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再谈丘成桐教授的学术不端行为——兼答网友质疑 亦建言 9月27日新语丝登出的文章中,有溪桥网友和noboru网友对本人文章的评论。首先,笔 者对从动机上质疑、抹黑批评者的行为感到遗憾。新语丝上《“动机论”批判》一文说 得好:“因为回避真假对错的本质问题而动辄追问动机,就像人们不去追查《皇帝的新 衣》那两个骗子的责任,却去责问那个说真话的孩子‘为什么要说真话让皇帝出丑’一 样,只会扼杀正义,戕害学术!” 网友的部分不涉及症结问题的看法,笔者持保留态度,但不予反驳;但也有一些需要指 出的问题。笔者认为: 第一,AJM对其审稿程序有公开说明:“High standards will be applied in evaluating submitted manuscripts, and the entire editorial board must approve the acceptance of any paper. ”因此,对“任何一篇文章”都必须有“所 有编委”的同意才能接受。溪桥网友有意或无意地混淆了编委和审稿人所发挥的不同作 用,并有意或无意地把审稿狭义为理解对稿件正确与否的评判。然而审稿人负责对论文 中的专业性问题进行审查,关注的是对与错的问题,并不需要关心稿件是否发表;编委 才要考虑某篇稿件是否可以接收发表,某一期上刊登哪些论文。丘成桐教授也讲AJM的 论文是否发表要考虑内容、对错和是否抄袭等因素(自《北京科技报》的采访)。于是 才会有“the entire editorial board must approve the acceptance of any paper ”的要求。 第二、丘成桐教授在《北京科技报》上的原话讲“论文只有在所有编委全部审定通过以 后才可以发表,只要有一位对文章有疑问或者反对,这篇文章都是要被打回的。”偏偏 溪桥网友就看到了“只要有一位对文章有疑问或者反对,这篇文章都是要被打回的。” 于是说笔者没有提出哪位编委反对的意见。但笔者提供的证据,证明的是曹、朱的论文 没有“编委全部审定通过”就发表了,难道现在没有提供有人反对发表的证据就能够说 明“编委全部审定通过”了吗?何况Brent教授说了:“There was no paper or even abstract attached, so it's not clear on what basis the editors were meant to comment.”您什么都没有给编委提供,让编委提什么意见呢? 第三、溪桥网友认为“如果曹朱两人的论文是应该通过的,事情就是‘丘成桐教授违反 程序通过了一篇应该通过的文章’”。笔者认为曹、朱的论文是否应该通过是一个仁者 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比如有人认为这是第一次给出了关于庞加莱猜想和几何化猜想 的完整证明;也有人认为数学家们对Perelman工作的补充,只是验证Perelman的理论, 已经不再具有原创性;也有人认为在国际数学界就庞加莱猜想形成一致意见的环境下, 在Kleiner和Lott的文章已经公布在预印本网站、田刚和Morgan的文章部分提交给Clay 研究所的局面下,抢先发表一篇关于庞加莱猜想的证明文章会有抢功之嫌。但是,请不 要把如此重大的问题上轻率地推给笔者,这本应该是AJM的编委们考虑的问题。重要的 是,笔者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学术就更应该遵守制定的规则。对于规则的破坏 ,实际上是腐败滋生的根源。何况在庞加莱猜想这样重大的学术问题上违背了规则,难 道不应该置疑吗? 第四、noboru网友也东拉西扯了一番。事实上,笔者以提供确凿的事实和材料为主,也 做了一些评论。但凡是看到New Yorker的报道(丘公开信未质疑评审问题的报道)、 Brent教授的回信、AJM的网页、美国数学会的会志和《北京科技报》报道的人们,只要 怀着一颗公允的心,就不难得到同样的结论:丘成桐教授未按通常程序通过曹、朱的论 文,并对数学界和公众说了谎。笔者认为学术上的规范、学术的道德和学者的信誉都是 超越国界的,在科学界大家遵循着共同的准则,谁破坏了这个准则谁就必然受到质疑。 但是笔者无法强求丘成桐教授如何如何。损害学术声誉和信誉的事情是丘成桐教授自己 做出的;是要坦诚面对、真心补救,还是要自恃权威、对事实掩耳盗铃、对批评置之不 理,也由丘成桐教授自己决定。换句话说,是否会如noboru网友所说“批倒批臭”,主 动权不在别人,在丘成桐教授自己。 最后,笔者再次重申,对于内地高教和学术问题的批判,不应该成为丘成桐教授回避自 身学术不端的护身符。多数人都可以把内地的高教问题和丘成桐教授自身的学术不端问 题分开来看;但总有人刻意把两件事情混在一起,所以当有人批评丘成桐教授自己学术 不端时候,丘成桐教授和一些人就可以质疑批评者的动机,称批评者是“文革作风”。 仿佛批评了学术腐败,就成了不能被质疑的完人。笔者依然希望丘成桐教授正视批评, 给予回应。“迷途知返,往哲与是;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XYS20060929)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