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只有坚持 才有出路   ——我对学术批评的几点看法   叶继元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逐渐热闹,原因之一是严肃而认真的学术 批评又重新出现。学术批评的效用如何?我想至少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体现出来。   1. 揭露了严重学术失范、学术不端及腐败现象,捍卫了学术公益。如果说 揭露学术上明显的“硬伤”,或曰“学术打假”属于学术批评范畴的话,那么其 成效有目共睹。这种批评不仅使故意违规者受到舆论谴责,而且对广大学人都有 警示作用;不仅向国人表明学界还有“真”的声音在,而且向国际学术界表明中 国学界仍有希望。   2. 传承了学术真谛,促进了学术交流。这种学术批评不同于“学术打假”, 批评者与被批评者既据理力争,又不失大度;既相互砥砺,又相互补充。不但不 影响关系,而且能增长友谊。笔者就曾通过学术批评与一学者从生疏到熟识进而 到友谊。   3. 制定了学术批评的一些基本规则,提高了批评水平。2004年8月教育部 正式颁布了经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讨论通过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 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规范》肯定了学术批评的重要作用, 对批评者与被批评者均提出了一些底线要求,诸如“应大力倡导学术批评”,批 评者应“以学术为中心,以文本为依据,以理服人……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被 批评者有反批评的权利,但不得对批评者压制或报复。”这些规定反映了学者的 合理意见,对规范批评行为有积极作用。   但无须讳言,学术批评界不尽如人意之处多多,例如,批评者与反批评者意 气用事、吹毛求疵、上纲上线、冷嘲热讽、是非不明、不了了之,等等。这种现 状颇影响了学人学术批评的积极性。于是,有人悲观,有人思退。那么,学术批 评的出路何在?   我以为,出路在于坚持。   所谓坚持,就是要在真正的学术批评刚刚开始关键时刻,决不能轻言放弃, 也不能消极等待,而应继续努力,一步步扎实地去做。   目前至少可以在以下3个方面去坚持。   1. 坚持学术批评规范及其理论的研究。尽管《规范》中有一些学术批评的 基本规范,但是这些规范还不够详尽、系统。关于学术批评的确切定义,学术批 评与学术评价、学术评论及书评到底是并列关系,还是从属关系?学术批评是否 包含对优点的分析与评论?学术批评是否可分成不同的类型,不同的类型是否可 以采取不同的批评方法?何种学术批评需要学术仲裁,哪些不能仲裁,何人何机 构来仲裁?如何保障说真话者的合法权利,有哪些具体措施?为何李嘉图与马尔 萨斯的相互批评既促进两人名著的产生,又增强了彼此的友谊,陈寅恪评论冯友 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反而使双方相互欣赏?如此等等。许多问题没有深入探讨, 学界更没有达成共识。理论不清,认识模糊是造成批评实践成效不成功的一个主 要原因。例如,如果能从理论上说清,批评可分为打假批评和切磋批评两种类型, 前者需旗帜鲜明,否则不足于压制歪风邪气,后者则需和风细雨,那么针对不同 的对象讲究批评的不同方式和方法是否有利于营造一个生动活泼、求真务实的宽 松的学术批评环境?我以为是可能的。因为切磋式的批评是大量的,甚至是常态 的。没有这种学术批评就没有学术研究,学术批评只是不同的学术观念之间的质 疑、争辩、互补而已。换言之,只要从事真正的学术研究,差错总是难免的,有 错就必然会批人或被批,因此学界对这种批评应有正常心态,对批人和被批不要 太过于敏感。又由于人们一般认为批评就是对缺点、不足或错误提出意见,忽视 或不知批评的另一含义是对优点、缺点的分析和评论,加上人的本性可能都偏向 于表扬、激励,因此对学术批评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2. 坚持体制内与体制外、学界与官方(管理部门)间的良性互动。实践证 明,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要尽可能快地解决学术制度建设问题,多一方的参与 总是有利的。《规范》的起草与出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开始学界首先提出 学术规范问题,尔后教育部主动加入,并牵头出资聘请学者研究、起草,将草案 发至全国学者征求意见,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讨论、修改通过,《规范》向全国 颁布后,全国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学者纷纷发表意见,教育部及时吸收了合理建议, 如教育部开始制定惩罚措施,成立学风监督(仲裁)机构,起草规范实施细则等。 因此,只要能解决实际问题,多一方的积极性总是好的。   3. 坚持学术自主意识。说到底,学术批评毕竟是学术界自己的事情,学界 必须从自身做起,学术带头人、资深专家与教授应做表率。只要这样,学术批评 才能更具成效,良好的学术环境的营造才有可能。学术界搞好了,才有可能抵御 外部系统的不良影响,进而影响外部系统。如果说,近来学术批评规范还有一些 成效的话,那也是与学界的自主意识日益增强密切相关的。为了增强学术自主意 识,凝聚学术批评的力量,为坚持努力提供平台,建议在适当时候成立全国性的 学术批评或学术规范专业团体,其办事处可设于北京、上海,也可放在南京等地。   中国现代学术历史不长,学术批评及整个学术规范制度由于主客观各种原因, 一直没有条件和机会进行系统的建设。无论如何,应该说目前是建设的极好时机。 历史已赋予我们这一代学人有更多的责任,要更多地关注学术批评、学术规范、 学术制度等公共学术话题。整个学术环境建设好了,各个学科的发展才能更快。   2005年元月五日   (《社会科学报》2005年1月13日发表时有删改,标题为《四个字:坚持到 底》) (XYS2005011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