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文学家怎样颠覆与审判“天皇玉音”   黄力民   《天皇的玉音放送》,小森阳一著,三联书店2004年版。发现一些常识方面 的问题,兹列举几条如下:   第16页:“H.L.斯汀姆逊陆军长官……”   错误:通译“史汀生”,“二战”重要人物,全程担任美国政府陆军部长, 他是纯粹的文官,不可能任“陆军长官”;   第31页:(1)“…东乡重德外务大臣…”   错误:应为“东乡茂德外务大臣”;   (2)“…军令部总长丰田贞次郎…”   错误:1945年8月9日深夜的御前会议出席者是“六巨头”与枢密院议长平沼 骐一郎,列席者有最高战争指导会议的4名干事与侍从武官长,丰田贞次郎时任 军需大臣不可能到会,应为“军令部总长丰田副武”;值得一提的是6月8日有过 一次决定战争指导大纲的御前会议,丰田贞次郎被特许到会说明国内物资储备情 况,因此很可能作者将时间、人物全搞混了;   (3)“身为议长的铃木贯太郎…”   错误:铃木贯太郎是内阁总理,8月9日御前会议天皇指定铃木任会议主席 (参见日本历史学研究会《太平洋战争史》第4卷186-191页),作者或译者显然 将“会议主席”与“议长”搞混了;   (4)“…赞成与否形成3对5的局面”   错误:8月9日的御前会议明明是外务大臣、海军大臣、议长3人赞成接受 《波茨坦公告》,陆军大臣、参谋总长、军令部总长3人反对,何来“3对5”? 或者让读者怀疑有出席者的发言未在书中出现,但书中又没有交代所有出席人是 哪些。 应为“赞成与否形成3对3的局面”,铃木贯太郎没有直接表态而是请天 皇“圣断”;   第35页:“8月10日早上10点钟,铃木贯太郎打电报给联合国各会员国,表 明准备接受《波茨坦宣言》”   错误:首先,日本乞降时联合国还没有开张(1945年6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 旧金山召开,会议制定的“联合国宪章”于10月24日生效,1946年1月联合国第1 届大会在伦敦召开),曾有一些中文资料包括当年的《中央日报》称“二战”同 盟国为“联合国”,即使这样也不存在“联合国会员国”,而在联合国与同盟国 都有各自特定指称的今天继续不加区别当然只会造成混乱。其次,是不是铃木贯 太郎打电报给同盟国呢?敌对国是不可能直接通讯的,否则那叫通敌(注:8月 16日以后,马尼拉麦克阿瑟司令部与东京日本政府、大本营之间开始直接无线电 通信,参见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4卷第337页,军事译粹社1978)。实 际情况是日本外务省通过驻中立国瑞士、瑞典公使馆由瑞士、瑞典外交部将乞降 照会送达美国。因听说陆军省要发布抵触乞降继续作战的文告,东乡茂德外相决 定将乞降照会同时通过新闻渠道发出,美国国务院最早收到的正是从新闻监听获 得的文本;   第36页:“8月13日,联合国对该电文所做的正式答复反馈了回来”   当然也不是联合国的答复。同盟国的答复就是史称“贝尔纳斯答复”,由当 时的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署名,而且也是既通过中立国的外交途径转交又由广播 电台直接播发;另外,时间也不对,从收到“贝尔纳斯答复”到8月14日中午天 皇第二次“圣断”3天内发生了诸多事项如日本最高当局为“subject to”大伤 脑筋而陆军中的强硬分子积极酝酿反叛,日本外务省于8月12日零点以后就收听 到了广播,8月12日下午6点瑞士的外交电报开始到达;   第37页:“……军司令部总长丰田……”   应为“军令部总长丰田”;   第41页:“第二次‘圣断’之后,书记处总书记迫水久常立即着手‘终战诏 书’的最终阶段的准备工作。他……草拟诏书……”   (1)迫水久常的职务应为“内阁书记官长”;   (2)所述事实都始于第一次‘圣断’之后的8月10日,而不是8月14日(参 见日本读卖新闻社编《天皇和日本投降》第14章,蔡德金等译,档案出版社 1992),否则根本来不及——第二次“圣断”结束时已是8月14日午后,《终战 诏书》开始录音是当日午夜23时30分,中间的环节有“诏书”定稿、内阁通过、 天皇审阅加盖御玺、所有内阁成员签署;   第132页:“……海军总指令部……”   应为“海军总队”;   附注:关于日本机构、职务的中译法,历来有诸多争论。一种意见认为以汉 字表示的日本机构、职务应按中文习惯改译,例如“外务省”译为“外交部”, “军”译为“集团军”,“大将”译为“上将”(因为1945年前的日军将官分为 大将、中将、少将3级)。迻译本来就是一件勉强的事,作者认为以汉字表示的 日本机构、职务如果本身的含义足够清楚,应以照搬为宜:外务省就是外务省, 军就是军,大将就是大将。否则反可能引起新的混淆,例如上述的“海军总指令 部”“军司令部”“书记处总书记”就让人更难明白。而日文的陆军“连队”须 译为“联队”,因为中文已有的“连”与“连队”是小得多的军队编制;   第227页:“田中角荣时代罗基德事件…”   这是著名的“洛克希德事件”;   第250页:“…麦克阿瑟被杜鲁门总统解除了职务,利兹维特中将成为他的 后任”   这是指“李奇微中将”;   第262页:“…(TOMAHAWK:美国“战斧”式舰载巡航导弹——译者注)…”   TOMAHAWK 泛指各种“战斧”式巡航导弹,包括舰载、机载、陆射、潜射;   还有“出版者的话”称:“距日本天皇发布投降诏书(即本书中的《终战诏 书》)已近60年了”   错误:《投降诏书》不是《终战诏书》,奉盟军最高司令部指令天皇《投降 诏书》于9月2日“密苏里”舰签字仪式之后发布,其内容、用词也由盟军最高司 令部指定;《终战诏书》由日本内阁拟定,于8月15日发布,由于《终战诏书》 的对象是日本国军民,所以通篇没有“投降”二字。   以上问题是由作者还是译者引起?查了一下,作者小森阳一是文学评论家, 译者陈多友先生、跋作者董炳月先生大概是其文学同道,既然都是文学家谁的错 也就无所谓了。陈多友先生说“小森的学说基本上颠覆了围绕着日本‘近代天皇 制’历史的相关话语”,董炳月先生称“《天皇的玉音放送》的出版是东京审判 的继续”。历史与国际政治知识的疏漏使得这种“颠覆”、“审判”恐怕只是文 学式的? (XYS20050207)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