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评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常务副所长廖育群关于四川中医绝食事件的谬论   作者:左丘失明 (廖育群的访谈见“科学与文化网站”。评论见【】)   ●廖育群,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员。   记者:前一段时间,四川的一位中医做了49天绝食演示。司马南对此强烈质 疑,而舆论中也出现对司马南这些质疑的“反质疑”。您对这场沸沸扬扬的辩论 有何评价?   廖育群:我没有看见什么真正的辩论。绝食实验方在四川说,我这是真的; 司马南在北京说:你就是假的。这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地争论下去,究竟 谁有理?我想还是要有个实证。如果大家都是针对具体的实验,可能会好些。   【什么叫自说自话?什么叫针对具体的实验?司马南一直就是针对这个具体 的个案,指出这个实验中有许多漏洞,当事人又有充分的利益诉求在里面,也就 是说有充分的理由造假。那么这个实验的数据不可采信。司马南何曾单单就说一 句:“你就是假的?”我看他是一直在说有几个疑点,因而不可信。】   记者:绝食演示者找了不少方面的人为演示的真实性作证明,这些证据足够 吗?   廖育群:四川方面曾经说,我们能做到的只能是这样了。司马南毕竟没有应 邀去做观察。   【四川方面真的做足他们能够做的吗?我记得当时这个事情出来的时候,有 游客主动要求加入监督组而未获批准。我看到的只是所有这个事情的监督方面都 是与自己利益有关的。既然是如此重大的一个科学实验,为什么不邀请相关方面 有威望的专家?】   记者:什么样的人能够代表科学?什么样的人可以做“科学与否”的仲裁?   廖育群:从根本意义上说,没有。既没有这样的人,也没有这样的组织。   【这句话表面上看起来很正确,不过我怎么看怎么觉得是这位仁兄不允许任 何人判断一件事是否科学。的确如此,没人能代表科学,但是科学自是有其规律 的。你违反科学规律,人人都可以说你的实验不科学。我这么说或许有人又看不 下去了。但是事实如此,不是说你宣称你取得什么发现就有什么发现的。如果是 实验,你得重复实现,如果是理论,你得有自洽性。这方面我不是专家,有比我 知道的多的。】   记者:既然如此,我们如何才能知道这个绝食49天的事情是真是假?   廖育群:可重复性是科学结论必备的。人不吃饭究竟能活多久?这在科学上 原有结论。要推翻那个结论,多次重复的实验必不可少。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实验较易证伪一个事件,但很难证伪一类现象。(在座 的另一位学者补充:例如,说一架机器不是永动机,这比较容易;但要把“世界 上没有永动机”这一判断形成为一个物理定律,则是异常严谨而困难的科学工作。 司马南对绝食事件的评论,有些话并不严谨)。另外,重复实验时,实验对象的 身体情况与上次相比有无变化,也应该给予足够的考虑。   【什么叫难证伪一类现象?比如说世界上到处有人宣称见到鬼了。我们根本 不必去证伪每一个个案,由于之前这类事件已经被大量证明是伪造的,那么应该 由发现这类事件的人提供充分可信的证据来证明事件的真实性。老中医绝食也是 如此,他倒是提供了一些证据,可惜,实在不可信。】   记者:容忍质疑,是科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司马南做出质疑不也是正当 的吗?   廖育群:司马南不仅可以质疑,而且是科学就必须被质疑。质疑的对象也是 没有限制的,对谁的说法都应该有怀疑的精神,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发现这是不是 真的。   但司马先生把这种质疑,用到了“真理向前一步就是谬误”的边缘。对于现 代科学体系已知范围外的一些东西,我很佩服钱学森先生的态度。他没有去说这 些现象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而只是从科学家最本质求新精神出发,去看待这些问 题。有人说伪科学这么猖獗是因为钱学森,但究其本意,并无错误。钱学森表现 出的开放心态和大家风度,司马南有所不及。   以不屑一顾的态度封杀,这种做法不利于人们探求新知。问题最终还是要通 过实证的方法解决。实证的办法首先能够认定一个现象是真还是假,而科学研究 则可以解决其所以然的问题。假设绝食是真的,也要通过科学研究,才能知道这 位老中医为什么能够49天不吃饭,而其他人却不能。这样大家对客观世界的了解 就增加了。   记者:作为中医出身的学者,如何看待这次绝食演示对中医学的意义?   廖育群:在我国第一本目录学著作中,将“方技”类的书籍分为四种:医学 理论、治疗方剂、房中术、神仙术。正像这类书籍只能称为“方技”,而不能称 为“医学”,后两种和前两种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后两种更多的是以追求长寿, 甚至是以修炼求仙为目的。所以尽管绝食实验者拥有中医的身份,但“辟谷”并 不在中医的知识体系内。   记者:在争论中,“证据”、“谁主张、谁举证”、“科学规则”、“法律 权威性”等种种字眼不免令人难以辨析。作为自然科学史学家,你认为科学的高 尚信誉究竟是怎么得来的?   廖育群:科学获得信誉并不是通过赢得官司得来的,而是通过不断揭示了客 观现象后边的本质,一点逐渐积累而成的。   无论任何一个学科,都会不断出现假说。这些假说是过去不知道的东西,或 者只是有人臆想出来的理论。假说不断被推翻,有时也被证实。直到让大家都可 以无数次地重复它。这样,就使得科学越来越可信。这是科学良好信誉的最主要 来源。   不容忽视地是,科学的信誉也有其他来源。古时人们崇拜天神地神,恋爱的 人们会崇拜心上人。科学界也会出现崇拜心理。有时候自己发展了理论,也不说 是自己,而说是从古人的微言大义里领会出来的。中国古代儒学、玄学、佛学、 理学、实学都曾为不同时代的“显学”,而现在的显学是科学。   有的人是真正能够理解科学的价值、理念和内涵,但也有人并不理解。   在《西方科学的起源》一书中作者说:科学在西方已经成了正确的代名词。 在中国同样如此。平时说话时就是这样,认为你对,就说你这是科学的;认为不 对就说这是不科学的。很多人没有认识到,科学在社会生活中只是一部分,很多 问题是不需要科学或者科学不能解决的。   【这才是这个研究员要说的实质内容吧。他的核心是,很多问题科学解决不 了,因此得留给别的东西来解决。其实他偷换概念,很多问题不是科学解决不了, 而是目前的科学水平还解决不了。就比如早100年,人们还只能去庙里求雨,现 在至少解决了一点,可以人工降雨了。社会生活的任何方面都应该由科学来介入, 这是我的观点。】   记者:对科学的崇拜,我听着比“对迷信的崇拜”顺耳。这有什么不妥吗?   廖育群:这种心理用到科学上,同样会导致一些僵硬的、简单化的、不那么 科学的观念。例如,街上的科普读物经常能看见这样的内容:红糖和白糖有什么 区别?书里说,红糖嘛,是制糖的初级产品。因为含有杂质才出现那种颜色。因 此呢,中医讲产后喝红糖水就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但作者看来没有注意到,就制 糖产业而言红糖是初级产品含有杂质,但对人体来说那些杂质是不是有营养?他 对杂质问题的追究,是科学的态度。但其中表现出的简单化完全占据了舆论,就 不大好。这会使大家停留在一种简单的角度上想,哦这是科学那是不科学。   【这句话就更放屁了,如果有什么文章作者不顾实验得到红糖比白糖对产妇 更有营养,只根据自己的臆想得到结论,那么这个作者对待这件事物的本身就不 科学。用一个不科学的举动来反对科学?荒谬可笑。我们的科学并没有占领舆论, 相反我看到的是那些伪科学占领着舆论。科学宣传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觉得是宣 传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XYS2004100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