理的一部分,理应得到尊重和谅解”。我对钱杨二老, 是知其性格缺陷问题,但还是敬重。仿钱先生口吻,就是“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 根性”如此,世无完美之人。更别说,这种思想也可解为“个人主义”。   当年,萧红谈到鲁迅,感叹说,“周先生的为人,我们学不了的”,此“学 不了”是指鲁迅的“硬气”。实际上,钱杨夫妇的清冷刻毒乃至软弱,确实与我 等凡人也不同,背后都有深厚的东西支撑,我们一样学不了的。 (XYS20250212) ◇◇新语丝(www.xys.org)(xinyusi.org)(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