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科学、规范地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学术反腐败   聂辉华(中国人民大学)   近几年来,伴随着学界学术规范意识的逐步加强,反对学术腐败的呼声日益 高涨,对学术腐败的打击也日益受到公众和学界的关注,因此看上去中国大陆的 学术腐败日益严重了。   对学术腐败的打击,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任何事 物都有一个生命周期问题,经过了蓬勃的初步发展之后,要进一步壮大都会遇到 一个发展瓶颈问题,出现一定程度的“边际效益递减”甚至“退化”现象。就好 比一个产业刚刚成长时,利润很高,于是吸引更多厂商进来,在缺乏规范的市场 秩序的情形下,市场就不免有些混乱了。我以为,当前学术界打击学术腐败的行 动正处于这样一个瓶颈阶段。要超越这个瓶颈,使中国的学术反腐败进入一个新 的、更高的阶段,有几个问题是不可回避的。   第一,建立一种制度。当前所有相对有影响力的学术打假行为,基本上都是 个人主持的(比如著名的“新语丝”网站)。中国尚未形成一个流动性较强的 “学者市场”,学术机构和学术管理机构由于体制问题、激励问题、信息问题等 类似于国有企业的弊端,目前还难以担当学术打假的重任。尽管有一些专业的学 术机构也建立了学术腐败的曝光机制,但是发挥的作用依然相当有限。如果把学 术打假看成一个市场,那么这个市场的厂商主要是个人,多是由学生、教师和学 者组成的志愿者,使用的原材料就是各种学术腐败现象,所提供的产品可以认为 是一种作为公共物品的学术道德或者学术规范。在这个高度自发的市场上,由于 缺乏作为市场管理者的学术机构以及政府部门的介入,因此规范的市场秩序或者 共同的游戏规则难以建立。比如,如何鉴定是否属于学术腐败,如何保护举报人 的利益,如何惩罚诽谤行为,如何处置不同程度的学术腐败行为等,这些都没有 建立起普适的、得到认同的制度。由于打击学术腐败是一种非赢利的公益行为, 如果没有政府和民间资金的支持,个人主持的反腐机构必然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 的现象,比如,难以对涉及各个学科的专业学术问题进行鉴别,寻找相关文献、 取证也都是比较费财费力的事情。更严重的是,由于市场秩序缺失,会导致一些 别有用心的人在学术打假市场上“假打”,对他人进行诽谤或者借机炒作自己。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这些提供次品的不法厂商甚至有可能破坏整个正常的学 术市场,从而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如此则不排除学术打假市场有萎缩、 关闭的可能。因此,从规则、动力、信息的角度来看,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一种规 范的打假制度,以便当前的学术打假可以持续下去。比较可行的途径是,学术管 理机构或者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制订科学、规范、具有可操作性,并且与国际接轨 的学术规范,然后维护游戏规则,并且鼓励民间机构和个人的参与。学术打假绝 对不可以搞计划经济,应当是有管理的市场经济。   第二,解决一个悖论。目前,几乎全部的打假组织都依赖于互联网络,因为 在资金不足、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这是目前动员民间力量的最佳途径。但是利 用网络打假存在一个根本的悖论。一方面,学术问题往往是高度抽象和专业化的 问题,对学术成果进行鉴别是一项非常专业、技术性的工作。这就决定了在学术 打假这个市场上,对产品进行质量把关的只能是少数专业人士。众多的网友参与 其中,不受限制地匿名发表各种言论,会影响普通消费者对产品生产过程和质量 的判断,甚至给当事人造成各种不必要的麻烦。学术打假产品与普通商品的差别 在于,消费者通常看不到普通商品的生产过程,因此不会影响生产过程和质量; 但是学术打假实际上一个公开的过程,消费者实际上也作为生产者参与了产品的 生产过程,这必定会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如果不利用网络广泛动员广 大志愿者提供信息、技术、舆论方面的支持,中国民间的学术打假市场就不可能 得以生存。如此看来,中国民间学术打假市场所赖以生存的资源,同时也是制约 其发展的樊篱!要解决这个悖论,最终恐怕还得建立一种学术打假制度,让公众、 网友参与原材料的投入和最终的消费,但是让专家监督其生产过程。   第三,保持一定宽容。记得美国开国元勋杰斐逊曾经说过,在一个有新闻自 由但是没有政府的国家,和一个有政府但是没有新闻自由的国家之间,他宁愿选 择前者。可见,言论自由对于监督社会资源使用的重要程度。学术研究应当是一 种非常崇高的行为,生产公益知识产品的科学家和知识分子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 公众人物,他们对于舆论的猜疑、评价、指责应当保持一定的宽容。如前所述, 当前的学术打假市场还不规范,民间打假机构力量有限,专业学术问题一时难以 判别。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与实际情况有出入的举报、猜疑,是一种正常现象。 事情总是在争论中逐步明朗的。一些学界名人动辄说自己名誉受到严重损害,诉 诸法庭,并提出天价赔偿,实际上是浪费宝贵的司法资源,人为地提高交易费用。 学术成果的判定最终依赖于学术界,如果对自己的成果有信心,为什么不敢相信 同行而惧怕外人的猜疑呢?   第四,防止一种炒作。在学术界,出名的人总是少数,而且一旦出名就不容 易“不出名”,这似乎是一个垄断的市场。有人为了出名,使用各种招术,比如 与名人捆绑销售,找名人痛骂等。现在,似乎祭起“反对学术腐败”的旗帜对当 事人或者机构或者刊物进行炒作也成了一种创新的成名途径了。打击学术腐败, 关键在于切实存在“腐败”,如果没有腐败,那么应当尽量消除这些事件的影响, 撤销有关记录,把精力投入到新的反学术腐败事业中去。 (XYS2004031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