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五院士痛斥学术腐败:浮躁风气是腐败的根源 乐倩 谭卫平 2004-3-13北京青年报   -在本次大会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北京团以其“知识型”代表众多的高“含 金量”,颇为引人注目。昨天,就学风建设和学术界深恶痛绝的“学术腐败”问 题,北京团的五位“院士代表”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代表:医学人命关天 尤其反对造假 我是搞神经外科的医生,照理说,医学是和性命打交道,医生应该是最实事 求是的。如果把病人的诊断和治疗给耽误了、弄错了,40%的治疗效果说成是80%, 那可是人命关天。如果在医学的学术问题上夸张,甚至造假数字、假报告,是十 分危险的。   但虚假的东西想看出来,一时也不是那么容易,要想一些办法。比如说,有 些人的文章登在刊物上,把别的权威专家的名字也放进去,希望更容易发表。这 种时候,我们必须看看这个文章的真实性,如果说是5个作者,那么要请5个作者 都签个字,以示认可和负责。再比如说,医学领域是五花八门的,在研究生答辩 或奖项评选过程中,有人为了找自己关系好的人去,就请一些非该领域的专家去 参加,结果明明是不够标准,他也可以通过。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监督机制,一定 要保证由了解这个工作的内行专家去鉴定。   -北京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开放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恭庆代表: 不能为政绩而姑息养奸   学术腐败的原因要从我们体制上去寻找。我们现在引进了竞争机制,这本身 是好的,但引进过程中过分强调了竞争,过分强调了考核人的成绩,而忽视了一 些规范,忽视了人和人之间的团结,所以有些人在竞争中就会不择手段。同时, 我们也没有很好地进行相关教育,一些年轻人不知道当老师怎么做,一些人写文 章不知道承认有前人的工作,在报奖时不知道应该把别人做了什么说清楚,这些 都是学术界缺乏一种规范的表现。   另一方面,一些单位为了小团体的利益,进行所谓的“包装上市”,这个包 装的过程就是一个有水分的过程。这可能和领导的政绩有关系,所以问题一旦被 发现,就千方百计地进行掩盖,因此助长了一些人的这种像偷窃一样的行为。在 学术界的这种行为或许叫“腐败”不太好,应该叫学术界的“不正之风”吧。一 个单位如果是不正确对待这个问题的话,那么这个单位的不正之风就一定猖獗起 来。从体制上来说,一定不能盲目以这种虚假的成果为政绩,姑息养奸,领导应 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求真务实,严肃处理。   中国中医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代表:一手抓学问一手抓 学风   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学术界青黄不接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   60岁以上的科技工作者大部分都退休了,能够在职的只是一些代表性的人; 在45岁至65岁这一代的人,他们做管理工作可能是很出色,然而说到科学家和著 名的学者、教授,相对占的比例就比较少。但为了解决青黄不接的问题,一批35 岁到45岁的博士、博士后,都被提上来了。这可以说是给他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现在甚至有40岁以下的博士生导师,比较优秀的都可以指导博士后、带领课题组 或者是一个实验室。对于这样的一个群体,我的观点应该是鼓励和扶持。但从有 些人的业务水平来看,其实是客观的形式促使提前到位,应该谦虚谨慎,但他们 却急功近利,产生了浮躁作风。比如说在一些科学计划的招投标中,有的人为了 竞标,把不是自己的成果说成是自己的,或者说是别人已经做了这方面的基础工 作,而他在标书中并没有标明。因此从目前来看,一手抓学问,一手抓学风,就 显得更加重要了。反对学术腐败,进行良好的学风建设,重点是中青年的科技干 部和教师,要强调科学道德、科学精神和科学伦理学,教育他们尊重科学、尊重 他人的劳动。   -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代表:政策导向不当助长浮躁风气   学术腐败,是指对科研成果的剽窃、抄袭等,在国际上一般叫做“科学界的 不端行为”。最近科学院的道德建设委员会正在起草一个报告,研究的就是相关 问题。总体来说,我们学术界的风气还是好的,但在我们整个社会转向市场经济 的过程中,学术界也不是世外桃源,它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面对今天更大的诱 惑,科学家要付出更多的社会责任感。   还有一个就是政策导向的问题。假如一天到晚总是在评教授、评成果,硬性 要求论文的数量而不求质量,刻板规定一定要得多少奖等等,这就在客观上助长 了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可能原来一篇可以写得很好的论文,现在就要拆成三篇、 四篇。现在这种现象已经有所好转,通过调查研究,各单位都制定了一些政策, 国家也改变评奖条例和评审方式等等,采取了很多积极措施。另外,我觉得要对 年轻的科学家加强这方面基本的修养教育,可能我们原来比较忽视这个问题。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代表:学术界的浮 躁风气是学术腐败的根源   现在的鉴定会、评审会非常多,但一般来讲都提不得不同意见,知道你会提 不同意见可能就不请你去。   媒体的炒作也在推波助澜。有时候明明一个事情没有那么大价值,但媒体上 炒得很厉害。从科学规律来讲,科学研究是循序渐进的,炒作不会产生任何有价 值的推动作用。还有科技向生产力转化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研究成果都能立竿 见影,有很多实际上是基础性的、长远的工作。有些人就是今天我给你一个题目, 明天就希望变成一个产品,赚出钱来,那是不科学的。其实可以利用这个成果, 进行二次开发,再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另外现在什么都提倡是“创新”和原始发 明,但哪儿有那么多原始发明?能把别人的成果借鉴来恰当地应用,我觉得也可 以视作另外一种“创新”。学术界的浮躁风气,是学术腐败的根源。 (XYS20040314)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