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国际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争论   ——几个事件的剖析   贾士荣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近几年国际上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争论,特别是媒体报道的误导,对公众 接受生物技术产品的心理已产生了很坏的影响,严重影响到这一高新技术的产业 化进程。在此我想对争论的几个事件加以剖析,以科学事实说明真相。   在剖析几个事件之前,首先要区分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是风险,二是有害、 危险。风险是指潜在的或可能发生的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而有害则是科学 已证明了的客观事实。现在很多报纸杂志上都把这两个概念混淆起来,一讲到转 基因作物,就只凭臆测,不根据科学事实,把它说成如"洪水猛兽","危害巨大"、 "甚至会影响到子孙万代"。这对不明真相的公众来说是一种误导!   其次要说明的是,安全性或风险性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今天科学上 认为是安全的,明天可能会发现不安全的因素;今天认为不安全,随着科技的进 步,明天会找到新的技术消除其不安全因素,化有害为有利。事实上,任何人类 活动都有风险,任何科学技术发明都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 的一面,最重要的是要权衡利弊,取其利,避其弊。电器、汽车、飞机、免疫、 青霉素等等都不是绝对保险,迄今触电会伤人,汽车会造成空气污染,飞机旅行 会有空难,免疫注射弄不好也会死人,青霉素还有人过敏。一位外国朋友曾告诉 我,欧洲有一个国家在1906年立法禁止使用汽车,原因是汽车跑得太快,路上行 人不安全,这个法律直到1925年才废止,历时20年。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多么愚蠢 的立法!   科学上对转基因作物的风险分析包括环境和食品、饲料安全性两个方面。目 前在风险分析中忽略了一个重要方面,即禁止或延缓发展生物技术会带来多大的 风险?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我认为最大的风险是无所作为,坐失良机,眼看着自 己的市场被别人占领。   对几个事件的剖析   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争论,国际上有几个典型的事件。   Pusztai事件:英国Rowett研究所有位Pusztai博士,他用转雪花莲凝集素基 因的土豆喂大鼠,1998年秋天在英国电视台发表讲话,声称大鼠食用了这种土豆 后,体重和器官重量减轻,免疫系统受到了破坏。此事首次引起国际轰动。绿色 和平组织、地球之友等反生物技术组织把这种土豆说成是"杀手",并策划了破坏 转基因作物试验地等行动,焚烧了印度的两块试验田,甚至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 分校的非转基因试验材料也遭破坏,以致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都无法答辩。英国皇 家学会对此非常重视,组织了同行评审,并于1999年5月发表评论,指出Pusztai 的试验有六方面的错误,即:不能确定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马铃薯的化学成份有差 异;对食用转基因土豆的大鼠,未补充蛋白质以防止饥饿;供试动物数量少,饲 喂几种不同的食物,且都不是大鼠的标准食物,很少统计学意义;试验设计差, 未作双盲测定;统计方法不当;试验结果无一致性等。   斑蝶事件:1999年5月,康奈尔大学的一个研究组在《Nature》杂志上发表 文章,声称转基因抗虫玉米的花粉飘到一种名叫"马利筋"的杂草上,用马利筋叶 片饲喂美国大斑蝶,导致44%的幼虫死亡。事实上,这一实验结果在科学上没有 说服力。因为试验是在实验室完成的,且没有提供使用花粉量的数据。现在这个 事件也有了科学的结论:第一,玉米的花粉非常重,扩散不远,在玉米地以外5 米,每一平方厘米马利筋叶片上只找到一个玉米花粉。第二,2000年开始在美国 三个州和加拿大进行的田间试验都证明,抗虫玉米花粉对斑蝶并不构成威胁,实 验室试验中用10倍于田间的花粉量来喂大斑蝶的幼虫,也没有发现对其生长发育 有影响。斑蝶减少的真正原因,一是农药的过度使用,二是墨西哥生态环境的破 坏。   加拿大"超级杂草"事件:由于基因漂流,在加拿大的油菜地里发现了个别油 菜植株可以抗一种、两种或三种除草剂,因而有人称此为"超级杂草"。事实上, 这种油菜在喷施另一种除草剂2,4-D后即被全部杀死。应当指出的是,"超级杂草 "并不是一个科学术语,而只是一个形象化的比喻,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已经有" 超级杂草"的存在。同时,基因漂流并不是从转基因作物开始,而是历来都有。 如果没有基因漂流,就不会有进化,世界上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种的植物和现在的 作物栽培品种。举例来说,小麦由A、B、D三个基因组组成,它是由分别带有A、 B、D基因组的野生种经过基因漂流合成的。所以,以此来禁止转基因作物,也是 没有道理的。即使发现有抗多种除草剂的杂草,人们还可以研制出新的除草剂来 对付它们,科学进步的历史就是这样。当然,油菜是异花授粉作物,为虫媒传粉, 花粉传播距离比较远,且在自然界中存在相关的物种和杂草,可以与它杂交,因 此对其基因漂流需要注意跟踪研究。   墨西哥玉米事件:2001年11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两位研究人员在 《Nature》上发表文章,声称在墨西哥南部 Oaxaca 地区采集的6个玉米地方品 种样本中,发现有CaMV35S 启动子及Novartis Bt11 抗虫玉米中的 adh1 基因相 似序列。绿色和平组织借此大肆渲染,说墨西哥玉米已经受到了"基因污染",甚 至指责墨西哥小麦玉米改良中心的基因库也可能受到了"基因污染"。文章发表后 受到很多科学家的批评,指出其在方法学上有许多错误。所谓测出的35S启动子, 经复查证明是假阳性。所称Bt玉米中的adh1基因已经转到了墨西哥玉米的地方品 种,也是假的。因为转入Bt玉米中的基因序列是adh1-1S基因,而作者测出的是 玉米中本来就存在的adh1-1F基因,两者的基因序列完全不同,是两码事。显然 作者没有比较这两个序列,审稿人和《Nature》编辑部也没有核实。对此, 《Nature》编辑部最近发表声明,称"这篇论文证据不足,不足以证明其结论, 原本不应该发表"。墨西哥小麦玉米改良中心(CIMMYT)也发表声明指出,经对 种质资源库和新近从田间收集的152份材料的检测,在墨西哥任何地区都没有发 现35S启动子。遗憾的是绿色和平组织不以科学为基础,对科学的结果至今仍只 字不提。当然,转基因玉米和栽培玉米之间发生基因漂流是可能的,但这不能渲 染为"基因污染",并作为禁止转基因作物的理由。   中国Bt抗虫棉破坏环境事件:今年6月3日,南京环科所与绿色和平组织在北 京召开会议,6月4日《China Daily》上发表了题为"GM Cotton Damage Environment"的文章,亦即"转基因抗虫棉破坏了环境"。绿色和平组织也于当天 在其网站上刊登了南京环科所、绿色和平组织顾问薛达元先生长达 26页的英文 报告,从而再次引发国际争论,在欧、美产生巨大反响,成为国际上争论转基因 作物安全性的重大事件之一。6月5日德国《农业报》发表了题为 "Chinese Research: Large Environment Damage by Bt Cotton"的文章,即:"中国研究: Bt棉破坏环境巨大"。绿色和平组织的"中国项目主管"卢思聘声称:棉农"将面对 不受控制的超级害虫"(这里他又全无科学根据地提出了"超级害虫"的新名 词!),"声称可以减少农药使用的转基因抗虫棉,不单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制 造了更多的问题", "(棉农)将被迫使用更多、更毒的化学农药"。抗虫棉在中 国实践多年,深受广大棉农的欢迎,相信不会同意他的这些结论。中国、美国、 德国、加拿大、比利时、印度等国的科学家已在网上纷纷发表评论,反驳绿色和 平组织的观点。   薛达元的文章有六条主要结论:   第一,"棉铃虫寄生性天敌--寄生蜂的种群数量大大减少"。应当指出,这仅 是实验室的结果,并不代表田间情况。即使用化学杀虫剂,棉铃虫被杀死了,也 会导致寄生蜂数量的减少。所以这并非Bt棉的过错。   第二,"棉蚜、红蜘蛛、盲蝽象、甜菜夜蛾等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这 一点并不奇怪,这是一般的生物学常识。化学农药杀虫也有选择性,某种害虫杀 死了,另一些害虫又会抬头。况且抗虫棉中的Bt基因主要是针对鳞翅目的某些害 虫,并不杀死所有害虫,由于少打农药,盲蝽蟓、红蜘蛛、甜菜夜蛾的数量上升 是很自然的事情,这同样不是抗虫棉的过错。怎么能说是抗虫棉破坏环境呢?   值得强调的是,绿色和平组织只引用反面结果,不引用正面结果。中国农科 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少用农药,抗虫棉棉田中的天敌数量大 大增加,棉蚜的数量减少了400-1600多倍,同时,抗虫棉棉田中的节肢动物多样 性也比普通棉田中有所增加。这些结果都未被绿色和平组织的报告引用。   第三,"Bt棉田中昆虫群落的稳定性低于普通棉田,某些害虫爆发的可能性 更高"。这纯粹是推测,没有科学数据足以支持这一结论。   第四,"室内观察和田间监测都已证明,棉铃虫对Bt棉可产生抗性"。应当指 出,室内经多代人工选择,棉铃虫对Bt棉的抗性提高,这是事实。但就田间监测 而言,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发现棉铃虫的种群已经对Bt棉产生抗性。"863"计划课 题对我国五大棉区23个点的棉铃虫进行采样分析,尚未发现棉铃虫种群已经对Bt 棉产生抗性。这一基线信息对监控棉铃虫的抗性发展及抗性治理十分重要。昆虫 对任何农药包括Bt制剂在内均可产生抗性,这是普遍规律,因此有必要进行长期 监控。   第五,"Bt棉在后期对棉铃虫的抗性降低,所以棉农还是要喷两到三次农药"。 对此我们要问,如果不种Bt棉,喷药次数高达15-20次,岂不是更多?   第六,在棉铃虫抗性治理中,目前普遍采用高剂量和庇护所策略,作者怀疑 其实际应用价值,称这两个策略不可行,声称"现在还没有有效的措施来消除和 延缓棉铃虫对Bt棉产生抗性"。事实上,在华北棉区多种作物混种的情况下,已 提供了很大的天然庇护所,调查发现70%的棉铃虫在玉米地里。昆虫学家用昆虫 雷达观测棉铃虫的迁飞,发现棉铃虫每年春天由华北向东北迁飞,秋天再飞回华 北。即使有抗Bt的棉铃虫种群出现,在它与不抗的种群相互交配后,所产生的后 代仍是不抗的,因为抗性基因受一对单位点不完全隐性基因所控制。同时,我国 的研究业已证明,双价基因抗虫棉可以延缓棉铃虫产生抗性。用单价Bt转烟草和 双价 Bt/CpTI转烟草叶片汰选棉铃虫17代,棉铃虫的抗性指数前者增加了13倍, 而后者只增加了3倍。   Bt棉可减少农药使用 70~80%,减少人畜伤亡事故,这已是公认的最大生态 效益。遗憾的是,在绿色和平组织的报告里对此只字不提。我国棉花上常年使用 的农药量约占全部作物农药使用量的25%,据山东种子管理站的调查数据,2000 年山东种植国产抗虫棉105万亩,减少农药用量1500多吨,这样好的环境效益为 什么不提?   归纳起来,国际上对绿色和平组织报告的评论是:文章没有经过同行评审, 没有说明研究方法,没有生物学统计数据,违反生物学的一般常识,只是按作者 个人的意愿断章取义。   争论的实质   国际转基因作物争论的实质并不纯粹是科学问题,而是经济和贸易问题。现 在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已经成了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由于某些媒体的炒作,对 消费者的心理和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已经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争论应该以科学为基础,目前批准商业化的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还没有发现 环境和食品安全性问题。长期效应需要跟踪,包括非预期效应,但非预期效应的 分析必须与安全性评价相结合。转基因以后可能会发生很多变化,如果与安全性 没有关系,变化并不说明问题。   归结到一点,今天我们与反生物技术组织的争论,是要不要转基因作物及其 产品、要不要科学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问题。他们的根本出发点是要禁止一切生物 技术!而我们则是在保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同时促进生物技术的发展,这是两者 的根本区别所在。 (XYS2004121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