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   触目惊心——读《兰州化物所石峰博士,请回答》有感   作者:asymmetrical   几天不上新语丝,顿时发现自己已经跟不上形势!国内学术造假已经从履历 造假,发展到如此严重的数据有问题,科研精神的严重沦丧!根据自己化学博士 的专业知识,我认为Bidentate对石峰博士工作的各项质疑完全是有根有据的! 找文章一看,更是触目惊心:一个中科院院长优秀奖获得者,一个中科院优秀博 士论文获得者的研究工作毫无研究而言!既无对催化剂结构的准确表征,(如果 有,为什么不放在文章里增加说服力?),又没有对产物纯度等各项性质的表征, 更没有对实验中各种现象的深入研究!这样的工作,优秀在那里?说服力在那里?   如果因为BIDENTATE的文章,所有中国人都去点击一下石峰博士的文章,结 果因为点击率狂增,还被评为什么”HOT ATRICLES”之类的东东,进而被其小组 以此来说明工作有多么优秀,新语丝的各位看官可千万不要吐血啊!   出现这种情况,我个人认为其导师还有兰州化物所,是要负相当大的责任的! 这些论文怎么会出台?这样的论文怎么毕业评优?希望这些负责人面对大家的质 疑,应该出来表个态,做个说明!如果这种事情真的闹到国际上,受伤害最大的 还是国内学术界!不过即使是这样,我还是支持bidentate向国际专业期刊投诉, 尽管这样本人以后在国内投文章会受到影响,但是君子坦荡荡,不做亏心事,不 怕鬼敲门!   在对石峰博士工作评论之前,先和“一声雷”商榷几个问题:   第一、我个人认为发表文章数量,还是和工作的深入程度,严谨程度紧密相 关的。就有机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来看,怎么想都觉得这样的论文高产率有问题, 如果真的要认真研究清楚试验中的问题的话,恐怕不可能文章的TOF这么高吧?   第二、虽然有些杂志确实不一定要求有SUPPORTING INFORMATION,但是这样 的要求对一个严谨的研究人员,和一个打擦边球钻空子的投机人员是两个不同的 概念!   第三、由于BIDENTATE提到的生成焦油状的副产物的可能性,我认为用GC转 化率是不妥当的。因为这类高分子化合物是不可能在GC上面显示的,而且文章也 没有产物NMR的图谱和分离产率,确实有猫腻!不过顺便提一点,即使石峰博士 现在报道产率,本人也不会相信了!   既然大家都喜欢JACS,我也来评论一下石峰博士的JACS,估计Bidentate和 “科学求真”对聚合物负载催化剂了解不多,而我的研究背景正好属于该领域, 我就来帮助石峰博士分析一下Why “the procedure for preparation of the catalysts had great effect on the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ome unclear factors usually affected the catalytic activity severely”。   用聚合物来负载金属催化剂曾经热了一段时间,但是由于经过这些年的研究 发现了种种问题,目前尚无有好的解决方法,所以,有人认为:用聚合物(多齿 配体)负载Lewis酸,已经被证明了是一项失败的尝试。这可不是我说的,这是 我们组投JACS,评委拒绝的唯一意见!原因在于:   第一、聚合物的结构很难控制和表征,即使官能团的负载总量是相同的,但 是由于官能团在聚合物表面的密度却可能由于合成聚合物的方法和不同批次不同 而不同,从而导致聚合物的性质有差异。这一点,哈佛大学的Schreiber就在文 章专门说明[1].   第二、聚合物负载金属催化剂后,相应的后处理过程对催化剂的性质影响非 常大。这是因为一、聚合物的表面结构在后处理过程中碰到不同的溶剂时,会膨 胀和收缩,特别是OSMOTIC SHOCK导致聚合物BEAD破裂,从而改变聚合物的表面 性质,对催化剂的性质产生影响[2];二、如何保证催化剂是负载到聚合物上面, 还是仅仅包裹在聚合物里面?因此,发展一个合适的后处理方法,作大量的平行 试验,摸索一个规律,从而保证实验方法能够使催化剂负载具有可重复性是非常 必要的。   第三、一些所谓的聚合物负载的催化剂,实际上其催化反应的时候,是由于 从聚合物上面泄漏的催化剂泄漏到溶剂中实现催化反应的。因此,这就需要做大 量的实验来证实这一个问题[3]。   根据以上三点,再看石峰博士的JACS,我们就不太理解为什么重复性不好! 没有一个通过大量平行反应总结出来的可靠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其催化剂的 微观结构根本就得不到保证,当然每次做的催化剂都可以得出不同的结果。   石峰博士在文章中所吹嘘的什么纳米金颗粒如何如何,我觉得完全是玩弄概 念,没有证据!从文章中的数据来看,我还不能判断这是聚合物负载的催化剂催 化的反应,还是泄露到溶液中的金颗粒单体催化剂催化的反应,这些进入溶液的 金催化剂既可能是包裹在聚合物里面的金催化剂进入溶液,也可能是负载的金催 化剂泄露到溶液中。从文章缺乏使用非负载的金催化剂催化反应的对比试验数据, 和当催化剂使用到第五次的时候活性降低来看,不能肯定这个反应是什么纳米冬 冬如何如何。   好了,我也顺便分析一下为什么石峰博士如此之多的文章有很多疑问都发表 在高水平的国际期刊上面,有人在未名网站上就提到了这一点。其实这种情况很 多,当年贝尔实验室的修恩不是在NATURE,SCIENCE等著名杂志上面也发了一堆著 名文章,最后身败名裂?今年不是美国某著名大学又开除了一位?除了科学求真 分析的原因外,我认为还有两点:   第一、离子液体本身就是一个新兴的领域,人们对其性质的认识有一个过程, 如果有人存心作假,把本来是由于失误等其他原因带来的实验结果,如没有提纯 导致的杂质催化反应,说成是离子液体的新颖,你叫评委如何判断?第二、现在 投稿容易了,反正我可以通过网上投稿,四处试,万一碰倒不仔细的评委或对这 方面工作不了解的评委,接受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一旦发表一定数量的文 章,以后投稿时,评委就会认为你是这个领域的知名人士,审查也就不那么严格 了,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明显错误的文章会发在Angew和JACS上面。   总之,希望石峰博士及其导师,还有兰州化物所,给大家一个圆满的解释。   1)S. R. McAlpine and S. L. Schreiber Chem. Eur. J. 1999, 5, 3528.   2)Sherrington, D. S. Chem. Commun. 1998, 2275.   3a) Lipshutz, B. H.; Tasler, S.; Chrisman, W.; Spliethoff, B.; Tesche, B. J. Org. Chem. 2003, 68, 1177; 3b) Widegren, J. A. and Finke, R. G.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 2003, 198 317–341. (XYS2005121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