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   我国院士制度应该废除   申义民、范甫子   近年来我国院士队伍的急剧扩大,现就其质量等问题提出质疑。   一、评选院士的基本条件   1、有了头衔就好办。众所周知,一旦当上科研部门的院长和所长,按说你 就从政了、工作性质变了,必然脱离你原来所从事的科研工作,专门搞专业管理 工作,就是国家公务员。尽管过去你可能是一名普通学者,成就不大,但现在你 是一名领导,工作没有什么创新,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一般,但因为有头衔却能 轻易地被评为院士。例如有一位研究所的业务处长,由于某种原因被破格提升为 副院长。当了官既有权又有钱(掌管科研经费),你出钱别人帮你干事,出了成 绩你当然是首功了。随之成为某考察队的首席科学家,接着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 中科院院士。   某研究所有一位学者在本单位推荐院士时通不过,因为他不是所长。后来通 过关系调到一个与本专业毫不相干的研究所当了所长,不久他就当上了中科院院 士。当了院士后又回到原单位。   2、领导优先。在评选院士时有一种说法,凡是在科研单位从事业务管理工 作的领导(院长、所长们)评选时优先,其他有成就和实际贡献的科研人员则靠 后。实际情况确实如此。因为这些人组织领导一个科研部门的业务管理工作不容 易,好像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以此类推,凡是搞业务管理工作的领导都可当院 士,那我国的主席、总理、部长们领导全国各部门和省、市,比领导一个研究单 位更大、更复杂,所做出的成绩和贡献也更大。看似行政领导,但也是非常重要 的一项业务管理工作,而且他们也有著述。如要评选,他们的条件和实绩绰绰有 余。如邓小平先生等。   二、选院士的不正之风   1、亲近繁殖和拉山头。在人类社会中都存在着一定的个人关系,如亲属、 朋友、师生关系等。这些关系在选院士时表现特别明显。有一位院士与另一位学 者关系甚密,这是该单位人人皆知的事实。可这位院士为了能使其好友也成为院 士,不管这位学者水平、贡献怎样,竟把某考察队首席科学家的尊称让给了他, 并保荐他为院士,因为这位院士以前是某部门领导,又是全国人大常委,有一定 权威,一经他提名则通过毫无问题。象这样一个考察队竟有两位院士,实属罕见。 使人不解的是既然出让了首席科学家,那么院士也应该出让。事实却不然,因为 院士是终身制,名利大矣!   我们最为常见的是,如果某院士的研究生竞选院士,而这位老院士一定使出 浑身妙计,全力保荐,培植山头;所谓本学科的发展需要接班人,亦表明在我门 下弟子都成了院士,这是多么荣耀的事呀!年龄越大,弟子越多,势力越强,形 成山头,这就是“学阀”产生或形成的根源之一。   2、不择手段。某先生为了自己评选院士能顺利过关,以转让某理事长头衔 给另一位院士作为交换条件。本来这位院士在第一次评选时对他的学术“理论” 问题有看法。可这位院士官迷心窍,信以为真,竟在第二次本单位初选中和在院 士评选大会上全力保荐。然而后来一旦这位先生当上院士,转让理事长之事则告 吹。这原来是一个骗局,可谓用心良苦。   2004年4月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专访打击学术腐败斗士方舟子等,他 们揭露我国知识届学术腐败也很严重。学者、科学家应该是社会的良心。大家之 所以那么相信科学家,就是因为把他们当作追求真理的人。他们不能披着皇帝的 新装招摇过市。   三、院士评选只重视论著,忽视有实际贡献的成果。当了研究所的领导,这 仅是评选院士的前提条件,但最好还要有自己已出版的论著,以显示自己的理论 水平。为了能评上院士,某先生在学术上搞“花架子”,装门面。从他当所长的 那天起就梦寐以求要当院士。因为有了权和钱(掌管经费)就好办。在几年内组 织一批人先后编写了四本书,以此作为评选院士的资本。然而这四本书的资料和 数据全部抄来,利用别人的成果加以描述,编辑而成,自己并没有独自深入研究 的成果,而且还有许多错处。书名为《1997、1999、2000、2002年中国区域发展 报告》,共44章,合计约150万字,有10多人参与编写。书中绝大部分内容是别 人所写,而他本人只写前言、后记,或写一章、或挂名与别人合写一章,但也不 是他主要执笔,全书他写的份量极少。书名是他摆在首位,并写上“著”。不干 实事,大量工作是别人所干,多贪婪!这是什么学风?历来书的出版,著和编是 有区别的,这套书能算是“著”吗?为了抬高其身价,还把好几位院士写为顾问。 如此几本书竟通过了院士们的评审,真不可思议。   四、院士是否越多越好、越能体现国家的科技实力。由于院士在我国是代表 最高科技水平称号,被神化,又是唯一的终身制,而且待遇丰厚,好些人孜孜以 求。院士人数越来越多,仅一个规模中等的社会公益性研究所就有中科院院士和 工程院院士共12名。现两年一度的院士选举又开始了,这个所又有数人报名,而 初选人员已定。好象一个研究所院士越多就越能体现这个所的科研水平高、成果 多、贡献大。笔者认为并非如此。对此,社会自有公论。不过在申请国家大课题 和基金课题时,院士多的单位吃香。有些无院士的单位则外聘院士,不论其专业 是否对口,把他当成神,以抬高单位身价。   有人说中国有13亿人口,就是几千、上万,甚至更多的院士按人口比例也不 算多。前几年除中科院院士外,新增了工程院院士。既然这两个部门设立了院士, 为什么不能设立社科院、文学院、艺术院和体育院等部门的院士呢?这些部门有 不少精英做出的成绩和贡献并不比中科院某些院士差,甚至还要强。如经济学家 薛慕桥、吴敬琏等。特别是体育界有不少人获世界冠军和奥运会冠军,真是为国 增光,让中国人扬眉吐气。上述这些部门的经营与我国科技界的院士相比并不逊 色。   五、身兼院士和领导能双管齐下发挥独特作用吗?   中科院院士黄秉维曾被选为全国人大常委,自从当上常委后,各种各样的事 情接踵而来,一年内至少花去半年时间无法搞科研。后来他决定辞去这一职务, 辞职后他告诉人们,这样一年可腾出170多天来从事研究。北京大学有一位校长 一面当校长,一面指导研究生,结果两头都没有做好。《中国老年》杂志发表文 章劝他把校长工作干好,放弃科研工作。我们科技部的徐冠华部长,你还在从事 遥感研究吗?中科院路甬祥院长你不但是院长,而且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你还 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在进行科学研究?王选院士说得好:“我有创造力时无任何头 衔,我没有创造力时头衔纷至沓来。”这就是院士制度的弊病。   本来在美、英、日、德等发达国家没有设立院士这一职称,而在我国却很盛 行。但君不见中国大陆至今还无人问鼎诺贝尔奖。真可谓“没有战功,但却有战 斗英雄,没有检讨只有表彰”。   我国正在向国际接轨,各方面向国际规则靠拢,既然科技发达的国家没有院 士制度,中国为什么还要保留?如果保留下去不但不能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进一 步发展,反而会变为滋生学术腐败的温床,会阻碍我国的科技进步。   2005年8月10日 (XYS20050814)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