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对是否存在“‘电动车’学术腐败”的质疑 by lzc 写《“电动车”的冤屈起源于科学界的不道德行为》这篇文章的人也并不高明啊,看看 他举的几个例子: 重大错误之一:   1、报告作者称:“目前市场上65%的电动自行车选择的是铅酸蓄电池,30% 选择的是镉镍电池,5%选择是氢镍电池和其他电池”。   评论:报告作者的附录一、三、四,称他们对电动自行车对非机动车和机动 车的通行进行过大量现场试验,并有详细的实验数据,那么,一定是对北京市的 电动自行车现状有了解,那么试问“报告”作者,你能否找到哪怕是千分之一的 电动自行车选用了镉镍电池?而无需称35%,如果真的找到千分之一,则数据误 差达到3000倍,如果一辆镉镍电动自行车都找不到,则完全是自由编纂,你们有 胆量说做过“路面试验吗?”谁做的?有没有原始记录,有没有认清楚什么是 “镉镍电池”的电动车?   明知镉镍电池的二次污染难处理就编数据,目的是把一个“污染”的罪名强 加于电动自行车,随心所欲达到令人不能容忍的地步。 lzc:既然认定35%的比率是假的,那就拿出真实数据来呀,而且看作者似乎不是北京人 的样子,难道他自信在北京开个"恳谈会"的时间就能完全了解北京市场?这一段给我的 冠绝是臆测对"编造"(因为根本没有见过这方面的数据,我只能认为《报告》中的数据 可能是编造的,但也可能不是) 重大错误之二:... 关于车头间距 lzc:车头间距的问题,这完全是作者偷换概念,混淆视听才产生的问题。远的不说了, 看看四环路上的车距标志是多少,200米。为什么是200米?上下班高峰期的时候两辆车 之间的间距能到20米吗?事实上的车距概念指的是在正常行进速度下保证安全的车辆间 距,而不是上下班高峰期车辆行驶的间距。车距的测算与车辆的行驶速度、引擎、制动 系统等多方面都有关系,而不是靠"目测"就能确定的。后面作者也说了,电动自行车的 正常车速可以达到20公里/小时,以这样的高速行进的2轮车,要求9米左右的车头间距 有何不可?再说公交车辆的间距问题,大家都做过公交,真遇上紧急情况的时候95%以 上的公交车辆都可以在10米以内就完成制动。而且按照作者所说公交车辆和电动自行车 的车速基本相当,那么拥有一个差不多一样的车间距有何不可? 作者在“三、最大的荒廖 ”中的荒谬 lzc:首先我想这一节用"荒谬"为题就不对,要说"阴谋"还凑合。北工大是北京市属的直 系院校,当然会参与到北京建设的各个方面,为北京的发展出点主意是必然的,也是必 需的。按照作者的说法,"逼"老百姓坐公交,减少自行车和摩托车的运行量是"荒谬", 是"阴谋家"的主意,那么放任自行车和摩托车的大量使用,坐视北京交通状况的进一步 恶化,干等着公交系统赔钱裁员难道就是"合理"的?做出这么大的牺牲就为了发展一个 不一定有多大需求量的电动自行车? 另外,我还要指出这个作者明显是没有乘过公交车,或者说他不是一个长期靠公交系统 上下班的人,证据是这段话: 以福州为例,热季公交每次2元,每天至少4元,中途转一次车则8元,转两次则12 元,骑电动自行车每天均0.6元,自行车则没有费用,一年下来,被人“逼”得要多掏 逾千元,还不能享受“点对点”的便利和快捷。 lzc:好吧,月票哪里去了? 四、其它的荒谬 lzc:我倒觉得这一节才像点样子,至少提出了一些真正的疑点,不过我没见过原文,不 知道原文上是怎样说明的。 (XYS2003070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