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令人失望的人——看“考研基地”现象 AP 本人在此表示支持许纪霖的观点!但是本人的支持需要对许的观点进行进一步的深化与 升华。 本人反对“考研基地”现象,本人反对当前讨论中体现出来的英雄主义人生观。 许纪霖的《考研为何重蹈高考覆辙》和郭宇宽的《令人失望的许纪霖——兼论大学要有 大情怀》两文在网上引发了争论,这是一次从生活现象引发教育制度设计的争论。本人 原想写一篇深刻一点的文章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说表达本人对教育制度的见解。但 本人对教育没有多少研究,只有一些感觉(本人也多年浸淫于中国教育的人呵),所以 也就放弃了这个看来可能不成熟的想法。如果作为一个法学初级层次的本人能够谈谈教 育制度的设计,那才是本人和社会的不幸。 但是本人还是想以一个法学初级层次的身份看一看这一争论中表现出来的让人人失望的 一些观念。也许有人会怀疑本人的法学初级层次的身份与水平,但本人的这些观点就是 多年法学学习与思考的结果表现,大家可以骂本人学术无成和良心尚失,也可以骂中国 的法学教育。 本人不想煽情,长篇大论的想法原先倒有一些,但在此也消失去,只作一些冰冷的分析 和阐述。 本人对许纪霖不认识更不熟悉,对他的研究与公共知识分子的影响也一点不知,他根本 就没有影响更无法影响到本人的思考。但是看到他在这次“考研基地”现象中的表现, 本人倒是有几分的赞同,但这个赞同也只限于这次“考研基地”现象。 许的言论有一个基本的假设。许在他的文章(包括在一次教育研讨会上的发言)中多次 用到精英教育,大众教育、名牌高校与三四流地方院校等分等级分层次的概念。可见许 在观念中关于人的分层分级思维方式根深蒂固。在他看来,高考是一次分级,考研又将 演变为一次分级,而这些分级方法是有问题的。按照许的逻辑,也就出现了“那些考研 基地出身的研究生们,除了笔试成绩比较理想外,在面试及以后的学习之中,大多在知 识训练上表现出惊人的无知,且对专业缺乏起码的兴趣和热情。他们像许多出国的中国 留学生一样,只是抱着一个移民的美丽梦想,通过读研这一敲门砖,彻底改变自己的命 运。”许对自己的观点直言不讳,不知他是仅仅凭着自己的经验形成这些观点,或是深 受专业研究思考的影响之后提炼出这些观点,但是这些观点在本质上符合本人的观点。 虽然本人信念中的“贵族精神”没有这样的肤浅与直白,虽然已经超越这一简单形式的 逻辑推理与简单化并以人本思想人文关怀及社会进步的观念为基础。 与许的观点相反,有很多人说现实的教育确实让他们成才,让他们成功并为社会做出贡 献。这些人相信教育是一种公共资源,是人成长到成功的途径,本人也十分赞同这一种 看法。教育本身在于培养社会生活中正常的的人,教育培养社会分工细化专业化的人才 ,但是教育并不是通过教育自身来实现个人的及社会的生活的正常化,教育也不能通过 教育自身对社会分工专业化的教育传播来代替这些专业化的人才的努力。虽然不能否定 教育为人才的发展与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更不能否定人自身的努力。人更不能被 假设为一种享有了教育资源就能够作出学术贡献的简单生物(在技术上则可能)。这是 对教育的认识。另一方面,人更不能仅仅通过教育来实现自己的全部生活与理想,或者 让教育成为人生成长与成功的仅有的几种途径之一。由于传统中有对教育的认同,但是 本人认为归责于传统并不公允,教育本身即是一种通过理论学习与实验模拟让人快速成 长的重要方式,是教育的作用本身确定了教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虽然传统对教育的希 望走得更过了一点。 人在成长过程中希望通过教育这种快速途径快速成长的愿望原本也没有什么可贬斥,但 是人更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必须依赖于教育,通 过教育又能走到多远的程度。于是我们看见了人在永不满足地追求着进步,特别是通过 教育的进步。其实这是人对教育的一种单相思,人并没有认识清楚自己,什么是自己如 何在自己是什么的基础上发展自己。 好象上面的说法有一种宿命论的意思,其实不然。人之初在家庭学校之简单环境成长, 应当有一些影响已经形成在个体之中,个体也应当认识到自己是什么。当然这个认识也 不可能清楚,人的努力与外在的因素可能让人的发展有十分的不确定性。但是本人肯定 这个人之初的成长经历,同时不否定成人之后的努力。 有了这样一个对自己的认识,可能会让人生活学习更心安理得一些。人是需要成长与进 步,但是这个成长与进步是自己的努力与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恰当安排,在充分尊重个体 与社会的基础上进步。 回到考研这个话题,本人不想从经验角度来证明各个高校学生素质的高下,而我们不难 看到有很大比例的学生不是为了真正的学术热忱而努力,更多的是改变自己的社会身份 与地位,或者由于对教育的错误认识之后的错误选择,虽然这种选择有个体与环境的影 响。或者这样说吧,当前考生中真正学术热忱的成分相对在消失和减少。如果研究生教 育还是一种通才型的教育,一种资源紧张程度如基础教育相同的教育,学术的成分减少 也没有什么。但是研究生教育却被定位为高层次的脑力劳动,甚至脑力劳动还不足够, 还需要一种对专业学术的原生的或后发的热情或信仰。“科学只能是由那些全身心被追 求真理与理解的激情所渗透的人们产生的。然而,这种感情的源泉萌发于宗教的范畴。 同时属于这个范畴的还有这样的信念,即用理性理解世界是可能的。我无法想像一个真 正的科学家没有这种深沉的信念。”(方舟子《中国人误解了爱因斯坦》) 上面关于教育的观点人主要在于要讲清楚教育的本质,但是教育培养人才的本质正由于 教育是一种公共资源而成为人们争夺的对象,在争夺中人们忘记了教育本身的意义而只 看到了教育资源本身。之外,本人最重要的思考却是以下的探求: 人是否需要一个分层或分化,人生是否应当永远以英雄主义的激情走过。如果说人的分 层让人难以接受,但人不分层既不是事实也更为可怖。也许分层也是一个不好的提法, 说各得其所倒更为贴切,但是现实中的人很难定位自己的“其所”也很难寻找到 “其 所”更难坚守“其所”。 从法的思想来看,虽然法没有直接规定人的“其所”,但法的精神却处处以一种“其所 ”的观念来解决社会的紧张。一些问题的难以解决,也是“其所”的难以确定。上帝的 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问题就是难以确定谁是上帝谁是凯撒。当然从这个角度来理解 法的精神也相当肤浅。 法中的人的精神什么样子的呢,有人专门研究过法学假设的人的形象,就如经济学中研 究经济人的形象一样。中国传统法中人的形象就是如科举制度中的人一样,过程相当不 公平充满艰辛,但一举成功的结果则说明了一切的问题。在法的欧洲传统中,可能更是 贵族精神的影子。贵族精神是大家从正统批评中接触而正面碰撞机会缺乏的一个概念, 本人在此作一个简单的解释。这个解释也仅仅是本人的理解。贵族精神即在富有(包括 物质资源与精神资源、现实基础与机会等方面)的基础之上按照自己的本性或想法做自 己的思考与自己的实践。这种思考与实践目的是为了人类的进步和大多数人的福祉,思 考与实践符合人类前进的大方向,要论证到相当成熟的程度才能够实验与实施,而且这 种思考与实践本身态度是积极向上的。相反,没有贵族精神的人会相信冒进与孤注一掷 ,会相信个人的激情与虚妄,在没有相当论证与实践经验之上创新与跟进别人。没有贵 族精神的人相信革命而不是改革或改进,相信个人的主观努力而对社会规则都作完全没 有公平意义的利用,在这个努力的过程首先被不完善的社会规则扭曲,进而他们也来扭 曲这些不完善的社会规则(关于贵族精神的内容,需要以学术的形式来论证,本人力有 不逮,阐述不充分但希望大家能够思考。贺卫方在私下学术交流中有贵族精神对西方法 治的贡献的观点,徐国栋也否定以无产者哄抢意识的态度对待法治,法治的保守精神更 要求人人有尊严的平稳的发展)。 几年前有一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考上大学,其父亲在无法筹措到足够的学费之后自 杀了。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这个事件的一些方面。本人不想在此拉他来作激进上进的例子 ,因为大学教育收费与国家对资源分配的制度是这一悲剧的最终原因,但是在研究生阶 段的教育呢?现在好多读研的人不是建立在家庭过度负担之上! 很多相信教育的身份转化功能的人都没有贵族精神,就如在法学界有人随时随地为中国 法治开药方的人就是这一类,在政治上把法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去保护什么促进什么的人 也是这一类型。这正是没有贵族精神的落后者贫困者的无奈与无赖心态。 当然有人的观点与本人相反,认为人应当时时的保持上进追求上进。这个本人在前面的 贵族精神中也提到这一点,但是在上进的速度与方式上则与他们不敢苟同。有时人们做 的事情就这如同要求鸡蛋与鹅卵石一样硬。 贵族精神好象与平等是抵触的,其实也不是。平等是人格的平等机会的平等。人格平等 好难哦,因为现实生活中人都有其工作与生活之种种不同,单就职业一项人们就会生出 自己的成见。(本人体验到观光旅途中的人们倒是在这种特定场合与陌生人产生人格的 平等)。为什么人们会把职业这些东西与人格平等挂钩了呢。我想所有人要有了贵族精 神,可以在自己的现实的起点上追求而不是冒进,可能在人格平等上会多一些,对自己 当前工作生活的处境也会更自尊自得一些。这才是真正的平等。 这是本人对考研基地争论的认识。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有学术的热忱与可能作出学术贡 献,他在任何地方可以用是可以考研的。如果没有,则只能说明他把教育作为一种公共 资源进行争夺而已。但是以考研为大多数学生的基本目标的学校与风气是需要批评的, 这与一些高校以出国为大多数人的基本目标风气一样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关系。 其实把这次争论对比一下,可与一个世纪前革命派与改良派的争论相似,不过革命派最 终取得了胜利,但革命派胜利之后的继续革命精神则让中国走了很长的弯路,而本人认 为当时革命派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严重的外国侵略压迫这一方面。在中国当前的法 治讨论也有这两个大致的意见集团,大家可以看到本人趋向于改良派的态度。但是本人 相当赞成改革是一场革命,有些地方是需要革命的,但不能凭一时的激情,需要讨论需 要论证需要征求意见需要事先告知。比如朱苏力事件,中国的博士招生制度已经需要改 革了,但是你朱苏力确实要改革,请把自己的想法事先明确告知吧。你不明确改变规则 ,大家还是以原先的规则来看你,何况你招的其他几个学生也根本不符合你为自己辩解 时给出的规则。大家只好骂你操蛋了。 这是本人进行时的写作,表达得不清楚与充分,意见更与大众观点不同。我不是为了不 同而不同,本人是真的这样认识的。最后一点补充是一个制度的好坏可能一部分的原因 在制度本身,但另一部分可能则在制度中的人。本人相信,一个相对中性的制度对人的 扭曲可能不及人对制度的恶意扭曲,虽然人在制度面前可能是不由自主的过失犯。 (XYS2004102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