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   为了私欲一些海归们的身份和年龄也可以随意改变?——记黄乐群博士   nanyaoda   今年江苏省有关药物方面的招标,我们知道了黄乐群博士的大名。听他的几 次讲演后,我们有几分纳闷,我们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因此,我们查询了有关 对他的报道,恍然大悟。   科学工作者首先应该诚信。   南京大学网页还介绍他“在许多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40多篇”,我 们也不知道何处能查到他的大作?根据南京大学网页介绍提供的线索,他“1987 年获美国依阿华大学博士学位后,历任耶鲁大学研究教授和世界著名跨国公司拜 耳(Bayer)美国药物研究技术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我们通过“ISI Web of Knowledge”查询,获得的结果为『Paiva AA, Tilton RF, Crooks GP, Huang LQ, Anderson KS.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ransient enzyme intermediates using rapid mixing, pulsed-flow electrospray mass spectrometry. BIOCHEMISTRY 36 (49):15472-15476,1997.Author Addresses: BAYER CORP, DIV PHARMACEUT, W HAVEN, CT 06516 USA, YALE UNIV, SCH MED, DEPT PHARMACOL, NEW HAVEN, CT 06520 USA』一篇论文。其它论文在何处?也 许 “ISI Web of Knowledge”网站的覆盖面太小。   年龄也可以改变。   南京大学报 2005年4月20日『心与祖国齐跳动——记南大海归高级专家黄乐 群教授』写到,“1977年,22岁的黄乐群从故乡南通来到南京,成为恢复高考后 的南大第一批学生中的一员”。那么推测黄乐群博士应该出生于1955年。可是, 2004年12月公布的“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第二批项目资助方案”中,他的年 龄仅为45岁。这是何故?出生年龄也可变化?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是否规定 年龄超过45岁的人不能申请?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者的不端行为如何处理?为了3 万元的科研资助值得伪造年龄吗?   身份不断变化。   南京大学网页介绍,他“从事新药开发和药物结构研究工作,主持开发了数 十个国家级新药并研制出一类抗癌新药”,我们不知道他在何处开发了“数十个 国家级新药”?南京大学报 2005年4月20日『心与祖国齐跳动——记南大海归高 级专家黄乐群教授』写到“2003年5月,黄乐群受聘为南大兼职教授并担任南大 药物化学所所长。此后,他带领药物化学所成员开发了十几种国家新药”,我们 实在不知道开发一种新药需要花多少时间?需要多少人力和物力?我们想,如果 多几个这样的研究所,我们江苏的药物开发将不成问题。后来,我们了解到这个 研究所指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药物化学研究所。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药 物化学研究所所长应该与南大药物化学研究所所长不同吧?   南京大学网页介绍:“1987年获美国依阿华大学博士学位后,历任耶鲁大学 研究教授和世界著名跨国公司拜耳(Bayer)美国药物研究技术中心主任,高级 研究员,负责技术支持GLP实验室药动,药效,药代研究服务及药物结构测定等。 2003年受聘为南京大学部分时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兼任南京大学药物化学研究所 所长。2004年底全时回国,现任南京大学医学院常务付院长,药物化学研究所所 长,教授,博导。兼任美国耶鲁大学研究教授,拜耳(Bayer)公司高级研究员, 同时被聘为中国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客座博士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客座教授”。 南京大学的聘书里明明写着“南京大学医学院副院长”,为何变成了“常务副院 长”?难道南京大学的聘任书写错了?   2004 通州经济开发区网站(2004-05-26)报道,“总投资1200注册资本500 的南通(美)苏吉药业有限公司即将在通州经济开发区开工兴建”,“美)苏吉 药业有限公司由美国东英控股公司独资兴办”,“该公司规划用地50亩,力争 2年内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5年内达到5亿元”,“ 在签约仪式上, 美国东英控股公司董事长黄乐群博士说:"我们之所以选择在通州投资,是因为 我们感受到了通州市委、市政府在招商引资上所表现出的极大诚意。"”。南京 大学网页介绍中为何不提他曾任“美国东英控股公司董事长”一事?做生意就做 生意,为何躲躲闪闪不提?   南京大学报 2005年4月20日『心与祖国齐跳动——记南大海归高级专家黄乐 群教授』写到,“一份投缘,满腔诚意,让有着中国文化背景的黄乐群作出了让 拜耳公司高层和同事们惊讶的决定:回国担任全职南大教授,以南大教授的身份 兼任耶鲁研究教授一职”。2005年3月1日,据网上查询黄乐群博士已被聘为南京 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可是,南大科技 2005年7月7日报道,在“学士后流动站举 办首场报告会”上,世界第四大医药化学跨国公司——拜耳公司(Bayer)美国 药物研究中心药物结构化学研究室主任、高级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 学系的黄乐群博士,应南大学士后流动站的邀请,来宁与面临就业和人生选择的 广大学子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中国遗传网报道,“第三届国际后基因组生命科学 技术学术论坛”于2005年4月25-26日在桂林成功举行。在会议上来自美国贝尔研 究中心的黄乐群博士还报道了新药开发研究中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为何这些 场合一字不提南京大学?已是南京大学的全职教授,为何还需“应南大学士后流 动站的邀请,来宁与面临就业和人生选择的广大学子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那么 就是说他不在南京?为何这儿又变成了拜耳公司(Bayer)美国药物研究中心药 物结构化学研究室主任?拜耳(Bayer)美国药物研究技术中心主任与拜耳公司 (Bayer)美国药物研究中心药物结构化学研究室主任也应该不同吧?拉大旗, 做狐皮?   在『心与祖国齐跳动——记南大海归高级专家黄乐群教授』一文中多次表述 自己与祖国和母校国的情结。可是,为何多处打美国的牌,是真爱龙,还是沽名 钓誉?   南京大学报 2005年4月20日『心与祖国齐跳动——记南大海归高级专家黄乐 群教授』写到,“1987年,取得博士学位的他进入美国康州政府研究所和耶鲁大 学进行重要的研究工作。出色的表现得到了美国人的认可,美国内阁部长破格亲 自签署并向黄乐群颁发了“J-1豁免杰出人才绿卡””。美国内阁部长不亲自签 署“J-1豁免杰出人才绿卡”行吗?难道需要他人代签?   等等。诚信何在?   恳请南京大学和江苏省科技厅认真查实和处理。   附件一:南京大学网页介绍:   从事新药开发和药物结构研究工作,主持开发了数十个国家级新药并研制出 一类抗癌新药,目前该药已进入临床研究。首次提出并建立了数个现代质谱分析 小分子及多肽蛋白质药物的新方法及理论,建立了现代质谱为基础的疾病蛋白组 学研究平台。在许多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40多篇。2000年获得拜耳公司 科技一等奖。1996年11月受国家侨办的邀请,作为旅外优秀学者,受到了国家主 席江泽民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勉励。有关事迹受到《人民日报》《科 技日报》等主要媒体报道。目前已承担国家及部、省级科研项目6项、重大国际 交流合作项目2项。2003年起担任江苏省心血管疾病新药研发工程中心首席科学 家198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同年赴美国留学。1987年获美国依 阿华大学博士学位后,历任耶鲁大学研究教授和世界著名跨国公司拜耳(Bayer) 美国药物研究技术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负责技术支持GLP实验室药动,药效, 药代研究服务及药物结构测定等。   2003年受聘为南京大学部分时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兼任南京大学药物化学研 究所所长。2004年底全时回国,现任南京大学医学院常务付院长,药物化学研究 所所长,教授,博导。兼任美国耶鲁大学研究教授,拜耳(Bayer)公司高级研 究员,同时被聘为中国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客座博士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客座 教授。   附件二:   现代快报(2005年):海归高级专家黄乐群南大传授求职“秘方”   七招敲开跨国公司大门   (快报记者于蕾通讯员罗静)   近日,一场“从南大学子到跨国公司高管的创业经历”的精彩演讲,在南京 大学召开。演讲者是拜耳公司(Bayer)美国药物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南京大 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兼药物研究所所长黄乐群博士。   黄乐群,南京大学77级校友。1982年赴美留学。回国前任世界第四大医药化 学化工跨国公司———拜耳公司(Bayer)美国药物研究中心药物结构化学研究 室主任,美国耶鲁大学客座教授。1996年,他被推选为中国旅美专家教授联合会 会长。在海外打拼了20多年后,他只身回到祖国,成为母校的全职教授。   求职应聘的七个“秘方”   “无论是在美国的大学求职还是应聘大的跨国公司,个人良好的综合能力都 是获得成功的必要保障。”黄乐群博士开门见山地向学子们开出了七个“秘方”: 一是亲和力,表现为与人相处的能力、团队精神、协作意识,这点至关重要;二 是专业能力,自身的专业背景要强,专业特长越显著,竞争力就越强;三是毅力, 不要轻易放弃,要有耐心、韧劲,坚持到底;四是中远期展望,无论学习还是创 业,无论处于何种阶段,都不能只有近期的目标,还要想得长远一些,最好要有 中、长期的计划和设想;五是乐观,正面对待挫折,碰到挫折时要多想想光明的 一面;六是交际技巧,在大公司做事,很多事情不能简单地被划分为对与错、正 与负,人际关系尤其要讲究处理的方式方法,要运用灵巧的手段加以协调;七是 主动性,国外在招聘员工或评价员工是否优秀时,比较看重他是否有闯劲、是否 有进取心和主动性。   走向成功的必备能力   对于亲和力、专业能力和毅力,海外归来的黄乐群深有感触。一个十分优秀 的人才如果不能很好地与人相处、缺乏团队精神,即使再优秀也不会被公司重用。 具备了亲和力之后,深厚的专业背景会让他从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不轻 言放弃的毅力和耐心也会让他如虎添翼。黄乐群1982年来到美国后,用5年的时 间获得博士学位。1987年,取得博士学位的他进入美国康州政府研究所和耶鲁大 学进行重要的研究工作。出色的表现得到了美国人的认可,美国内阁部长破格亲 自签署并向黄乐群颁发了“J-1豁免杰出人才绿卡”。   附件三:   心与祖国齐跳动   ——记南大海归高级专家黄乐群教授   来源:南京大学报 2005年4月20日第7期 总第885期    坐在南京大学科技楼19层的一间办公室里,黄乐群感觉到特别的舒坦, 远处,这座熟悉的都市拔地而起的高楼春笋般长成一片;近处,这方熟悉的校园 里樱花、玉兰的芳香挟裹着春草的气息,迎面涌来。作为一个离开母校、留学海 外22年的游子,3月18日,黄乐群只身回到祖国,回到母校,担任南大医学院常 务副院长兼药物研究所所长。    这一回归,是简单的行囊满载着报效的弘愿,是春草般的离愁寻找到泥 土的味道,是人生飘飞之后的舒缓的着陆和舒坦的心跳。   一    这一回归,与22年来往返海外和大陆不同。有着美国杰出人才绿卡的黄 乐群获得中国政府发给高级专家的第一批中国"绿卡"。此前,他是美国拜耳公司 药物研究所技术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兼任耶鲁大学研究教授。这回,他仅保 留在耶鲁的兼职,全职担任南大教授。从南大的学生,到耶鲁的教授,再到南大 的教授,人生就这样有意思地轮转着。    1977年,22岁的黄乐群从故乡南通来到南京,成为恢复高考后的南大第 一批学生中的一员。之前,黄乐群已在所在的工作单位学过一段"红工医",到南 大后学的是化学。1982年,黄乐群以优异的成绩从南大毕业,通过了美国第一次 在中国举办的"托福"考试,到依阿华大学留学,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出国研究 生之一。    在那个刚打开国门的时代,黄乐群的选择让年迈的母亲忧心忡忡,而离 开熟悉的故土,走上异乡的土地,外面的世界又让年少气盛的黄乐群满心惊奇。    凭着中国人特有的勤奋和拼劲,黄乐群用 5年的时间获得博士学位。 1987年,他取得博士学位后,即进入美国康州政府研究所和耶鲁大学进行重要的 研究工作。黄乐群出色的表现得到了美国人的认可和重视,为了留住黄博士,美 国内阁部长破格亲自签署,颁发给来自中国大陆的黄乐群J-1豁免杰出人才绿卡。    在陌生的土地开辟出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独领风骚的天地,是黄乐 群的心愿。    在世界上,没有吃过"阿司匹林"的人一定不多,以发明阿司匹林闻名的 大型跨国企业——拜耳公司几乎与每一个人都曾有过或多或少的关联。1990年, 坐落在耶鲁大学附近的拜耳研究中心招聘高级研究员,名额只有1个,竞争者数 百人。经过严格挑选,黄乐群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这个中心名册上首次增 加了一位华裔的名字。   二    成为拜耳公司的高层主管,是黄乐群在异国他乡成功的象征,也是新一 代旅美华人的成功一族,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象征。在美工作后不久,拥有20万 美元年薪的黄乐群在康涅狄克州一处高级住宅区有了一套高级别墅。闲暇时光, 坐在小山坡上的这处别墅的阳台上遥望:远处,层峦叠嶂;近处,树木葱茏。可 爱的儿子在草坪上尽(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一版)情玩耍。恍惚间,他像是置 身在濠河岸边,闻到濠河水的气息,濠河两岸的叫卖声和儿时母亲的呼唤声。他 决意以自己的努力,缩短异乡和故土的距离。    在黄乐群看来,他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直接受益者,也是国内亿万同 龄人中的幸运者,不能忘记故土和民众的养育之恩。随着专业及管理才能的日臻 成熟,工作状况与生活状况的不断改善,他在慢慢地寻找回报故土的机缘。    拜耳研究中心设有一个中国事务中心,黄乐群是其重要成员。他多次给 总公司领导人写信或面谈,积极促成拜耳与中国的合作。随后,拜耳公司启动了 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研究院等单位的新药合作开发项目,并 在北京高新开发区投资了3000万美元建厂,生产多种心脏病、糖尿病特效新药, 摆脱了国内对这些药物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一份挥之不去的故里情牵着游子总想为故乡做点事。1994年,经黄乐群 牵线搭桥,美国波士顿一家生产激光医疗器械的高科技企业与苏州医疗器械厂在 苏州合资建厂,生产激光美容医疗器械,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里的空白。近年 来,黄乐群多次为家乡引进项目,并组织江苏各界人士赴美考察培训,为家乡培 养专业人才。为此,他被推选为江苏省第三届海外协会理事。    黄乐群还着力凝聚海外华裔群体的力量,让他们掌握的先进理论和最新 的信息在改革开放的热土上开花结果。上世纪90年代初,他参与创建了大陆旅美 人员的第一个专业社团——中国旅美科技协会,1992年,中国旅美生物医药协会 成立,他担任第一届会长。1996年,他又被推选为中国旅美专家教授联合会会长。 在他的带领下,更多的旅美学者与大陆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黄乐群也作为旅 美学者“九五”规划考察团、旅外青年回国访问团的代表受到江泽民、胡锦涛、 朱鎔基、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三    在上大学期间,黄乐群学的是化学,在大学之前学过一段医,读完博士 以后,他的研究方向为药学,在这一领域,他首次提出并建立了数个现代质谱分 析小分子及多肽蛋白质药物的新方法及理论,建立了现代质谱为基础的疾病蛋白 组学研究平台,在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40多篇,并获得拜耳公司科技一 等奖。面对自己的研究建树,黄乐群更多地感激培养他的母校——南京大学。他 说,是母校老师厚实的学科基础、严谨的治学风格、敏锐的科研思维熏陶了他。 多年来,他在事业上不断成功时,每每要念及母校的培养之恩。    2003年2月,当得知母校科研还缺少一些先进设备时,他向南大捐赠了 一台价值150万元的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仪,这是南大化学结构研究急需的 仪器,也是江苏地区的第一台。2003年5月,黄乐群受聘为南大兼职教授并担任 南大药物化学所所长。此后,他带领药物化学所成员开发了十几种国家新药,包 括最新型抗生素、治疗糖尿病、抗高血压、抗肺炎、抗癌等药物,成功转让给江 苏联环制药、苏中制药、江苏方圆制药等大企业,为国家新药开发填补了空白, 为江苏医药产业增添了新军。    母校和家乡感谢黄乐群所做的一切,黄乐群也为所做的感到充实和自豪。 有人问他为什么往返于海外与大陆之间乐此不疲,他说,我的成长有中国背景、 有南大情缘。祖国大陆沸腾的发展令每一位海外游子心跳不已,当年走出国门, 大家都盼望着有朝一日在自己的土地上施展抱负,而今,正是男儿报国时。    让他心跳不已的除了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外,母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 程也使黄乐群满心欣慰。在海外,他为南大学术声誉日隆而自豪,在回国讲学、 开会之际,他亲眼目睹南大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稳健而雄伟的 业绩。2004年暑期,南大校领导洪银兴、郭广银、陈骏等在耶鲁访问期间,应邀 到黄乐群家中 做客。校领导与他长谈了南大发展的战略构想,也表达了广纳贤 才的诚意。洪书记说:“对于你这样的人才,我们给机制和条件,全力相邀。”    黄乐群说:那是一次十分投缘的长谈。    一份投缘,满腔诚意,让有着中国文化背景的黄乐群作出了让拜耳公司 高层和同事们惊讶的决定:回国担任全职南大教授,以南大教授的身份兼任耶鲁 研究教授一职。在美工作的妻子和11岁的儿子很支持黄乐群的选择。    在中国,2005年春节一过,开学后的第一次南大党政联席会上,黄乐群 回国事宜得到落实;在美国,十几天后的3月18日,黄乐群推着行李车,走进UN 航班,踏上了回国的旅程。公文包里有一份“关于归国建设南京大学药学学科的 设想”,副标题是:建立一个创新药物研究平台及一个新药研发高素质人才的培 养系统……    初春的暖阳透进机舱,俯视渐行渐远的纽约JFF机场,黄乐群的心已感 觉到东方故土厚实的脉动。(王月清)   附件四:   技术进步是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发展的动力“第三届国际后基组生命科学 技术学术论坛”(3’IFPT)会议综述   来源:中国遗传网   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结束,生命科学正处在以研究基因及其表达产物蛋白质 结构与功能为核心内容的“后基因组时代”。结构基因组、蛋白质组以及药物基 因组的研究已成为新的热点,并开始了新一轮大规模的国际竞争与合作。为加强 国际生命科学领域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后基因组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 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东南大学、南京大学、日本遗传工程研究会、《遗 传学报》《遗传》等12个单位协办的“第三届国际后基因组生命科学技术学术论 坛”(3’IFPT)于2005年4月25-26日在桂林成功举行。会议主题为基因组分析、 蛋白组分析与生物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共邀请了30位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瑞 典、瑞士、德国和加拿大等国的著名专家作特邀专题报告,详细介绍了后基因组 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大会共收集论文136 篇,有近140名国内外生命科学领域 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本次会议致力于发展未来生命科学和医学中的前沿技术,是生命科学技术领 域中一次高水平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的特邀报告水平高,代表了当前世界上 后基因组领域发展的最高水平。通过交流,我们对于国际上以及国内在后基因组 技术和生物产业发展的趋势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会议邀请部分与会国内外 著名专家学者座淡,为我国和江苏省未来生物产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一、目前国际上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   1. 蛋白质组学新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给生物医学研究创造了新的机遇,使得科学家能够系 统地研究人类蛋白质。人类蛋白质组学计划国际协调机构(HUPO)主席、瑞典皇家 工程科学院成员、诺贝尔奖化学组评审专家Uhlen教授作了基于抗体技术的人类 蛋白质组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他领导的科研小组的研究成果预测,在不久的将来, 科学家将创造出人类全身组织分布的蛋白质地图,同时定位健康组织和疾病组织 中蛋白质的分布差异,为蛋白质的功能研究提供平台,相信蛋白质组学研究计划 的完成将给疑难病、多发病的治疗带来希望。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远比基因组学的研究来得复杂,工作量也十分巨大,因此, 发展高通量的检测工具十分必要。加拿大British Columbia大学脑科学研究中心 的Willim Jia 教授报告了一种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和药物设计研究的芯片技术, 它由高密度的多肽阵列组成,每种多肽探针含有4-20个氨基酸,肽的序列由计算 机根据研究目的设计完成。目前已经成功用于筛选SARS抗体和捕捉多药耐受蛋白 P-gp等研究中。相信这种技术将大大提高靶向药物筛选成功率,具有较大的市场 开发前景。   瑞典UPPsala大学的ULF Landergren教授是一位分子医学技术专家,他报告 了一种用于准确研究细胞和组织中DNA,RNA和蛋白质功能的滚环扩展技术,这项 技术与纳米工程技术结合将在后基因组研究中发挥巨大作用。   东京大学医学基因组科学系Ueda教授报道了一种无细胞蛋白质表达系统技术。 该技术将蛋白质合成的必要成分及目的DNA模板加到试管中,像化学反应一样生 产基因工程蛋白质,表达量达到0.1mg/ml。由于这种新型蛋白质表达系统简单, 纯化极为方便,可以得到高纯度的目的蛋白质,大大降低了蛋白质的合成成本。   此外,来自美国贝尔研究中心的黄乐群博士还报道了新药开发研究中的蛋白 质组学研究方法;德国分子遗传学Max Planck研究所Sperling博士介绍了用于基 因表达研究的新技术,可用于单细胞水平的转录调节过程研究。   附件五:   "苏吉药业"落户通州   来源:2004 通州经济开发区网站 2004-05-26   总投资1200万美元、注册资本500万美元的南通(美)苏吉药业有限 公司即将在通州经济开发区开工兴建,这是记者从前天下午在北山饭店举行的项 目签约仪式上获悉的。   南通(美)苏吉药业有限公司由美国东英控股公司独资兴办,将主要从事生 物医药行业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并将逐步形成集研究   开发、生产和教育培训于一体的生物医药工业园区。该公司规划用地50亩, 力争2年内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5年内达到5亿元。该项目的建成,必 将为通州药业乃至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签约仪式上,美国东英控股公司董事长黄乐群博士说:"我们之所以选择 在通州投资,是因为我们感受到了通州市委、市政府在招商引资上所表现出的极 大诚意。"他希望这个项目能为通州医药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争得一席之地,实 现通州地方经济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市委书记陈照煌对黄乐群为促成此项目落户通州所做的努力表示感谢。他说, 南通(美)苏吉药业有限公司落户通州有很强的感情基础、技术基础和合作基础, 必将在通州生根、开花、结果。他要求我市有关部门和单位为该项目提供更优质 的服务。   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副主任黄利群,市委副书记、市长葛亮等参加了签约仪 式。签约仪式由副市长顾华主持。   附件六:   学士后流动站举办首场报告会   来源:南大科技 2005年7月7日   日前,南大—鼓楼高校科技园南大学士后流动站首场报告会在南京大学科技 馆报告厅举行。   世界第四大医药化学跨国公司——拜耳公司(Bayer)美国药物研究中心药 物结构化学研究室主任、高级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的黄乐群博 士,应南大学士后流动站的邀请,来宁与面临就业和人生选择的广大学子进行面 对面的交流。报告厅座无虚席,济济一堂,气氛热烈,构筑了一堂生动的素质教 育和信息交流课。   报告结束后,同学们还与黄博士就医药化学学科发展、大学生素质培养、走 入社会和就业求职等方面进行了互动交流。   学生的就业创业和未来的发展,是教育培养后期的一个重要环节,本着对学 生和社会负责的理念,南大-鼓楼高校科技园在全国率先建立学士后流动站,将 与学生创业就业指导中心等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全面、深入 地为学生提供各种指导和服务。   附件七: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第二批项目资助方案   江苏省人事厅   江苏省财政厅   2004年12月   22 生物活性分子修饰组学从先导药物青藤碱的修饰研发抗RA新药 南京大 学 是 省直 黄乐群 男 45 博士 高级研 究员 D   附件八:   南 京 大 学   南任字[2005]4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京大学关于黄乐群同志职务聘任的通知   各院系、各单位:   根据工作需要,经研究决定:   聘任 黄乐群同志为南京大学医学院副院长(聘期同院长)。   特此通知。   南京大学校长 蒋树声   二○○五年三月一日   主题词:干部 聘任 通知   附件九:   Title: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ransient enzyme intermediates using rapid mixing, pulsed-flow electrospray mass spectrometry   Author(s): Paiva AA, Tilton RF, Crooks GP, Huang LQ, Anderson KS   Source: BIOCHEMISTRY 36 (49): 15472-15476 DEC 9 1997   Document Type: Article   Language: English   Cited References: 14 Times Cited: 21   Abstract: Rapid chemical quench methods coupled with off-line detection have proven to be very useful in identifying enzyme reaction intermediates, However: a limitation to this approach involves enzyme intermediates which are too labile under the chemical quenching conditions to allow det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In this report, we describe the development of a novel approach for the det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enzyme intermediates on the subsecond time scale using a ''pulsed flow'' method which employs a direct Interface between a rapid-mixing device and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ique with the enzyme 5-enolpyruvoyl-shikimate-3-phosphate (EPSP) synthase is demonstrated, This enzyme converts shikimate-3-phosphate (S3P) and phosphoenol pyruvate (PEP) to EPSP and inorganic phosphate. Previous rapid chemical quench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is reaction proceeds through a tetrahedral intermediate [Anderson, K. S., rt al. (1988) J. Am. Chem. Soc. 110, 6577-6579] formed transiently at the enzyme active site, We have shown that this tetrahedral intermediate can be directly detected on a subsecond time scale 1 without chemical quenching by interfacing a rapid mixing apparatus directly with an on-line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ion trap mass spectrometer. Negative ion mass spectra collected by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indicate peaks for S3P (m/z 253), PEP(m/z 167), EPSP (m/z 323), and the tetrahedral intermediate (m/z 421). Further confirmation was provided by performing the same experiment-with [C-13-1]-labeled PEP, These spectra confirmed the anticipated shift of 1 atomic mass unit for PEP (m/z 168), EPSP (m/z 324), and the tetrahedral intermediate (m/z 422) with no change in S3P (m/z 253). Thr collision-induced dissociation of the unlabeled tetrahedral intermediate peak (m/z 421) produced a daughter ion at m/z 323, which is most likely EPSP resulting from the loss of phosphate and is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studies which have examined the chemical breakdown of the tetrahedral intermediate In solution [Anderson, K. S., et al. (1990) J. Biol. Chem. 265, 5567-6672], This technique is under development and should be a useful method to study the transient formation of enzyme intermediates.   KeyWords Plus: TETRAHEDRAL INTERMEDIATE; EPSP SYNTHASE; IRON BLEOMYCIN   Addresses: BAYER CORP, DIV PHARMACEUT, W HAVEN, CT 06516 USA   YALE UNIV, SCH MED, DEPT PHARMACOL, NEW HAVEN, CT 06520 USA   Publisher: AMER CHEMICAL SOC, 1155 16TH ST, NW, WASHINGTON, DC 20036   Subject Category: BIOCHEMISTRY & MOLECULAR BIOLOGY   IDS Number: YL105   ISSN: 0006-2960 (XYS2005071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