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伪科学抑或类科学? 胡新和   当《科学时报》的编辑相邀为刘华杰新近出版的《中国类科学》一书写篇书 评时,我一口答应了下来。一是因为依稀记得上次刘华杰的《以科学的名义》一 书也曾邀过我写书评,结果被我赖掉了,同仁之间,此等事可一而不可再;二是 觉得本书应是在他的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伪科学问题研究》基础上写就的,去年 曾参加过结项评审,内容相对熟悉些,读起来会比较轻松。   但是我错了。   摆在面前的《中国类科学》一书,从形式上说,已经不再是当初十余万字的 结项报告,而是30万字规模的“煌煌巨制”,从内容上说,也充实和添加了不 少新的章节,而尤为显著的,是以书名为标志的若干观点的发展和变化。刘华杰 在书中《导言:当一名观众》中描述了自己对科学/怪异问题的立场和看法的演 变,实际上即使在本书中,即在此书成书的时间跨度内,我们依然可见他思想变 化的轨迹,或至少是部分的痕迹。   书中令人感兴趣之处,首先在于它搜集了大量关于各类“类科学”现象的历 史资料。从1979年起20年间人体特异功能在中国的走红、热炒和引发的争 论,到打着科学旗号,受到当时种种官方背景支持以售其奸的各路神功大师,从 街头“科学”量指测姓者的伎俩分析,到受雇于医疗管理部门从事非法行医的 “神医”胡万林的致死人命事件,从作者亲历的审稿所遇对伪非线性科学的任意 “创造”,到对诸如UFO、百慕大三角、外星人、金字塔等特异事件神话的介 绍,书中几乎荟萃了当代中国各种各类伪科学现象及相关资料,称之为“伪科学 博览”或可当之无愧。美中不足之处在于书中有许多处为尊者或贵者讳,仅以× ×代替,使人读起来不怎么舒服。   书中另一令人感兴趣的尝试,是引用了当前国际科学哲学界关于“科学划界” 的部分成果和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新进展作为理论背景,来讨论中国当前科学与伪 科学的分界、反科学的界定及语义等问题,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国内外研 究的结合,并介绍了划界理论在美国法庭上被运用的两个案例。而正是按照科学 知识社会学的理论,作者提出要撇开科学的虚构历史,关注科学在社会中的实际 运行,进而认为“科学垃圾和科学钻石之间是一个几乎连续的谱系”,由此,为 “类科学”提法的出现做了铺垫。   “类科学”的提法,是书中最为醒目之处,既在其创新的提法上,也在其形 式上——封面上的“类”字专门用红色突出地表示。基于自身的经历,作者认为 “伪科学”一词意识形态特征和斗争意识太强,民众易生反感,独具匠心地想用 一个中性的概念“类科学”来淡化,同时也给全书内容以一个统一框架。依此框 架,他分析了类科学的界定、类型和结构,并把介入类科学的著名科学家,作者 对相关的民间科学爱好者、学院型类科学研究者的采访,以及反科学种种都纳入 其中。全书的内容也就相对完整了。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类科学”的提法在满足了作者的上述政 治(非学术)旨趣,并担纲全书主题的同时,也会造成一些新的问题。这里只举 两点供考虑。   一是易于造成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之不一致。除了在形式上,文中仍大量混用 “伪科学”,如“伪非线性科学”之类外,作者一方面称大规模的伪科学泛滥会 导致不良影响,列举了其在中国的“现代化、经济化、大众化、集团化、政治化、 国际化”的严重程度,也表明了自己反对伪科学的立场,另一方面又将其纳入 “类科学”范围,也称其为“科学”,淡化其社会或政治色彩和背景,从而既有 违推崇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学术立场,也把自己逼入了反科学的立场,似乎并无 必要。   二是不利于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的划界。划界一方面是需要的。划界是分 析,是批判,是科学和科学哲学的基本精神,也是界定研究对象的需要。同中求 异,才有特殊性,才有研究对象,才有“科”学(分科之学),才有区别于至少 “艺术哲学”和“一般传播学”所谓的“科学哲学”和“科学传播学”。而SS K的一个缺陷或许正是致力于异中求同。他们在解构科学的同时,也解构了划界 问题。于是乎“甚至令普通人更难接受的是,‘还可以说伪科学、反科学都是科 学’,因为被称作科学家的一些人所做的东西都可以笼统称之为‘科学’。”但 按这种逻辑,科学家听音乐,喝咖啡,吃喝拉撒睡也就都成了科学。   另一方面,划界也是可能的。简单地说,可检验性和预言能力,或许可以作 为科学的划界标准,尽管具体的检验仍需探讨。检验总是历史的,正如科学是历 史的一样。放弃了划界,书中对“伪科学”的定义:“把非科学的东西说成是科 学,则此种声称是伪科学”也失去了前提,因为你首先要界定什么是非科学。 “类科学”的提法,不利于划界,而取消划界,既丧失了批判立场,纵容了伪科 学,放弃了学者的责任,也失去了作为二阶学科的科学哲学存在的学术前提—— 这是不能,也不应寄希望于从事一阶工作的科学家的。   或许,刘华杰的想法,是用某种科学社会学意义上的划界,代替早先的科学 哲学划界,认为科学家做的自认为科学的,就是“科学”。但第一,这放弃了认 识论的标准;第二,社会学中也有不同于SSK,致力于界定出科学与其它活动 或事业的特殊性的默顿等人的纲领;第三,即使是科学家共同体中,也有相对确 定的主体间的划界标准,而不是听任某个人,或某些人自认为是“科学的”就是 科学。这可以由特异功能或神功之类的研究不能从自然科学基金委获取资助为佐 证。 (XYS2004111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