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有感于郝柏林院士的答复   不详   首先祝贺方舟子的官司取得接连胜利,也让咱老百姓感到终究邪不胜正,中 国的法制建设大有希望。   看到了郝柏林院士关于理论物理所“百人计划”入选者通过终期答辩的说明, 有一点点感想,借此机会一吐为快。   据我所了解的领域,我佩服的院士之一就是郝柏林先生。当年他与另一个方 先生成为中国最年轻的院士,为中国的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别前不久 他关于中国目前急需踏实工作的科研人才的观点更表现出了一个学者的风范。也 正如先生所言,从1997年后他转入生物学的研究,其精神更是可嘉!从一个已经 很熟悉的研究方向上作重大的转变,(至少在中国)只有重量级的人物才可胜任, 或者要有重量级的人物支持才可迈出艰难的一步!这是环境使然!如果没有当年 三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支持和倡导,主张复杂性研究的SFI要生存下来,要取得 重大成果是难以想像的。在中国郝先生是绝对可以胜任的,但也正如先生所言他 也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郝先生说史华林博士1995年从原子核研究转向BEC研究并取得了成功,我是 外行不懂这样的转变是否为彻底的转变(大概应该不是的),更何况史博士当初 仅是硕士毕业谈不上在原子核研究领域已站稳了脚跟,因此作适当的调整根本不 需要作出艰难的决定。BEC是一个很有趣的研究,自从2001年的诺贝尔物理奖给 了三个首次(1995)实验实现BEC的物理学家后我已查了有关的资料。发现近年 来关于BEC理论工作的论文大部分至少发表在PRA、PRE这样的刊物,而出现在PRL 之上的文章也有许多。所以没法断定(因为本人是外行)史博士是否真的取得了 重大成功,但没有PRL的文章(本人无心去作相关检索,信息完全来于郝先生所 言)能在中科院理论物理所获得百人计划项目(尽管由于年纪轻没给研究员)是 外人(特别是年青人)很难想像的。   进入百人计划后,史博士开始转向生物学的研究,也正如郝先生所言这是一 个研究方向的大转变,这从郝先生近几年的研究历程也可见一斑。方舟子关心当 初申报项目时,是否就冲这样的转变而申报百人计划,或许当初的申报的确如此。 我很难想像没有相关基础而申请该项目却可以成功,从其终期答辩可看出,这几 年史博士做的就仅仅是转型(尽管郝先生称“而且在短短3年里做得很好,已经 开始在新的领域出文章”)。拿“百人计划”来做转型工作肯定不应该是成立此 计划的目的,当然我们不能否定史博士将来能在该领域做出重大成就,做到“形” “势”并举。我的意思是史博士至少晚几年申报百人计划才妥。   总之,如果史不是郝先生的博士,以那样的基础和项目计划能进入理论物理 所的百人计划吗?如果郝先生恰好没有从事生物的研究,你会支持他这样的转型 并且认可他现在的“势”吗? (XYS20041225)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