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当今学术期刊之怪现状   雨茂   中国文化是重整体思维的,当然有它的优点,但不足也是明显的,我不想纠 缠于这个问题,只是从一个侧面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就拿“以人为本”来说吧, 这本不是什么新名词,古代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就讲过相同意思的话,只是没有当 下这样流行罢了。今天,以人为本被写进官方的文件里,沉浮于主流媒体间,出 没在各级领导的口舌上,然而令人奇怪的是,人们在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似乎 有意在“务虚”,只是从国家的大政方针上谈,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上谈,从 个别大人物的言行举止上入手做文章,但在我看来,如果不具体化“以人为本” 中的“人”,不守住其中的“本”,以人为本仅仅就是一个漂亮的口号,或者只 是水中月、镜中花,好看却并不实用。   要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首先必须细化其中的“人”,这个人应是具体的人, 比如农民、工人、学生、作者、教师、顾客、患者、乘客等;其次是必须守住 “本”,这个“本”应该是立足人性闪光和人文关怀,并有一整套与之辅助的明 细化条款做基础的。照我看来,以人为本就是把具体对象的人放到“根本”的位 置上并给予具体关怀。   学术期刊的“本”在哪里,当然是广大从事学术研究的人,还有少数不从事 学术研究但却关注它的读者,从这一点看来,学术期刊的“本”并不大,因为受 众并不多,除了为发论文,没有多少人愿意光顾它,然而就是这一点点的“本”, 学术界的一些人也没有用心去维护。在此我细数当今学术期刊之怪现状为佐证来 谈这个问题。   一、不理不睬没商量。   几乎所有的学术期刊都有这样的规定:“由于人力有限,来稿一律不退,请 自留底稿。三个月后,若未接到编辑部稿件采用或备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是比较模糊的,三个月的期限是从编辑部收到稿子算起呢,还 是从作者寄出稿件算起呢,如果照前者,作者怎么知道稿子什么时候到呢?要知 道中国邮局的效率实在是不敢恭维的,我曾经有一封从兰州寄来的信,三个月以 后才收到。在普遍采用电子文档和打印文稿的今天,编辑部不退稿倒也对作者没 有什么损失,但你收到稿件后总得先言语一声,稿件是否通过一审或是二审也要 随时通知作者,在互联网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台湾和国 外就是这么做的,大陆为什么就做不到这一点呢!难道真的是“人力有限”吗? 以我所在的学校为例,文科学报有常驻编辑八名,编委二十余人,一年就编六期 学报,人手真的不够吗?我发现几乎所有的学术期刊都拒绝承担义务,只享受权 利,但却处处限制作者的权利,比如一致反对作者一稿多投等,编辑部既不退稿, 又不及时通报稿件处理情况,凭什么反对作者一稿多投呢?现实的情况是,如果 作者不一稿多投,他们点灯熬油和辛苦就会白费。   二、增刊、专刊遍地是。   所有的学术期刊都说自己人力有限,但许多学术期刊都热衷于大办增刊、专 刊,尤其是一些稿源充足的所谓核心期刊,编辑部都把此作为创收的手段。学术 期刊是公共资源,不是谁家的自留地,利用学术资源去创收,有公器私用之嫌, 实在让人匪夷所思,这也是中国特色吗!既然人力有限,为什么不把有限的人力 用在正刊上,专心致志办好刊,一心一意出精品,从而保持刊物的“可持续发展” 呢!办增刊、专刊就有人,办正刊却没有人了,岂非咄咄怪事!足见学术期刊的 人力不仅不“有限”,反而还有富余嘛!从前的学术刊物一直是清苦的地方,许 多人并不愿意去,但现在都成了香饽饽,成了肥缺,人人都争着往学术期刊编辑 部里挤,以能够把持一个或几个学术期刊为荣,做不了主编、副主编,做编委也 行,导致许多有影响的学术期刊的编委会人满为患,到定稿的时候,互相扯皮, 乌烟瘴气。一些教授的名片上除了印上各种行政职务外,就是大量实名的、挂名 的主编、副主编、编委等,除了炫耀于人之外,主要是因为这些名头能够他们带 来各种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好处。   三、要钱如张血盆口。   学术期刊受众有限,收取一定的版面费可以理解,这也符合国际惯例,但万 事都得有个章程,有个标准,不能由着编辑部想要多少就是多少,物价部门也要 出台相关规定并监督其执行。比如根据刊物的等级确定一千字的收费标准,违反 此规定如何处罚等。但现在编辑部的收费情况十分混乱,给各种学术骗子和学术 腐败分子以可乘之机。一篇文章的版面费少则数百元,多则几千元,还有的上万 元,请问收费的标准何在?这不是为各种学术腐败大开方便之门吗?一些刊物的 主编、副主编还有编委们富得让人羡慕,到那儿都被人们捧着、供着、围着,请 问他们是成龙,还是张曼玉!在“学术行政化”的今天,权钱交易盛行,许多学 术刊物奉行的不是学术至上、读者至上的思想,而是奉行“官本位”、“钱本 位”,利欲熏心,打着学术公平的大旗干着为自己谋福利的勾当,一些所谓的核 心期刊上,充斥的是大量的“关系文”、“黑金文”,说实话,这些文章连学术 泡沫都没有资格叫,只能叫文字垃圾,就是这些文字垃圾,并不妨碍某些人谋求 学术地位,甚至升官发财。   四、抑弱扶强倒着来。   人们都知道,中国目前存在着严重的东西差别、城乡差距、行业收入不公的 现象,但局外人并不知道在学术界还有更严重的学术不公和收入差距悬殊的现象, 我曾在西部一所重点大学听一位工科教授讲,他们同事之间有的年收入5万,有 的是50万,差距达10倍之多。有关系、有行政职位的可以轻松获得课题费,有的 人一年甚至同时获得好几项国家级、省部级、校级课题资助,大多数人只能靠边 站,拖家带口地过着困苦不堪的生活。在许多人眼里,大学教师是荣耀的高收入 人群,岂不知相当多的大学教师不得不为生计奔波。同样是大学教师,有的人名 车开着,公车坐着,有的人连买一辆自行车都要计划周全。   中国文化是同情弱者、关爱弱者的,扶弱济困、除暴安良是传统文化中大书 特书的侠义精神,但中国的学术期刊却是倒着来的,抑弱扶强,愈是强者,愈要 扶持,愈是无名鼠辈,他们愈要敲骨吸髓地盘剥。比如许多学术期刊都规定,硕 士生或是博士生导师发表文章不仅不交版面费,编辑部反而会给他们稿费,一般 的学者,还有广大在读的硕士或是博士生们发表文章是一定要交版面费的。其实, 无论是硕导还是博导,他们都有大量的科研经费可供报销,他们是不会在乎那一 点版面费的。一般的学者几乎没有科研费用或是很少有,在读的硕士生或是博士 生有科研经费的人就更少了,很多人出版面费都必须从生活费和书报费里抠,学 术期刊难道不是在涸泽而渔吗!因为这些人才是急需扶持的学术希望,是中国学 术的未来,而我们的学术界却在让他们在体会生活艰难的同时体会学术的艰难和 不公,这不是在让这些人憎恶学术、远离学术吗!局外人是很难理解这些普通的 学者在生活与学术之间艰苦抉择的心境的。   还是回到上文探讨的问题,在学术工具化的今天,我希望广大学术期刊的主 事者们真正回到“以作者、读者”为本的立场上来,从学术良知出发,奖励学术 先进、扶持学术后进,要让广大作者和读者对学术期刊产生认同感,有一种被尊 重、被关爱的主人翁意识,而不要像今天这样,只有写论文或是要发表论文才想 到学术期刊的存在。 (XYS2005121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