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 【方舟子评:Z. Anorg.Allg. Chem编辑评论指出廖代正为通讯作者的论文有以下两点错 误: 一、合成的化合物与Leznoff在两年前合成的相同,只是合成方法略有不同,但是却没有 提及Leznoff的论文。 二、一半以上的引言、大多数文献、甚至对结构描述的部分,是从Leznoff的论文逐字 抄来的。 从抄袭论文的第一作者H.-B. Zhou的狡辩可知,他们在发表论文前已经知道了Leznoff的 论文,所以,在论文中不提及Leznoff论文,乃是故意要掩盖抄袭。从Leznoff论文大段 大段地逐字照抄,当然是抄袭,在任何领域都如此,化学专业也不例外。 H.-B. Zhou声称其狡辩是与廖代正商量之后做出的,也就是说,廖代正认同其狡辩。由此 可知,廖代正也认为照抄别人的论文文字叙述不算抄袭,表明他不具有起码的学术道德观 念。学生不具有学术道德观念犹可原谅,教授则不可原谅,越是著名的教授越不可原谅。 廖代正做为论文的通讯作者,是论文的主要作者,必须为抄袭论文承担主要责任。如果 如H.-B. Zhou所言,廖代正此前不知道其论文盗用Leznoff论文,那么有两种可能:一、 廖代正根本没有认真看论文就把自己当成通讯作者,表明他是个只管挂名侵占研究成果、 不负责任的导师。二、他认真看了论文,但是没有看出漏引Leznoff论文,表明他对自己 研究的领域很不熟悉,也未做认真的检索,是个不够格的导师。 由此可知,廖代正学术道德、学术作风都存在严重的问题,不配当科学院院士,中国科 学院应该立即剥夺其院士候选人资格。正因为廖代正已成为院士候选人,才更需要将他 的丑事揭出来,免得学术道德、学术作风有问题的人再次混进院士队伍。 另外,新语丝并没有说该抄袭论文是“廖代正正在发表的论文”。“正在发表”的说法 不通。原来说的是“廖代正在Z. Anorg.Allg. Chem发表的论文”,后因为标题太长, 删去了Z. Anorg.Allg. Chem,漏删“在”字,但是并没有两个“正”字。 】 H.-B. Zhou关于《南开大学廖代正发表的论文被揭发抄袭》的澄清 首先谢谢各位同学的关心和信任!我是提到的那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廖先生的2005届硕 士生。因为当时看到那个帖子时非常气愤,情绪有点失控,所以先前发表的那个声明有 不妥之处,措辞也不太合适,经过和廖老师商量,有必要再就整个事件澄清一下。 事实是这样的:论文中报道的是我进入实验室后自己合成得到的一个配合物,并解析了 其单晶结构、做了一些光谱(如荧光)方面的性质。在写成文章之前,我们在英国剑桥 晶体数据里检索了一下,没有发现和我们完全一样的晶体被报道,并且申请得到了一个C CDC号(222654,这个号每个同样晶体只能申请一次)。然后我又在SCI里检索了一下, 结果发现已经有一个和我们合成得到的化合物极相似的例子在Inorg.Chem上发表(差别 在于化合物组成上含H的数目不同,我们的化合物少两个氢),但没有什么性质方面的报 道。搞化学的人都知道,搞合成不可能绝对避免重复合成到别人已经合成报道的物质。 况且在化学文献中,对同一个化合物可能因为做的性质不一样而由不同的人报道多次。 所以我对我们得到的这个化合物的性质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测试,然后写成文章将稿件投 往Z. Anorg. Allg. Chem. 并被接收发表(Z. Anorg.Allg. Chem, 2004, 630, 498-500) 。 我的错误就在于在我的这篇文章里,没有引用Inorg.Chem的那篇文章,这是发文章时的 大忌,而我没有意识到!所以,这篇文章发表后不久,我们收到了Leznoff(在Inorg.Ch em上发表类似化合物的作者)给我们发来的邮件,提出讯问:这两个化合物是否相似? 为什么在我们的文章里没有引用他的文献?廖老师知道这个情况后,严厉的批评了我, 并且主动写信给Z. Anorg. Allg. Chem的主编和Leznoff教授,要求在Z.Anorg.Allg.Che m上发一个校正(Correction),说明Leznoff教授已经发表过类似化合物。因此,Z. Anorg. Allg. Chem 的主编在2004年630卷2765页的Z. Anorg. Allg. Chem上,登了个Ed itor’s Correction,将这个情况说明了一下。主编在Correction中明确指出,我们报 道的化合物毫无疑问是我们课题组自己的研究结果和结论(On the other hand, it is doubtless that Liao’s group prepared the compound by a slightly different route and solved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cyano complex independently as can be supposed comparing the data.)。这和抄袭能够联 系上吗? Editor’s Correction全文如下: Editor’s Correction In a recent Short Communication Dai-Zheng Liao and coworkers [1] report on“A Novel 3-D Hetero bimetallic Cyano-bridged oordination Polymer Incorporating Ag···Ag Interaction: [Cu(dien)Ag(CN)2][Ag2(CN)3][Ag(CN)2]“. The same compound was published by the Canadian group of Daniel B. Leznoff[2] among related complexes in Inorganic Chemistry two years ago, which was not referenced in the later article. Furthermore, more than half of the introduction, the majority of the references, and even parts of the structural description have been copied word for word from Leznoff’s paper. Professor Liao informed the editors of ZAAC that his graduate student H.-B. Zhou wrote the paper, whereas the other authors were not aware of the priority to Leznoff’s group. Professor Liao, as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 takes the responsibility, and he apologizes to Professor Leznoff also on behalf of the coauthors.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doubtless that Liao’s group prepared the compound by a slightly different route and solved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cyano complex independently as can be supposed comparing the data. The editors of Z. Anorg. Allg. Chem. deeply regret this incident. Marburg, September 6th, 2004. K. Dehnicke [1] H.-B. Zhou, W. Dong, M. Liang, D.-Z. Liao, Z.-H. Jiang, S.-P. Yan, P. Cheng, Z. Anorg. Allg. Chem. 2004, 630, 498-500. [2] C. J. Shorrock, B.-Yu Xue, P. B. Kim, R. J. Bachelor, B. O. Patrick, D.B. Leznoff, Inorg. Chem. 2002, 41, 6743_6753. 文章提到,廖先生道歉是为我们的文章中没有引用Leznoff的文献而道歉!这和抄袭无关 。当然,因为英文水平有限,所以我写英文文章时借鉴了那些母语为英语的同行发表的 相关文章,甚至原封不动地摘抄了一些语句,这是我个人的问题,以后我肯定会多加注 意!与文科类文献不同,即使在化学专业学术论文中原封不动地借鉴了文献中的某些语 句,但只要报道的是自己的研究结果和结论,就和抄袭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化学文献注 重的是实验方法、数据和结论,而不是个别单词或者语句的写法。 廖先生一直要求我们注意学术规范。作为一名刚进入科研的新人,我对文章的引用等注 意事项考虑的确有不够周到之处,导致事件的发生。此事虽时日已久,我仍如履薄冰, 提醒自己不再犯同样错误。廖先生也不断督促我。但不知道为什么有人抓住不放,而且 标题完全是断章取义。我提出几个疑问:首先,在新语丝上的原贴为什么不署名?除了编 辑的Editor’s Correction外,什么都没有!其次,标题为什么要扭曲事实,这篇文章 早在2004年上半年就已经正式发表,为什么要用“正在发表”?再次,这件事我们早在 04年就和Z. Anorg. Allg. Chem的主编的Leznoff教授联系,并处理的非常得体!并在网 上早就发了Editor’s Correction!为什么在现在评选院士的关键时刻又贴出来?还用 “揭发、抄袭”等措辞?原贴作者用意何在? 廖老师的科研态度、水平和为人在国际同行中有很高的声誉,认识他的领导、老师和学 生都知道,不用我多说。我们绝不能接受任何人发表一些对廖老师不符实际的言论!要 说整个事件中的错误,都是由我本人造成的,忽视了别人的部分工作,在我们的文章中 没有引全类似的工作。 从内心深处我由衷感激廖先生和其它老师对我的培养和关心,在以后的科研工作中定将 兢兢业业努力工作,报答师恩! (XYS20050617)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