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学术不端:制度问题,还是道德问题?   文/夏增民   据《人民日报》11月8日的报道,教育部在杭州开会,对学术规范与学风建 设,教育部提出五条具体措施为:将进一步完善高校评价、学科评价、学术评价 的指标体系;正在制订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对教师的学 术道德、科研规范提出了明确要求;第三,尽早拿出《关于惩治学术不端行为的 意见》,作为各地各校处罚学术失范的基本依据;拟成立的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 委员会;加强大学出版物管理;云云。   加强学术规范及学风建设,是任何一个有学术良知的科研工作者的共识,但 关键是如何从根本上杜绝学术不端的行为。学术界目前学术不端的问题丛生,一 方面是近年来,在研究生培养上存在着极大的问题,很多年轻的学术研究人员根 本不熟悉基本的学术规范,所以在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 术规范(试行)》上,才会提出注释如何标示,标点如何使用等中小学生就应掌 握的要求。这方面,各研究生院,各导师应该负最大的责任。另一方面,是主管 部门设定的各种学术评价标准及晋级规定。各级教育及学术行政管理部门,为了 自身的管理方便或追求“政绩”,将科研成果数量化或以经济效益为衡量标准, 不切实际地要求每个研究人员必须在一定“级别”的刊物上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 文章,否则就考核不能通过。如,华中某理工类大学早前就曾把争取到的科研经 费充抵教学工作量,现在也要求在评聘职称时必须主持所谓的科研项目,有科研 经费若干,因此,竟闹出人文学科的教师在评聘职称时,拿出一些工程公司的所 谓“项目”如企业形象、企业文化之类来。不管专业是否相涉,只要是“项目”, 一律过关。因此,就出现了一些荒唐可笑的情况:假如有朋友、熟人在某公司, 自己出钱打入他公司帐上,再由他公司打回所在学术单位,充当科研经费,于是 科研项目、经费俱到手,自己也没有多少经济损失。类似这样的科研经费的“体 外循环”,竟能做为科研项目数量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则完全是不合理的学术评 价标准造成的。   在当今内地的学术单位,对于大多数科研工作者来说,科研,哪怕是人文学 科的科研,大多数仍然是谋生的手段,因此,为了能“谋生”,不得不削足适履, 适应各类行政部门各类的规定;为了能达到要求,也就只能“各显其能”了。   一个好的制度,能造就好人,能造就“道德”良好的人;一个坏的制度,则 能造就坏人,造就“道德”败坏的人;有些国家保护知识产权,盗版就少有,某 些国家鼓励告奸,则诬告者盈地,即是此理。因此,观乎此次教育部的行动,五 条措施中,虽然首条提及学术评价的指标问题,但仍多以道德为治理对象,而且, 报道显示,正在或即将出台的措施,也不是针对学术评价标准的,治标不治本, 所以,可以想见,学术界学术不端的问题,应将大行于世,只不过会变得手段更 隐蔽而已,理工科如何不甚了了,对于人文学科,如果把几篇文章,剪刀浆糊一 番,就极难分辨出是否伪作。再者说,如果学术不端“蔚然成风气”,又何从下 手?江西某大学有教授曾言,论文发得慢?可以一稿多投嘛。当前一稿多投极为 普遍,如果在教授中也认为此为合理,“学术道德”还是道德问题吗?   余也不敏,但以为若整治现在学术界普遍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学术及 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应多从自身政策作反思,杜绝制度缺陷而对学术界的“逼迫”、 “误导”之风,从根本上削除学术不端行为的根源。政策方针,乃肉食者谋之, 菜根草芥者,故作“牢骚之言”而已! (XYS2004110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