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读“新语丝”网站文章二月有感   一位普通高校老师   早两年前就听说有个“新语丝”网站,但真正开始经常浏览是近两月的事。 二个月下来,也做了一些思考,一些想法,有些不吐不快的感觉。因此,把它发 给方先生,希望把它挂在网上,看看能否有些共鸣。   1、“诊病”、“开方“和“治病”   喜欢看热闹不知是否是中国人的天性,特别是看别人出丑的热闹,我感觉 “新语丝”网站好像提供了这么一个场所。由于不像在商品买卖的打假中有买主 和卖主,或者现实争吵中有双方当事人,这里只是独角戏;有时则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因为信息往往是不对称的,因此大多数读者有时被蒙在鼓里,不知 真相,很多事情最后就不了了之。   本人有个想法,就是建议方先生把新语丝办成“诊病”、“开方“和“治病” 的平台。在得到有关情况后,可以直接发给当事人所在单位和事情相关的部门, 署上方先生真名。希望他们作些调查,然后把真相公布。现在有个信访制度,也 是中国特色,根据规定,对署有真姓实名的信件,相关部门要求作出答复。可以 把这个答复公之于世,这样相关单位想必也不敢太回避矛盾。   举个例说,最近的“潘建伟”事件,就可以直接反映给财政部和中科院等单 位的信访部门或纪检机关;同样对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人员作假事件,可以直接给 国家自然基金会,基金会也有严格的管理条例,想必他们会非常感谢你的举报。 对一些“有去无回“的信,也可以把这个消息公布,并向更上一级去函。虽然这 样做不一定每件事都会有结果,但至少会比“隔山喊话”好一些。   此外,“新语丝”登出的文章,有些是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不是针对个别人 的。建议对这些问题能够引导海内外的读者共同进行探讨,然后形成一些建议, 署上主要建议者的姓名,作为建言献策,我想有关部门将非常乐意看到这样的意 见。   2、规范文明用语    在网站上经常看到一些夸大、恶意的词语,很有些像改革开放前的大小 字报。此外,在没有充分的证据前,不要使用“剽窃”等词语。是“模仿”的就 用“模仿”,是“抄袭”就是“抄袭”。虽然方先生指出有时“只是程度不同”, 但是既然祖先给我们创造了用于表述不同程度的词汇,我们也应该“严谨”地加 以使用,不要任意夸大。    对一些使用恶意、骂人词汇的文章,建议方先生退给作者,使用文明用 语后再行刊出。   3、研究生培养   最近有不少关于研究生培养的文章。中国研究生培养制度的恢复虽然已经有 20多年了,但真正有一定规模的招生还是没有多少年的事。80、90年代主要以硕 士生培养为主,质量普遍高于国外,这也是有目共睹。这其实也不完全是那时制 度好,而是人数少而精。在新的形势下,针对新的情况,出台了各种改革的措施, 虽然用意很好,有的确有矫枉过正的情况。新语丝的读者很多在国外,有着海外 的经验,对发生这些事情的原委可能也不完全了解,因此也谈点本人的看法。   (1)关于导师。目前在网上,存在把个别导师的一些不良表现普遍化的倾 向。凭良心说,虽然业务水平有高有低,中国的大多数导师还是非常敬业的,至 少在我接触的圈子中如此。事实上,我们习惯于将中国的事情直接和英美或其它 发达国家直接比较,研究生培养也是一样,其实这显然是不公平的。我认为,中 国的导师们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平均而言,应该远在其它国家之上(日本、韩国 等亚洲国家可能相似),因为他们既要争取经费,又要做研究,还要化大量的时 间帮助学生修改文章(有时花的时间比自己写还多),特别是都在争取英文发表 SCI。此外,博士生学习时间(3年制)普遍短于国外,而且还有不少课程学习, 因此比较而言,用于研究的时间更短。但毕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的已经要求在 答辩前有2篇SCI论文被接受。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学生晚上不加班加点,怎么 可能做出论文呢?如果经常看不到学生晚上在工作,我有时也会生气。其实,在 国外的研究生,也何尝不是废寝忘食?   (2)毕业要求。现在大家对要求学生发表多少论文才能毕业存在很多议论。 我觉得学校如果对毕业的基本要求不作些规定,在中国,那往往会使毕业生水平 下降;而做硬性的规定,有时也觉得不合理。事实上,如果没有规定,导师往往 只能让学生时间一到就毕业,因为中国是人情至上。由于现在博士毕业生仍然 “供少于求”,各地都在以各种条件吸引毕业生。大家都急于去工作,无心把研 究做深做透。因此,除著名高校外,一般单位很少有国外研究机构中最有活力的 “博士后”队伍。在国内,高校教师也希望有一支博士生和博士后队伍,成为研 究的生力军。但现在是连“博士生”有时也很不安心研究。作为导师,他们往往 一方面急于争取课题,争取到了又怕做不深,做不透,其中之苦其实不是一般人 所能理解的。   (3)“打工”。其实,要说学生为导师“打工”,这在国外何尝又不是如 此,在海外的朋友应该更清楚。我觉得关键是学生在“打工”过程中是否得到了 指导,在学业上是否有进步,是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导师争取到课题(不论是 国家的还是企业的),只要适合毕业论文研究,学生应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 研究中学习和进步。由于国内基础研究的支持强度较低,具实用价值的技术性研 究较多,因此“打工”的“探索性”可能较国外的少,这可能是现实,但这也是 目前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在这个意义上,导师也是在和学生一起“打工”。   4、“制度的牺牲品”与“作假”。   虽然我完全赞同在课题申请、研究、发表等环节应该光明正大,来不得任何 “作假”。但是,事实上,如果能够把一些规定稍做改动,有些东西也就无须 “作假”了。比如申请课题,在国内,往往是要先有队伍,再有课题,因而在申 请时就会出现一些假冒的“张三李四”。记得在加拿大时,基金申请时明确要求 培养多少名研究生,而这些研究生在申请时并不在实验室,而是在获得课题后新 找;在其它一些国家,往往是申请到课题后再找博士后,也是课题申请在先,招 人研究在后。如果在我们的基金申请时也能这样,一些“假冒”或许也就不会存 在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些“作假者”本身也是制度的“牺牲品”。   因此建议,能否请各位海外的朋友在看到一些被揭露出来的现象后多提些建 设性的意见,并总结各家之长后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如果能够如此,“新语丝” 或许能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中国的科教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XYS20050214)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