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inyusi.org)(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   力挽狂澜张闻天   作者:周志兴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张闻天和毛泽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他曾经是毛泽东 的上司,后来,毛泽东又成了张闻天的上司。其实,他们,还曾经同病相怜过, 就是都被边缘化的那一段时间。   毛泽东后来对张闻天的评论是“明君”,因为他比较民主,不争权,但同时 也说张闻天身上始终书生气太重,因而毛泽东对他“一直不大满意”。其实,如 果没有这种书生气,毛泽东也不会能够顺利地站在革命航船舵手的位置上,再进 一步说,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也不会这样迅速。   我在上面说过,张闻天力挽狂澜。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期间谈到遵 义会议时说:“遵义会议是一个关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非常之大。但是,大家 要知道,如果没有洛甫(即张闻天)、王稼祥两个同志从第三次‘左’倾路线分 化出来,就不可能开好遵义会议。”   事情是这样的。193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召开,会 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在反对五次‘围剿’中与西征中军事指挥上的经验与教 训”。会议由博古主持。   首先是博古作“主报告”。他在总结报告中,主要强调了第五次反“围剿” 失败的客观原因,过分强调敌人强大,革命力量弱小,因而第五次反“围剿”不 能被粉碎。对于主观方面的错误却轻描淡写,甚至避而不谈。   接着是中革军委副主席、红军总政委周恩来开始作报告。他着重谈了军事问 题,认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应负主要责任。他的讲话使 大多数与会者长舒了一口气。这一报告又称“副报告”,与博古的主报告有明显 的不同倾向。   周恩来的“副报告”讲完后,博古提议与会者对“主报告”、“副报告”加 以讨论。   博古话音刚落,张闻天就站了起来。他手里拿着提纲,很有条理、很有系统 地讲起来了。张闻天开篇即称博古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基本上是不 正确的。   张闻天指出,博古把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归之为敌人力量的强 大,人民力量的薄弱,这样必然会得出第五次反“围剿”不能取胜的机会主义结 论,而事实上,“左”倾军事路线和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是五次“围剿”失败的 主要原因。张闻天还批评博古的重大失误:拱手让权于李德,破坏了军委的集体 领导,给红军造成巨大损失。   张闻天的报告与博古的报告针锋相对,一下子将博古、李德推向了审判席。 因而,毛泽东在后来曾称张闻天的报告是“反报告”。   没有这样一个反报告,遵义会议的走向很难预料,而中共的命运也很难预料。 这就是张闻天的力挽狂澜。   这个会上,张闻天被选举为总书记。   他是够格的,无论从理论水准还是个人修养上,都出类拔萃。   很多党史记录说他是“总负责”,其实,这是因为陈云受命去苏联汇报遵义 会议,不能说是总书记,总书记要经过共产国际的批准,只能是“总负责”,陈 云回国后,到各处介绍到共产国际的汇报经过,依据的就是当时的汇报提纲,而 档案中保留下来的,也就是这份汇报提纲。   在总书记任上,张闻天做了很多可圈可点的事情。比如和平解决"双十二事 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联手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对蒋介 石进行兵谏,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 袖,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立即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政治主张。   第二天,张闻天在自己的窑洞里召集并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 讨论西安事变的形势和对应策略。在处理事变的方针上,由于情况还不明确,认 识也不一致。张闻天倾听报告和各种意见后,认为会上有两点相互关联的主张是 不妥当的。一是在政权问题上,主张以西安为中心,建立实质的政府,以西北为 抗日前线,影响全国,领导全国抗战;二是在对蒋介石的处置上,主张反蒋审蒋 除蒋,认为应该在人民面前解剖蒋的罪恶,罢免蒋介石。   张闻天在讲话中指出,在抗日问题上,主要的矛盾是抗日派同民族妥协派的 矛盾。张学良杨虎城行动的意义,是使整个局势向着全国性的抗日方向发展,他 提出了处理事变的根本方针,是把局部的抗日统一战线转到全国性的统一战线, 并且预见到党的工作也将有一个转变,要转到合法的登上政治舞台。在政权问题 上,他明确表示,我们不应该采取与南京对立的方针,不组织与南京对立的方式。 对于蒋介石的处置,张闻天明确主张,对妥协派应尽量争取与分化、孤立,要尽 量争取南京政府。这里所说的民族妥协派是与亲日派投降派不同的,代表人物就 是蒋介石。   但是,这次会后张闻天提出的策略和方针,并没有完全的得到体现,毕竟认 识不统一。12月19日,张闻天再次主持政治局扩大会议,第二次正式讨论解决西 安事变的方针,这时候西安事变已经过了六天,情况也逐渐明朗。张闻天在会上 提出了关于西安事变的两个前途:一是全国抗日发动伊始,我们的方针应确定争 取成为全国性的抗日,坚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方针。二是坚定地主张抗日而 不反蒋,他强调,我们应以抗日为中心,避免内战扩大,争取全国抗日。   张闻天发挥了毛泽东报告中“分两手”的思想,提出我们尽量争取时间进行 和平调解,我们应与张扬靠近,应打胜仗扩大影响,准备以防御战来反对内战。 他这两手,就是和平调解和防御战并举。   19日的会议产生了两个重要的文件,一个是公开发表的《中华苏维埃中央政 府及中共中央对西安事变的通电》,一个是党内发布的《中央关于西安事变及我 们的任务的指示》,这两个文件成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纲领。从会议记录、文 风等方面来研究,大致可以判定通电是毛泽东的手笔,指示为张闻天所写。   从处理西安事变的情况来看,张闻天是有驾驭全局的能力的,也有听取各方 意见的民主作风和决断能力,但也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一言九鼎的强势领导。   张闻天是有大格局的人,不计较个人得失。对毛泽东,他说过这样的话:谁 说得对,就跟谁走。作为“君”,他“礼贤下士”,所以成为“明君”。   张闻天不是一个恋权的人,他没有想到自己会当上总书记,也没有想在这个 总书记的位置上谋取自己的利益。为了党的利益他随时准备让出这个位置。长征 中,为了团结和争取张国焘,他曾经主动提出,把总书记的职位让给张国焘,毛 泽东不同意,说张国焘看重的是军权,不一定要。而如果真的让他当了总书记, 一但擅权非常危险。这才作罢。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和张闻天的地位有了改变。从形式上也可以看到这一点。 以往的政治局会议是在党的一把手张闻天住的窑洞里开,后来,就转到了名义上 还不是一把手的毛泽东的窑洞里开了。   张闻天夫人刘英有这样的回忆。她去苏联看病,回到延安已经是1939年的3 月了,回到家里发现张闻天不在,他在毛主席那边开会,很晚才回来。等他回来 刘英才知道,现在中央的会议不在他家的窑洞里开了,张闻天的主要工作调整为 管理党内的理论宣传和干部教育了。关于党中央领导的变动情况,张闻天也跟她 讲了一下,说1937年冬天王明到延安以后,中央书记处扩大,张闻天已经不再 “负总责”了。   在张闻天上位时共产国际没有发挥作用,此时他们又要干预了。   1938年8月王稼祥回国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意见:中国党应以毛泽东为首来领 导。张闻天当即提出向毛泽东让位。不仅如此,他严格进行了自我批评,自觉检 讨自己过去犯的左倾错误,并身体力行于1942年初带队到陕北晋西北进行农村调 查,同时抓马列学院这样的具体工作。   毛泽东要张闻天把总书记的位子继续担着,保留这个名义。所以六届六中全 会以后,张闻天还是名义上的总书记,主持中央会议,但实际权力都交给了毛泽 东,一切事情也都由毛泽东来定,这件事情,就是毛张二人的权力转换,很多人 都是知道的,但是也有很多人不知道细节,刘英就把这件事情说得很清楚。   虽然在延安时期张闻天还是名义上的总书记,但是,实际上就是负责学习和 理论工作。但是,他还是很认真地对待这份工作,哪怕是他已经没有了实际的权 力,有点指挥失灵。   到了1941年的5月,毛主席写了《改造我们的学习》,评论延安过去的教育, 是教条主义的典型,说整个党的宣传理论学习全部要改造。虽然毛主席没有明说 是批评马列学院的教育,大家都听得出来。因此,马列学院要停办,要改造我们 的学习。   有一位老同志曾彦修回忆过这段历史。   曾彦修受革命思想影响,到了延安,后来到马列学院教育科做教育干事,但 是办到第五期的时候,就是1941年初,马列学院办不下去了。为什么呢?请不到 教员。当时的院长是张闻天,张闻天虽然还顶着一个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名头, 但是实际上被边缘化了,所以,他谁也请不动,谁也指挥不动了,甚至他手 下的干部。   曾彦修说,现在看来,张闻天太单纯了,他非常困难,四面楚歌,还要硬撑 着。   张闻天是名义一把手,毛泽东是实际一把手,两个人的关系有点微妙。但是, 这位“明君”其实始终和毛泽东隔着一层。也许,他们在瑞金云石山上的云山庙 里同住的几个月是他们最融洽的时候,因为要抱团取暖。   到了后期,他们的矛盾还多了起来,不只是大政方针,还有个人生活。毛泽 东和江青结婚,张闻天开始不想管,因为他知道毛泽东的性格,他还劝刘英不要 管。但是,因为各方意见太多,而且集中到了他这个总书记这里,他不得已去规 劝毛泽东,可以离婚,可以结婚,但是,不要娶江青。毛泽东顿时大怒,说老子 明天就结婚!这是结疙瘩的事情。   说实话,张闻天是大好人,也有理论功底和政策水平,但是,他还是书生气 多了一些,不够硬朗。而在这样艰苦的时代,内忧外患,不硬朗就不是合格的政 治家。其实,共产国际也看到了这一点。   张闻天的命运不太好。   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他和彭德黄克诚和周小舟一起,被打成“彭黄张 周”反党集团,他成了“副帅”,文革他遭受残酷迫害。从1969年起,张闻天名 字不得再用,而被化名“张普”流放到广东肇庆,1976年7月1日去世,终年76岁, 火化时妻子给他的花圈上写着:献给老张同志。   同年去世的有朱德、周恩来和毛泽东。也是在同年10月,粉碎“四人帮”, 文革结束。   邓小平在张闻天的追悼会上致悼词给了张闻天盖棺论定:   1935年1月,在我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上,张闻天同志被选为党 中央总书记。从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接替博古负中央总的责任到1938年9月6 届六中全会,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张闻天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代领袖。 (XYS20250206) ◇◇新语丝(www.xys.org)(xinyusi.org)(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