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庞加莱”纷争 2006年09月13日新民周刊   争论没有得出结果,也似乎不会得出结果。   撰稿/李泽旭(记者)   在陈景润关于哥德巴赫猜想“1+2”的证明引起全国乃至世界轰动之后的这 40年,中国的数学界似乎沉寂了下来。   6月,一个来自中国数学界的消息令国人着实激动了好一阵,哈佛大学教授、 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宣布,在美、俄等国科学家的工作基础上,中 山大学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数学家、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曹怀东已经彻底证明了庞加 莱猜想。   然而,随之而来的国内外质疑之声无疑把此事变成了一个数学界的江湖纷争。   丁伟岳炮轰丘成桐   就在中国数学家彻底破解庞加莱的消息在国内媒体热度稍有降温之时,9月1 日晚,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丁伟岳教授在新浪BLOG开博, 第一篇博客《庞加莱的困惑》将矛头直指丘成桐。   丁院士在博客中说,“使我惊讶的是,丘成桐教授是几何分析公认的世界级 权威,他不会不知道当时国际上许多数学家认为:俄国数学家佩雷尔曼已经解决 了庞加莱猜想。他的宣布似乎是在与众多的同行背道而驰。”   丁伟岳为此引用了国外媒体的相关报道。“国外媒体的报道则迟了许多,而 且显然同国内媒体大相径庭。7月21日,华尔街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说,数学界普 遍认为著名的庞加莱猜想已经被俄国数学家 Grigori Perelman所证明。其中最 为令人吃惊的是引用了美国著名数学家Milnor的话,把《亚洲数学杂志》发表曹 怀东和朱熹平的论文,自称为庞加莱猜想的 “完全证明”这件事,说成是在成 果归属问题上扔出了一把“猴子的扳手”(故意搅乱局面之意)。过了两星期,美 国数学会会刊《Notices》发表文章说,对于庞加莱猜想的证明数学界正在形成 一致的意见,多数人认为佩雷尔曼的证明是完全的和正确的。文章中明确对于新 华网的两次报道(英文版)表示了不同看法,同时对于曹和朱的论文是否经过严格 的审查表示疑问。”   国内媒体报道称,庞加莱猜想的证明过程中,中国数学家的贡献占30%,美 国数学家汉密尔顿的贡献在50%以上,提出解决这一猜想要领的俄罗斯数学家佩 雷尔曼的贡献在25%左右。   针对8月22日国际数学界大会的开幕式上,国际数学家联盟宣布授予佩雷尔 曼“菲尔兹”大奖这一事实,丁伟岳对这一百分比的确立提出质疑。   丁伟岳的博客文章引起的轰动似乎不亚于3个月前庞加莱猜想被中国数学家 破解这一消息的发布,访问量在10天后已经达到22万余次。   随后,丁伟岳在9月6日针对网友对其博客的质疑再次发表博客称,“我认为, 严肃的科学问题应当在学术界内部进行讨论或辩论,而不应求助于媒体或任何外 界的力量,这是一个科学家必须遵循的科学规范。正如邹承鲁院士指出的:‘用 召开记者招待会或类似方式宣布对自己工作过高的、甚至是完全不符合实际的评 价,是一种极不严肃的做法。’我也希望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帮助科学家遵守科学 规范,而不是破坏它。”   7日,丁伟岳在博客上解释了为什么要提出百分比的问题。   他认为“百分比”问题之所以重要,首先是因为这种说法已经损害了我们的 国际形象。《纽约客》的长篇文章首先报道了这种说法:“到了2006年6月初, 丘成桐开始公开宣扬曹和朱的证明。6月3日,他在北京他的数学研究所举行了一 次新闻发布会。研究所的常务主任试图解释曾在庞加莱猜想问题上工作过的数学 家们的贡献的比例,他说,‘哈密尔顿的贡献超过50%;佩雷尔曼大约25%;而中 国人,丘成桐,朱熹平,和曹怀东等大约30%。(显然,简单的加法有时候也会难 倒甚至是数学家。)丘成桐补充说,‘考虑到庞加莱猜想的重要性,中国数学家 起了 30%作用绝非易事。这是非常重要的贡献。’”   丁伟岳称,在《纽约客》文章发表以后,他收到了一位在美国某大学任教的 中国数学家的电子邮件。这位数学家告诉丁伟岳,他的一位美国同事看了这篇文 章后问他:丘成桐是不是因为中国政府的压力才把功劳归于中国数学家的?他向 他解释情况不是这样的,但他很担心许多别的外国数学家也会这样想。   《纽约客》说了什么?   到11日晚,丁伟岳新浪博客的访问量已达28万多,网友留言中批评与赞誉交 织在一起。有人质疑,他为何在3个月后才提出这一质疑?这是不是对丘成桐炮 轰北大的一种反击?   但是,不管如何怀疑丁伟岳的动机,质疑中国数学家完全破解庞加莱猜想的 并非他一人,其中被他所提及的《纽约客》的文章便是众多质疑声中一个重磅炸 弹。   8月21日出版的《纽约客》杂志刊发了一则关于庞加莱猜想的长篇报道,题 为“流形的命运——传奇问题以及谁是破解者之争”。报道的第一作者是美国哥 伦比亚大学新闻系教授娜莎,曾写过《美丽心灵——纳什传》一书。   文章作者通过大量采访报道了数学界围绕庞加莱猜想和几何化猜想的争论, 其中着墨最多的是两位数学家。一位是因破解两个猜想而闻名于世的俄罗斯数学 家佩雷尔曼;另一位是挑起争论的美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文章中一幅插图点明 了主题:图中佩雷尔曼站立着占据了画面的一大半,脖子上挂着一枚菲尔兹奖章; 而左下角的丘成桐板着面孔用手牢牢抓住那枚奖章。   在娜莎的笔下,丘成桐被描述为一个追名逐利之徒。纽约大学石溪分校数学 系教授安德尔森说,“丘成桐想要做几何界的国王。他认为一切都应当出自于他。 他不喜欢别人侵入他的领地”;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教授斯德洛克说,“他做过 辉煌的事情,也为此得到了辉煌的荣誉。他拿到了所有的奖。在这个问题上他好 像也想捞一把,我感到这有点卑劣……”   文章的作者称对佩雷尔曼的采访是其首次接受的采访,文中写道:“当被问 及他是否看过曹和朱的文章时,他回答‘我不清楚他们做了什么新贡献。显然朱 没有十分明白那些推理而又重新做了一遍。’至于丘成桐,佩雷尔曼说,‘我不 能说我被侵犯了。还有人做得比这更糟。当然,许多数学家多少是诚实的,可他 们几乎都是和事佬。他们容忍那些不诚实的人。’”   《纽约客》的文章发表后,在数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其中,几位接受过她 访问的数学家很快站出来表示不满。纽约大学石溪分校的安德尔森在一封澄清信 中说,娜莎文章扭曲了他接受采访时的本意,“我明确告诉过她,当时我做出的 评价不过是出于猜测,没有事实根据。我从来没有允许她这样引用我的话”。   麻省理工学院的斯德洛克则在其澄清信中说,“《纽约客》杂志上的文章让 我,以及其他接受娜莎采访的人一样,感到震惊与愤怒。娜莎在6月参加了丘担 任大会主席的国际超弦大会后,设法让我相信她对丘成桐非常崇拜,询问我对于 他的活动的看法。我告诉她,我很仰慕丘在支持中国年轻数学家,以及改变中国 学术界的腐朽现状所作的努力。我告诉她,有时候我觉得他的处事方法值得商榷。 特别地,我告诉她,至少在我眼中,丘不注意保护自己,过于特立独行,而把自 己暴露在敌人面前。如同她文章中所写的那样,她有意歪曲我的陈述,并且不可 原谅地加以杜撰。与大多数人一样,丘也有自己的缺点;但是大多数人无法比拟 的是,他的高尚品德远远超过他的缺点。不幸的是,娜莎用我的话来支持她的反 面论证。为此我无法原谅她。”   一个本应纯净的数学界,因为庞加莱猜想似乎演绎出一场江湖英雄榜的纷争, 数学家、媒体纷纷卷了进来,争论没有得出结果,也似乎不会得出结果。本刊曾 试图联系丘成桐教授,希望得到他对这些质疑的回答,丘成桐似乎对这场江湖纷 争已不感兴趣,并未做出反应。 (XYS2006091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