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也论“一稿多投”问题 hooklee   前段时间新语丝登出了李永强先生的文章《关于一稿多投的一些看法》 (XYS20051129),认为对年青学者要求可以松一些,对“已经获得科研支持的 大家”则可更为严厉。当时看到这篇文章,稍觉诧异,觉得新语丝怎么会登这样 的反学术道德的文章。以年青、“弱势”作为违反学术道德的理由,在目前的青 年学者尤其是研究生中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水木清华BBS尚未被政府强行 封锁之前,博士后版曾经出现过类似的文章,赤裸裸地为一稿多投进行辩护,当 时就已经被很多有识之士加以批驳。   虽然觉得该文不妥,但是考虑到这样的文章应该很快收到评判,并没有着急 动手写评论文章。果然,第二天新语丝登出了“打假有理”的文章《对李永强先 生“关于一稿多投的一些看法”的质疑》(XYS20051130)。接着,昨天又陆续 登出了Willy和大海的文章,表示反对李永强先生的看法。但是,同期登出李朝 阳的文章《“一稿多投”——小中见大》,虽然没有公开声称支持李永强先生的 想法,但列举出几个所谓的“深层原因”,其间的评论明显在为李永强先生的观 点背书。   实际上,关于一稿多投的问题,早在2002年初新语丝就出现了一次很深入的 讨论,大部分问题已经得到了非常清晰的结论。相关的文件链接如下: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yigaoduotou.txt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yigaoduotou2.txt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yigaoduotou3.txt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yigaoduotou5.txt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yigaoduotou6.txt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yigaoduotou7.txt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yigaoduotou8.txt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yigaoduotou9.txt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yigaoduotou10.txt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yigaoduotou11.txt   本人当时参与了那次大讨论,并在《再论“一稿多投”问题》一文 (yigaoduotou8.txt)中指出了一稿多投的几个关键问题:   1) “一稿多投”的出发点和行为过程是否具备诚信意识;   2) “一稿多投”是否侵害了出版社的利益;   3) “一稿多投”的结果是否用来牟取不正当利益。   违反了上面的任何一点的一稿多投都应该视为是不符合学术道德要求的行为。 查看绝大多数国际学术协会、出版社、期刊和会议的投稿指南,我们都常常可以 看到里面明确要求作者不能将文章同时投往其他会议或者期刊,也不能投递以前 已经发表过的文章。在《再论“一稿多投”问题》一文的附录部分也给出了一些 实际的例子。   下面,除了上面三点,针对李永强和李朝阳二先生的一些论点做一些具体的 分析。   两位先生文均认为,国内刊物的审稿期“长达”3个月甚至半年以上,这使 得青年学者发表文章、获取基金相当困难,因此有必要使用一稿多投以“改善” 他们的科研环境。很可惜,两位先生关于审稿期的看法是完全错误的。第一,三 个月到半年的审稿期完全不能算长,而是国内外大部分学术期刊的正常审稿周期, 一般而言,除非是快报类型的刊物,很少会在一个月内完成审阅过程,学术论文 审阅本身的质量要求使得这个过程不可能太短,在很多领域的国际期刊发表长文 (即所谓的Regular Paper)审稿周期往往超过一年,而且往往会在审稿人的要 求下进行二审甚至三审(我最近为某学术期刊审稿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第二, 不同专业、不同性质的刊物其审稿期是完全不同的,一般而言,快报或者短文的 审稿期一般较短,长文的审稿期一般较长,级别越高的刊物审稿期往往较长,较 低的则相对较短,纯理论类的文章审稿一般较长,试验性质和报道新发现类别的 文章一般较短。   李朝阳先生提到,某些强势期刊甚至对投稿者不予回应。以我的经验,对学 术期刊而言,这应当是极少发生的情况,绝大多数国内学术期刊一般都要收取审 稿费,作者投稿以后,杂志社一般会将回执寄回,并请作者缴纳审稿费,正常的 审稿过程一般要在审稿费到帐之后才开始。作者长时间收不到审稿结果的情况一 般是由于审阅人的疏忽和不负责任造成的(这可能造成更换审稿人,即审稿周期 的加倍),很少是由于期刊编辑的傲慢或者失误。而且,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 作者完全可以通过致电或者邮件进行咨询,很难相信在这样的情况下期刊编辑会 强势到“不予回应”。按照一般的规则,作者如果超期仍未收到审稿意见,可以 主动通知编辑部撤稿改投它刊。   李朝阳先生说,“但文章毕竟是同一篇,投稿者不会从中获取发表文章数量 多的好处”。难道李朝阳先生没有看到那么多被揭露出来的小牛大牛们是靠什么 获得头衔、地位、金钱和基金的吗?   李朝阳先生的第三个深层原因,换句话说就是,既然我不能和那些大人物竞 争,那就别怪我剑走偏锋了!别怪我不“清醒地做人、诚实地做人”了!这实际 上已经是肯定了一稿多投是违反学术道德的。   李朝阳先生“我们也很难从一篇文章有没有被一家甚至两三家刊物发表来判 断其优劣”部分的讨论,似乎有点无的放矢。我们讨论的问题本身是一稿多投是 否符合学术道德,而不是文章的价值。一篇低水平甚至充满错误的文章,如果它 遵循合法的学术途径得以发表,那么作者在“一稿多投”问题上就是无可指摘的。 一篇高水平甚至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章,如果它的发表是在一稿多投或者其他 范围学术规范的情况下实现的,则它本身的伟大丝毫不能减弱对作者学术不当行 为的指责。对于这个问题,建议李朝阳先生看看下面这篇文章里面的例子,看看 很多诚实的学者在发表真正的好文章遇到困难时是怎么做的:   Juan Miguel Campanario, Consolation for the Scientists: Sometimes it is Hard to Publish Papers that are Later Highly-Cited,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 vol. 23, 1993, pp. 342-362   做任何事情都是存在困难的,但是这种困难不能成为自己不当行为的理由。   李朝阳先生的文末提到,网络文字在学术界受很大排斥,网上发表的文章不 能作为学者成就。我认为这完全是一个伪问题,网络文字是否应被学术界重视, 有两个重要的先决条件:第一,它的学术价值要足够高,即它通过了一定程度的 同行评审;第二,它的引用方式(即URL)应当足够稳定,而不至于随着时间的 流逝而在未来无法访问,这要求有一个足够稳定的服务器和一个唯一不变的URL 识别标示。满足这两点的文章,在(尤其是国际)学术界仍然是被广泛接受的。 较为典型的是目前国际学术界广为流行的预印本服务,有些数学大家的重要文献 只以预印本的形式出现在网络上,而没有发表在任何纸媒体上。还有一个国内的 具体例子,山东大学的王小云教授去年成功破解MD-5和几类其他的hashing算法, 在Crypto'04的Rump Session上做了演示之后造成轰动,而在演示之后的相当长 一段时间内,该文只有一个简单的结果可以在国际密码学会的预印本服务器上找 到,更不要说全文的发表了。一句话,如果是金子,只要它发光了,被大家看到 了,那么发表不发表,如何发表,都不重要。当然了,这样的金子,真想不发表 都是很难的。所以,网文的不受重视绝对不能反映“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当下文明 的某种冲突”,而是反映了学术界一贯的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你有重要的网文 可以作为成果吗?拿出证据来! (XYS20051205)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