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测验人种”、“勿促”及其他   作者:可笑之人   和许多人一样,看书先看“前言”、“后记”,因为它们其实是书的“脸 面”。日前拜读刘平教授的《被遗忘的战争——咸丰同治年间广东土客大械斗研 究》(商务印书馆2003年5月出版),“后记”里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兴趣”。 刘平教授说:“一个偶然的机会,促使我将该项研究勿促整理出版。”作者把 “匆促”说成“勿促”,看来确实是够“勿促”的。遗憾的是,作者的“勿促” 之处很多,说随处可见也许过分,但绝不是一个严肃的学者所能忍受的。   先看几个因“勿促”(猜测而已)造成的基本常识错误:其一,“罗香林曾 与西人史蒂芬生在广州测验人种。”(第61页)这里的“测验人种”之说实在荒 唐,结合上下文可以推测,作者在这里要说的是两人在广州做“体质测量”,研 究客家人与广府人的体质特征及其区别;其二,将广东大埔县说成“大浦”(第 15页);其三,将位于江西南部的南安府“迁”到了江西西部(第62页);其四, “客家话与潮州话尚可沟通……”(第14页)众所周知,广东有三种主要的方言, 即白话(俗称粤语)、客家话和潮州话,三者难以沟通。可笑的是,作者煞有介 事地引用光绪年间的《惠州府志》里的一段话来“证明”他标新立异的“观点”。 也许,这里似乎是不能说作者“勿促”的,但却是一个更加幼稚的错误。最不应 该的是,为此书作序的孔飞力教授(Philip Kuhn)居然被作者改为姓Kukn(第9 页),这对孔教授是很不尊敬的。这些问题实在是非常简单,有的只需查阅一下 常见的工具书就可以避免,有的则只需在看稿子的时候稍微仔细一点即可。   作者在讨论客家人的风俗时提到了风水,引用不相干的林耀华的名著《金翼》 里的例子,理由是“目前关于当时客民的这种迷信习俗的记载不多”(第19页)。 且不说把风水习俗完全归为迷信过于武断,只说记载不多,就难以令人信服,因 为广东嘉应大学客家研究所对此有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出版《客家研究辑刊》; 另外,福建也有专门期刊《客家》,有不少这方面的研究论文,不乏“记载”。 作者“勿促”,没有看到?   至于别字及用词、语法方面的错误,那就更多了,可达100多处,用时下流 行的话说就是“无错不成书”了。错字如“核准”一律误作“覆准”,只是因为 “核”的繁体作“覈”,与“覆”字有那么一点相似,作者“勿促”,想当然地 一律“覆准”了。作为历史学家,对繁体字不加分辨,犯这样的低级错实在不应 该。清朝皇帝对大臣奏章的批复常用“著”字,而书中引文一会儿写作“著”, 一会儿又写成“着”,可知作者不知道这两个字的区别,对引文也不曾认真核对。 “候”字多处写成“侯”(如“侯选”、“侯奉批行”、“多数时侯”等), “寡不敌众”写成“众寡不敌”。用词及搭配不当如“一个陌生而荒芜的题目”, “局势糜烂”、“扩大和加深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所取得的侵华权益”,“这些 症结的存在,迫使清廷一再以撤换主观官员来改观”,等等,实在不必也难以一 一列举。也许是要显示一下自己的国学功底,全书充斥着半文不白的语句,读起 来很是别扭,弄巧成拙的是作者在不经意中暴露了自己的功力不足,如书中有 “但终究无奈客民如何”的句子(第215页)。这里的“如”字显然是“蛇足”, 因为“无奈……何”是固定句式。其实许多名家是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来写古史 论文的,如顾颉刚先生的《汉代学术史略》等著作,就是用白话文写的。   应该说明的是,此书是在作者的博士后出站报告的基础上修改完成的。博士 后研究有时间限制,到时候就应该拿出出站报告,而且这报告也只是在少数人的 范围内“内部评阅”,稍微“勿促”,有点小问题倒也无伤大雅。可是一旦要公 开出版,恐怕就不能如此“勿促”了。作者既然已经是教授了,就应该是没有称 职压力的“自由身”,发论文、出专著似乎不必求数量、求速度,而是有条件精 益求精的。当然,刘平教授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在后记里也说:“确实,就 我的本意而言,该项成果如果进一步整理、深化,将不失为一部好书。”只是不 知道刘平教授为什么违背了自己的本意?急于申请博导?老师如此“勿促”,岂 误人子弟?呜乎哀哉!!!!!!   刘平教授在后记中“例行”地对责任编辑王齐女士表示了感谢,说她严谨的 工作态度尤其令人敬佩。编辑的工作确实在很多情况下是值得敬佩的,可是,这 本书里出了这么多、而且有些相当低级、相当离谱的错,这“敬佩”二字又从何 说起?看来,老字号的商务印书馆也得好好地反思一下了。 (XYS2005011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