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评江晓原《幻想中的没落》 陶世龙 四有新人在虹桥科教论坛贴出: 幻想中的没落(江晓原)经查出原载2003年 12月26日《中国图书商报》 里面说:“在西方的幻想作品中(小说、电影等等),可以注意到的一个奇 怪现象,就是他们所幻想的未来世界,几乎都是暗淡而悲惨的。” “再看中国的科幻作品,在这个问题上与西方作品有明显的不同——中国的 作品通常幻想一个美妙的未来世界,那里科技高度发达,物质极度丰富。” 对此,“科学文化人”江晓原大加发挥: “这种差别背后,应该有着深刻的根源。将科幻视为科普的一部分,应该是 原因之一。既然是科普嘛,当然要歌颂科学本身及其一切作用——“科普”这个 概念是有一个隐含的前提的,就是:科学本身及其一切作用都一定是好的,所以 才要普及它。另一个明显的原因,当然就是传统的唯科学主义的强大影响。唯科 学主义既相信世间一切问题都可以靠科学技术来解决,就必然引导到一个对人类 前途的乐观主义信念。   这种幼稚的乐观主义信念,和早年的空想社会主义颇有关系。18世纪末19世 纪初,自然科学的辉煌胜利,催生了唯科学主义观念,使许多人相信自然科学法 则可以用于对人类社会的研究。比如法国的圣西门、孔德等人,就致力于发现社 会发展的“规律”,并相信这种“规律”在精英的直接控制和运用之下,就可以 使人类的社会生活尽善尽美。这正是后来哈耶克所担忧的“理性的滥用”。空想 社会主义思想事实上深刻影响了此后两个世纪的历史进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国 内科幻作品中的美好未来世界就很容易理解了——在唯科学主义观念的支配下, 未来世界只能是美好的。” 中国科幻充满“幼稚的乐观”原来是“唯科学主义”在作怪,(就是指科学 主义,大概是反科学主义的名声不好,因而加上个“唯”字) 。引发了一些网 友的讨论。有人不以为然,认为因该应该改成“西方人普遍对未来充满盲目的忧 虑,而中国人普遍对未来抱着自信的乐观。”(w2 于 February 29, 2004)还 有人说:“如果是十来岁的孩子写的,也就罢了,因为孩子看世界的眼光容易偏 激。但要是几十岁的人写的,不是老顽童,就是神经病。” “论证的基础是脸 谱化,‘中国人’如何如何,‘西方人’如何如何,难道不知道我这个中国人和 江晓原这个中国人就天差地别?一份问卷调查能说明什么? 拿西方科幻电影说 事,非常的‘幼稚’”。(hei2 于 February 29, 2004) hei2说的很对,在西方,科幻电影很卖座,科幻小说也很多,但没有人把它 们拿来正经说事,更没有人把科幻当成科普。如果以为科幻竟代表着西方主流文 化对未来的预测,就大错而特错了,而且也并非江某讲的那样都是对未来悲观失 望。其实我看江先生也不是不知道这情况,不过是在那里借题发挥而已,念念不 忘反科学主义即其一端,也还有别的,大家不是看不出来。 即使我们前面的道路还有荆棘,难道我们就该失去自信,不能乐观地向前走 去么! 2004/02/29 (XYS2004030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