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一稿多发教授“周毅”的真实面目   周益   日前,一篇标题为《从“一稿两发”到“一稿九发”:疯狂的“一稿多发” ——以CSSCI个人发文第一的“周毅”先生为例》的文章在网上广为流传。 文章内容主要是一个名为“周毅”的教授一年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有相当 一部分稿件为一稿多发。CSSCI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缩写,用来检索 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   那么,“周毅”是否为同一人,他到底是什么学校的教授,成为大家广为关 注的问题。记者与首发该文的上海一家媒体取得联系后得知,因为种种原因,该 媒体已无法将调查进行下去。在各方人士的协助下,本报记者终于对揭破这些谜 题有了重大突破。   教授“周毅”遭人曝光   《从“一稿两发”到“一稿九发”:疯狂的“一稿多发”——以CSSCI 个人发文第一的“周毅”先生为例》一文作者、上饶师院图书馆的汪继南老师在 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眼下的各种媒体上,很容易看到“一稿多发”的现象,特 别是时评类的文字。在学术期刊上也不难看到各种直接或变相的“一稿多发”, 余德华先生曾披露过一个“一稿六发”的典型,令人惊讶。但若论“一稿多发” 的频率之高次数之多,恐怕无人可以与一位名叫“周毅”的先生相比,从大面积 的“一稿两发”到破纪录的“一稿九发”,简直是铺天又盖地,疯狂复疯狂。汪 继南经过粗略的整理,仅从标题上能够明显识别的,就有41篇文章发表了14 3次。   其中:一稿两发为18篇,包括:《变革与重构:市场道德规范》、《城市 生态环境·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城市现代化与文化生活转型》、《传播文 化涵义及其过程》、《传播文化机制及其规则》、《第一次现代化及其类型》、 《电视文化新趋势》、《国企改革的宏观战略与微观操作》、《公正与发展的和 谐政治与经济的平衡——21世纪人口与反贫困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与环 境文化建设》等等……   此外,一稿三发有9篇、一稿四发有5篇、一稿五发有3篇、一稿六发有2 篇、一稿七发有1篇、一稿八发有1篇,一稿九发有2篇。   汪继南对记者说,如果严格地从标题看,周先生的纪录是一稿九发,这已经 令人瞠目了,但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一稿九发的《人的自然与自然的人——21 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与一稿八发的《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 续发展》不就是一回事嘛。为了求证自己的设想,他特意察看了发表在《地球学 报》上的《人的自然与自然的人——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与分 别发表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天中学刊》、《中州大学学报》的《2 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全文。前者篇幅较长,有六个二级小标题。 后三篇内容则完全为前者所包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取了第4到第6部 分,《天中学刊》和《中州大学学报》则同时取了第1—2、4—6五个部分。 这样算来,这位周先生的纪录就应该是“一稿十七发”了。   处心积虑的一稿多发   由于长年在高校图书馆工作,汪继南告诉记者,他发现“周毅”先生的“一 稿多发”是当前学术变异的诸多现象中一个突出的典型个案。他觉得这次事件有 这么几个特点:首先就是规模大,重发频率高。汪继南觉得一稿多投或多发这种 事,经常动笔杆子的人都难免因各种原因碰上那么一两回,而这个“周毅”的一 稿多发却是一贯如此,甚至是处处细心安排的。其次,标题基本上完全相同,容 易识别。汪继南对记者说:“也就是说作者做这种事基本上不避世人,由此可以 判定,这位周先生对学术毫无敬畏之意,也无学人的羞耻之心。一篇研究河北地 方经济环境的文章,在河北就发了四个地方,像个卖膏药的,胆子也忒大了。”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投稿发稿方面处心积虑,南北东西同时开花,让你们隔着 天地,谁也看不见谁。汪继南认为这个“周毅”抓住综合性学术期刊的特点和缺 陷,很多地方性综合学术期刊都是全而不精,广而不深,加之好稿名家稿少,编 辑(或审稿人)最容易为来头所蒙,这个“周毅”就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最后 一个特点就是只要能一稿多发,管你什么刊物都投稿。汪继南笑着说:“这一点, 周先生表现得好像不怎么爱惜羽毛,其实他本人最清楚,以他的名头和高产作者 的招幌在地方小刊物上很容易发表(谋得稻粮)。”   汪继南查了一下手边的记录,说:“比如在1998年的CSSCI个人发 文总篇数前100名中,他就以23篇高居第一,这是已经被权威数据统计纪录 在案的。但我简单地查阅了一下,这23篇中就有好几篇是重复发表的。我相信, 如果把工作再做细一点,我们可能会发现周先生还有更高的记录。不过,我实在 是不想再在这位周先生的劳什子纪录上浪费时间了。现在我只想对我们的学术界 提一个问题:对这位屡屡戏弄学术的周先生,我们该怎么办呢?”   原作者不想找出“周毅”   为什么会发现这个“周毅”教授的这些一稿多发行为呢?汪继南在接受记者 采访时表示,因为长期在图书馆工作,有机会能出入一些论文稿库。一次偶然的 机会,发现这个署名“周毅”的人发稿量出奇地高。于是,他就在工作之余留心 在这些论文稿库里搜寻了一番,发现这个署名“周毅”的人,竟然在一年中发了 100多篇论文。   他说:“这个数量的论文,就算不思考,只打字也来不及发。”这样的发现, 又促使汪继南对这个“周毅”进一步地关注。经过整理,他终于发现“周毅”在 高产的同时,还出现上述的一稿多投的情况。   汪继南告诉记者,自己把这个调查结果公布出来,并不是针对“周毅”个人, 只是觉得这样一稿多投的现象在中国学术界太普遍,这事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其实自己并不能确定一年发了100多篇论文的“周毅”是否为同一个人,而且 也不想去追究这个“周毅”到底是哪里的学者,他说:“这不是‘周毅’一个人 出的问题,而是整个学术界存在的问题。”   虽然汪继南不想再追查,但实际上“周毅”到底是谁,是什么学校的学者, 成了大家最关心的话题。   五个“周毅”,惊人相似   在汪继南的调查后,记者对“周毅”的所在单位进行了调查,其先后以河北 大学(经济学院或人口所)、北京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单位职 工的身份发表了近300篇文章(注:括号内的二级单位有的文章标注,有的就 直接标注一级单位,如署名中国科学院)。   记者致电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人事教育处得知,该中心没有叫“周毅” 的教授,只有过一个博士叫“周毅”的,这个“周毅”的去向,人事教育处因为 档案不在边上,无法向记者提供。   在2002年5月15日的“长城在线”网页上,有一个关于“周毅”的介 绍:1962年出生,获史学和管理学双博士学位。自1996年起先后在北京 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现任河北大学教授,兼任《中国可持续发展 论坛》主编、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等职。   此信息在河北大学经济学院的网页上得到证实,在“学科骨干”一栏中,确 有一个名叫“周毅”的教授,1962年出生。   随后,记者与河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办公室取得了联系。一个工作人员告诉 记者:“周老师很长时间不在保定,一直在北京,可能是在北京工业大学。学院 的通讯录上也没留周老师的联系方式。”   而记者很快就在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网页上,“经管学人”一栏 中发现了“周毅”的名字,隶属“应用经济学学科部”。   刊登在《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8卷第1期上《走中国特 色城市化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一文中,作者“周毅”的介绍是,1962年出生, 男,湖南常德人,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哲学硕士,史学博士,管理 学博士,理学博士,工学博士。   那么,这几个研究机构的“周毅”是否为同一人呢?   记者在有关人士帮助下取证得知:《在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3.000005-108-115上,刊有《传播文化机制及 其规则》一文。该文署名单位是北京工业大学,作者简介是:周毅1962— ,男,湖南常德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文化人类学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同篇文章重复发表在《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5卷第5期(1 04页-110页),作者信息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周毅(1962—),男, 湖南常德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可持续发展研究。在第5卷第 2期2003年6月的《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人口与资源可持续 发展》一文中署名单位是中国科学院,作者简介是这样的:周毅1962—, 男,湖南常德人,教授,获文学学士、哲学硕士、史学博士和管理学博士学位, 现在中国科学院攻读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而《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道德建设》一文发表在《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5卷 第3期上,署名单位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作者信息是周毅1962— 男,湖南常德市人,教授,获得历史学、管理学博士学位,现在中国科学院攻 读工学博士学位。   由此得知,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等研究机构中的“周毅”都为湖南常德人,1962年出生,均获过历 史学、管理学博士学位。虽然在河北大学网页上的“周毅”没有注明籍贯,但同 样是1962年出生,史学和管理学双博士学位,教授职称。   这五个研究机构中的“周毅”惊人相似。根据中国期刊网(CNKI检索) 得知,1997年以来,“周毅”以北京大学职工名义发表的论文有170多篇, 其中发表的文章中至少99%是独自撰稿;“周毅”以中国科学院职工名义发表 的论文则有90多篇;以北京工业大学职工名义发表的有20篇左右;以河北大 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职工名义发表的分别不到10篇。   有激进的业内人士由此说道:“我不敢说你是否有抄袭他人的嫌疑,但自己 抄袭自己是最起码的。”   当记者拨通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周毅的电话,询问他汪继南文章中所提论文是 否都是出自他手时,周毅迟疑一会儿,低声对记者说,他没注意是否都是他的论 文,但自己不是余秋雨这样的名人,别人怎么炒作此事与自己关系不大。接着就 告诉记者,他正在开会,无法继续接受记者采访。 (XYS20040827)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