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怀疑登月?   撰稿/黄祺(记者)   《新民周刊》2005.3.21.   登月是弥天大谎?随着探月器飞过昔日的着陆点,谜底即将揭晓,长达30多 年的笑话也许会有个了结。   从嫦娥奔月到载人航天,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谁都没能抵抗月亮的诱惑。   一面是冷冰冰的空间技术,一面是缠绵诡异的古老传说,所有的形式都在试 图解答同样的问题:这颗离地球最近的星球与我们相伴了多久?它来自哪里?将 要往哪里去?那永远不与我们见面的半个月亮上究竟有着怎样的神秘?   “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飞 跃。”阿姆斯特朗在说出这句名言之前,留下了一个著名的脚印。   但是,有人怀疑这个脚印并不是留在月球上,而是印在美国某个录影棚的地 板上。30年来总有人声称这是一个弥天大谎——“登月骗局”。   如今,环绕月球的“SMART-1”号探月器已经飞过昔日的着陆点。谜底会被 彻底揭开吗?   SMART-1去打假?   欧洲航天局首席科学家福英格应该料想到,他的一番话将引起又一轮关于 “登月骗局”的争论。尽管这已是一个持续了30年的古老话题,却仍然能引起人 们的兴趣。   福英格最近告诉媒体:“我们正在观察某些降落地点,目的是查出基本的真 相。”他表示,环绕月球的“SMART-1”号太空船已飞过美国阿波罗11号、16号 和17号的降落地点及苏联“月球”16号及20号的降落位置。不过,由于事关重大, 欧洲航天局仍未公布最新图片。   “打假”肯定不是SMART-1探月计划的首要任务。2003年9月,SMART-1发 射升空,它最重要的三个任务是:测量月球地貌,分析组成月球表面矿物质的化 学成分;使用红外频谱仪观测月球南极附近的冰;勘察月球南极附近几个火山口, 科学家估计这里也可能有冰。   也许许多科学家认为这三个任务一定比证实登月的真实性要重要得多,而怀 疑登月真实性的人们却会为了即将揭晓的谜底而激动不已。30年来,坚持“登月 骗局”的人们只能通过分析已经公布的资料和登月图片,来证明这一事件子虚乌 有。现在,也许SMART-1可能会带来可靠的“证据”。   福英格解释说,“SMART-1”号起初的轨道高度令它难以得出“确切结论”, 不过通过离子引擎,太空船已经成功地进一步接近月球。太空船登陆时引擎气流 会扰乱着陆地,福英格说:“我们会搜寻这些地点,我们将非常严谨,我们不只 是拍拍黑白图片,而是会观察(着陆点)矿物质、风化作用或太空引擎干扰烟尘 的资料。”   影像的信任危机   1969年7月29日是人类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全世界的教科书上都记载着,这 一天,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   《光荣与梦想》的作者威廉·曼彻斯特说:“看到月球上着陆实况的是历来 电视最大数量的观众,约有5.28亿人。”这一纪录早已被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春节 联欢晚会打破,但这次直播让人们第一次了解电视媒体惊人的传播能力。那种被 放大的震撼效果,只有在2001年“9·11事件”中重演。   电视机里的场景恍若梦境。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背朝外,从九级的梯子上缓缓 而下,在第二级阶梯上他拉了一根绳子,打开了电视摄像机的镜头,让 5亿人看 到他下降到荒凉的月球表面。月球上的重力是地球上的16.6%,宇航员穿着价值 30万美元的太空服,另一名宇航员奥尔德林说:当我要失去平衡的时候,我发现 恢复平衡是十分自然而又非常容易的事。   接下来,他们树起国旗,奥尔德林向它敬礼。他们还存放了一个容器,里面 是76个国家拍来的电报。还有一块不锈钢的饰板,上面写着:来自行星地球的人 于公元1969年7月第一次在这里踏上月球。我们是代表全人类和平地来到这里的。   当他们顺利返航时,美国航空母舰“大黄蜂号”已经等候在海面上,尼克松 总统也在舰桥上翘首期待。舰上的乐队奏起“哥伦比亚,你是海上明珠”。在美 国,教堂钟声四起,汽车喇叭长鸣。   这一切都通过电视信号传递到世界各国的观众眼中,还有一张图片也广为流 传:阿姆斯特朗九号半B的靴子在月球表面留下第一个人类的脚印。虽然对于很 多国家的人来说,很难判断“九号半B”究竟是多大的尺码,但所有人都能理解, 这个脚印事关重大。它代表了当时人类航天技术的最高水平,而且在20 世纪60 到70年代,催生了液体燃料火箭、微波雷达、无线电制导、合成材料、计算机等 等一大批高科技工业群体的产生。   阿波罗11号的壮举足以让美国人甚至全世界的人激动很多年,但是,怀疑登 月真实性的声音没有被欢呼声淹没。相反,这种质疑赢得了支持者。   他们是一群挑战“眼见为实”原则的人,很难确定是谁第一个发出质疑的声 音,但可以肯定的是,比尔·凯恩(Bill Kaysing)是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   比尔·凯恩被称作“登月骗局之父”,1976年6月1日,他和英国一位摄影师 大卫·伯西(David Percy)一起撰写出版了《我们从未曾登陆月球》(We Never Went to the MoonAmerica's Thirty Billion Dollar Swindle)。   此书出版激起了拥护者的激情,而比尔·凯恩的经历似乎也增加了“登月骗 局”说的可信度。他曾是登月舱制造商Rocketdyne公司的设计员之一,在1957年 到1963年期间供职于这家公司,自称熟知“登月骗局”的“底细”。为了加强著 作的权威性,他声称邀请了多位“匿名”专家协助。   如果真如比尔·凯恩所说,登月是一场“骗局”,那么它恐怕是世界上最大 的造假工程。据说,约有2500万美国人相信“骗局”说。2001年,美国全国广播 公司著名的早间档节目“今日”,也曾就此话题专门组织过辩论。   关于“骗局”的争论   “登月骗局”论提出了几个最重要也是最简单易懂的疑点:月球上没有大气 层,所以应该能清楚地看到满天的星星,但在所有的登月照片中却看不到一颗星 星。   在一些照片上,两名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留下身影的方向是不同的,造成这种 效果的原因是现场有一个以上的光源,除了太阳以外,月球上没有其他的光源, 所以照片更像是在摄影棚里拍的。   宇航员插在月球上的星条旗在迎风飘扬,但月球上没有空气,风从哪里来呢?   登月飞船降落时,火箭发动机的巨大推力应在粉尘遍地的月球表面留下明显 的痕迹,而在照片中却看不到。   物理学教授哈姆雷特【方舟子按:哈姆雷特不是物理学教授,而是在美国大 学上学的一位中国留学生的网名】提出的疑点看上去更专业。他的其中一个问题 是,月球重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即使全副武装起来的宇航员也不过只有60英磅 重,他们应该轻易地跳起比在地球上高六倍或者远六倍的距离。但从录像上看, 宇航员充其量跳了不到一米远。   他还认为,从阿波罗飞船研制到登月成功这段工程进展“神速”,以美国当 时的国力来衡量,这是不可想象的。   可是,全世界数亿电视观众都看到了火箭发射、登月、返回的过程,如果登 月飞行是假的,这些镜头是怎样做到的呢?比尔·凯恩解释说,载有宇航员的火 箭确实发射了,但目标不是月球,而是人迹罕至的南极,指令舱在那里弹出火箭, 并被军用飞机回收,随后宇航员在地球上的实验室内表演登月过程,随后进入指 令舱,并被投入太平洋,完成整个所谓的登月过程。   尽管“登月骗局”看上去证据确凿,但科学界主流的声音还是猛烈地抨击了 这种“荒谬”的想法。   方舟子这样解释以上的疑问:登月照片中看不到星星,是因为“登月时间都 是早晨,地平线被太阳照得很明亮,白色的宇航服反光也相当强烈,在对着宇航 员拍照时,是对着白色的物体在白色背景下拍照,曝光时间很短,因此不可能把 天空中的星星也照下来”。   宇航员的身影朝着不同的方向,是“由于透视造成的。我们将三维物体照到 二维平面上,从侧面看会有所变形。在早晨,太阳位置很低,物体的影子很长, 不同距离的物体留下的影子如果从空中看是平行的,但是从侧面拍照的结果就会 显得不平行,即使在地球上也是如此”。   而关于飘扬的旗帜,科学家们解释说,旗杆是L形的,就像撑开一把雨伞, 宇航员没有将旗帜完全展开,所以上面有皱折,看上去像是在飘扬。   事实上,更有力的证据是阿波罗登月后带回的“物证”:宇航员从月球上带 回来的300多公斤月球岩石。它们被供应给世界上数千个实验室用做研究,要美 国宇航局去“串通”如此多的专家,似乎不大可能。   月球岩石是非常独特的。“在月球岩石的晶体结构中,几乎都不含有水分, 而像地球上常见的矿物质(比如黏土),在月球岩石中也完全找不到。”   “火山爆发和陨石撞击能形成天然的玻璃珠,在地球上,由于水的存在,这 类玻璃珠会在数百万年间被分解掉,但是在月球上,却可以保留几十亿年。在阿 波罗带回的月球岩石中也发现了这类古老的玻璃珠。”   方舟子不是研究月球的专家,但他认为,只要具备一些常识,就能够做出判 断,在地球上造这些岩石,是不可能的。“有没有可能在地球上伪造月球岩石呢? 比如说,用高能原子核撞击地球岩石而达到与月球岩石一样的特征?不可能。地 球上最强大的加速器也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其威力无法与宇宙射线相比。”   另一个逻辑上的分析是,如果美国宇航局需要蒙骗大众,那么只要一次“表 演”就够了,为什么在阿波罗11号之后,宇航局又连续发射7艘阿波罗号飞船? 其中有6艘登月成功,除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还有12名航天员先后登陆月 球。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足迹。宇航局不会不知道,谎言越多,暴露的危险就 越大。   从宇航局到好莱坞   如果要说“登月骗局”的争论有什么正面效果的话,恐怕要算它对电影艺术 的贡献。电影《魔羯星一号》是摄于1978年的美国科幻影片,曾在中国公映,电 影中的故事一定受到了比尔·凯恩的启发。   影片中,美国最高当局为掩盖财政上的赤字与政治上的影响,假装进行登陆 火星的太空计划,指令三位美国宇航员在一个室内由摄影棚搭建的模拟火星站上 登陆,并进行拍摄,然后直播给美国观众。表演结束后,当局下令杀掉这三位宇 航员。   这三位宇航员得知此事真相后逃之夭夭,其中一名宇航员成功地逃避了追捕, 并出现在当局新闻发布会现场,揭露了事件真相。   直到1980年代,《魔羯星一号》也算是美国科幻片中的上乘之作。在1990年 代拍摄的电影《楚门的世界》中,我们还能隐约看到当年“骗局式”思维方式的 影响。也许,如今风靡各国的电视节目“真人秀”创意也来自“骗局”论。   尽管“登月骗局”没有得到主流科学界的承认,但支持者没有放弃他们的证 明工作。2002年10月,美国第二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奥尔德林受到一名“登月阴 谋论”“理论家”的纠缠。在被要求“手按《圣经》,发誓登月千真万确”后, 70多岁的奥尔德林怒不可遏,还以老拳。   面对猜疑,美国宇航局一开始选择了置之不理的态度,但他们的态度被骗局 论的信奉者认为是“做贼心虚”。美国宇航局决定不再沉默,他们拨出一笔经费 雇用詹姆斯·奥伯格来撰写宇航员登月的历史,詹姆斯·奥伯格曾经是一名工程 师,现在是最有威信的宇航研究史专家之一。美国宇航局将为詹姆斯·奥伯格的 劳动支付1.5万美元,而这本书“每个地方都能驳倒恶意吹毛求疵者的提出的种 种见解”。   “轻视问题只会助长人们心中十分自然的猜疑。”詹姆斯·奥伯格说。 (XYS20050324)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