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菲尔茨”反击“普利策”   丘成桐正面回应“庞加莱风波”,要求《纽约客》道歉   东方早报 9月20 日 记者 陈怡   记者昨天从丘成桐的学生、现浙江大学数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克峰处获悉,哈 佛大学教授丘成桐在前段时间对国内外舆论关于“庞加莱猜想封顶”事件沸沸扬 扬的报道保持沉默之后,于美国东部时间9月18日,即北京时间昨天,在波士顿 采取了正面回应行动:通过其代理人——波士顿Todd & Weld LLP事务所的 Howard M. Cooper律师公开发表声明表示,由2006年普利策奖入围者、《美丽心 灵》作者Sylvia Nasar与另一作者David Gruber共同发表于2006年8月28日《纽 约客》上的文章《流形的命运》对其构成了人身诽谤,要求作者和《纽约客》杂 志对此作出郑重更正并道歉,否则将诉诸法律解决。   “在对我个人名誉的伤害进行弥补之外,我们希望通过这一行动也能将事件 对数学界本身的伤害减小到最低程度,因为在过去这段时间里,该领域内的人已 被舆论以讥笑的语言描述为‘好争斗而不是互相合作、富有竞争心却不善组织’。 来自国内外最重要的研究机构的数学家们都惊骇于这种对我们专业领域的通俗小 说化。”   丘成桐代理律师在给《纽约客》的三位当事人(另一位为“事实核对者” Jessica Rosenberg)的信中指出,Nasar在给丘成桐的电子邮件中,以自己对 “使物理和数学再次结合”(丘成桐组织在北京召开的超弦国际会议正是希望将 物理和数学领域的研究相结合)的兴趣和她对史蒂芬·霍金高度赞扬丘成桐的深 刻印象为由,欺骗性地隐瞒了其采访的真实意图。在Nasar写作该篇报道的三个 月中,丘成桐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将要对其文中关于自己想要篡夺俄罗斯数学家 佩雷尔曼研究“庞加莱猜想”成果的公开指责作出回应,“恰恰相反,期间没有 任何关于成果的争夺战。”许多接受Nasar采访的学者也表示他们被欺骗了。信 中还引用了密歇根州立大学一位教授的话,将Nasar的报道与《纽约时报》臭名 昭著的杜撰作者Jason Blair的文章相提并论。   丘成桐自1987年起任哈佛大学教授,曾在1982年获得数学界诺贝尔奖——菲 尔茨奖,并于1997年因其“像拓扑学、代数几何学、广义相对论和线性理论一样 给数学领域的多样化带来深远影响的成就”获得美国科学界最高奖——国家科学 奖。他的工作富有洞见地结合了两种不同的数学方法,并由此引导了几个长期存 在的重要数学问题的最终解决。   据悉,丘成桐这一公开信中的声明细节将于美国东部时间9月20日中午,在 http://www.doctoryau.com/(丘成桐的英文名为Dr. Shing-Tung Yau)网站上 向所有对此问题感兴趣并事先预定的人们公开发布,登陆步骤也将在该网站上公 布。刘克峰向早报记者表示,此前丘成桐对此事表示沉默是因为他正与其夫人为 庆祝结婚三十周年而外出度假。   事件回放:   最近国内数学界争论的开端,也许可以上溯至1996年丘成桐最初回国推动 “瑞奇流”研究的时候。当时包括丁伟岳在内的一些院士出于对发展中国数学的 不同想法对丘成桐的建议表示强烈反对,但今年,丘成桐指导的青年数学家朱熹 平和曹怀东正是采用该方法成功论证了“庞加莱猜想”中佩雷尔曼没有解释清楚 的部分。   北大数学研究所所长丁伟岳于今年9月2日创建了个人博客,相继在其上发表 了《庞加莱的困惑》、《为什么要提出百分比的问题?》等文章。有人质疑其作 为一位数学界专家、学者,采取这样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是否不 够恰当、有违学术道德,丁伟岳在9月6日的博客日志上表示,“开这个博客当然 不是‘为了攻击一下丘’;各种大家关心的问题,如果我觉得有必要表示意见, 都会和大家交流。而且,我不认为与丘成桐教授有不同意见,根据事实提出我的 批评,就是一种‘攻击’。”   之前也有人提出,丘成桐将舆论焦点引向他与北大的矛盾是转移公众对“庞 加莱猜想封顶”事件的视线,刘克峰认为这种说法完全没有考虑事件的先后、因 果关系。“事实上,丘先生最早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谈及他对北大的看 法是在今年1月,但后来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那篇报道没有及时发表出来。但 ‘庞加莱猜想封顶’事件在国内真正被热闹地报道远在丘先生接受那次采访的半 年之后。刘克峰表示,相反,他倒是感觉有人刻意借“庞加莱猜测封顶”事件中 伤、诽谤丘成桐,甚至连作为丘成桐学生的他本人也受到了相关影响。8月25日, 本报曾在专题《庞加莱的灵光,此刻炸开了吗?》中刊出刘克峰对该事件的看法, 刘克峰在其中提到“佩雷尔曼是个犹太人,美国许多主流媒体都是犹太人办的, 对犹太人很支持,这也体现了犹太民族的团结。”亲历这一采访的记者本人明确 记得刘克峰当时表达的意思是:比起犹太民族,中国数学界实在不够团结。但据 刘克峰说,这一价值立场完全客观的表述,事后却被人具有倾向性地用含有种族 歧视色彩的语言,翻译成英文在他所任教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国外数学界中 传播,引起了他的犹太同事们的误会。“对中国数学界的这种内讧,我真的感到 很痛心。” (XYS2006092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