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从杨曾宪遭遇“擅自修改”说开去   陶世龙   2006年3月17日收到杨曾宪先生发来的《“学术警察”不能用偷来武器执法》 一文,说的是他发现《光明日报》 2005年12月12日发出的《"学术泡沫":学术难 以承受之"轻"》中,有两段文字“太像拙见了”。引有文字作为证据,是中国政 法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郭世佑教授在接受记者访谈时讲的话。杨先 生由此而有感:“先天缺教,后天失范,造成了眼下整整一代学人的悲剧。”也 正符合我对当前学界问题观察所得,(参见《再读潘知常》)当即在五柳村发出。   三天后又得杨先生来信,说:“事情有变化,变成记者抄袭了”。附有《杨 曾宪就“郭世佑涉嫌抄袭事件”致“曹建文”的信》,原来这位记者在信中承认 是他“擅自处理和引用您的著作不当”但与郭教授无关。信的全文见下:   “杨老师:   您好!首先向您致以真诚的道歉!   我是曹建文,就是光明日报《学术泡沫:学术难以承受之轻》的采访记者。 那篇文章出现的有关郭教授的言论是因为我擅自处理和引用您的著作不当而导致 的,在郭教授发给我的采访原文中并无这样论述,(郭教授发给我的邮件可以证 明)我希望能跟您联系上。   最后我还是要对您和郭世佑教授致以深深的歉意!”   杨先生说:“我无法验证这封信的真伪,但还是写了回信。”   当即在网上搜索,姓名为“曹建文”的有好几位,但确有一位是光明日报的 记者,发过不少报道,这封致杨先生的道歉信,我相信是他写的,虽然他把责任 全归于己,也许有点过分,因为这样的报道,恐怕还得经有关编辑审定才能发出。 但不管是谁的责任,这篇报道是被人“擅自处理”过是事实,曹先生能承认这一 点,在当前是了不起的勇敢行为,应该肯定。   因为这种“擅自处理”由来已久。早在2000年元旦,中共中央党校李书垒教 授,就因他的一篇文章被擅自处理“不禁怒火中烧”。事见他的《文化危机中的 知识分子职业--答采访者 》一文所记述,摘录如下:   问:那么2000年的1月1日你是怎么度过的?   答:新千年我遇上的第一件事就是一件坏事。这天上午我读到了前一天的 《北京青年报》,上面刊有我为该报写的一篇文章,读后不禁怒火中烧。编辑删 去了几段重要的话,使文章的前后逻辑不连贯了,有些地方读了真是不知所云。 最恶劣的是编辑将文章的题目作了完全违犯我原意的改动,并且以特大字号推出。 我文章的题目是 “中与西:四百年的理解与误解”,而刊出的题目竟然是“中 与西:别做梦西化别人”。这就把根本不是我的立场的立场强加给我,违犯了做 编辑的基本道德。一般来说我与传媒合作是比较随和的,如鲁迅所说我没有浪漫 到想到什么地方去随意驰骋,我对编辑的一些不得已的删改历来抱同情态度,但 这一次不一样。我的题目是完全中性的,从任何角度看都不犯任何忌讳,编辑的 改动是完全无谓而轻薄的。一个传媒从业者堕落到随意歪曲作者原意去哗众取宠 的地步,以歪曲作者为手段去行一己之私,这是难以容忍的现象。这几年一直有 人说要警惕西方的“传媒帝国主义”,现在我要说还应警惕我们土生土长的“传 媒流氓主义”。作为一个文化人,我对祖国文化的这种腐败感到难言的羞愧,这 种境况无法使我们在面对世界的时候建立起文化自尊。(原载《战略与管理》 2000年第2期 并在《思想的境界》发出,五柳村于2000年5月4日也曾转发。现据 《思想的境界》文本再次发出。)   这个问题比杨先生的遭遇要严重;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事例,《南方人物周 刊》对何祚庥的访谈,经过刘天时“擅自处理”后,震惊海内外,对何院士的杀 伤力就更大了;到周叶中涉嫌抄袭剽窃的事被揭露出来后,还有人出来威胁。相 形之下,曹先生能面对事实,承认错误,就很不错了,如果他采取什么“三不政 策”,你杨曾宪拿他也没办法,甚至也来个利用关系封杀你,也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尽管我也感到这里面还有些事情不清楚,但无论如何曹先生的信说明这种 “擅自处理”的存在是事实,我估计在中国的一些媒体中,并不是个别现象,很 可能已司空见惯了。因此应该更注意和研究的是,如何从根本上杜绝其出现。特 别是光明日报的背景,大家都清楚,更应该严格要求,否则很难不让人联想:是 不是你们发表的别的报道或文章,也有被人擅自处理而有不实之词的情况呢?   的确,曹建文先生在光明日报发出的反对学术腐败和其他有关建立良好学术 秩序的文章不少,早在2004年9月17日《光明日报》发表过对杨玉圣、张保生等 的访谈《学术研究:从“失范”到“规范”》。 2004年10月13日,又和殷泓发 表了对杨玉圣、曹树基等的访谈《惩戒学术不端维护学术尊严》。 2005年12月 15日在光明日报发表《“学术泡沫”:学术难以承受之“轻”》,学术批评网还 有其他不少网站作了转发。今年以来更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多篇讲述建设精神文 明,学术道德、个人修养的报道和文章,如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1月9日), 执政能力日渐增强执政水准不断提高学术研究(1月25日),不断开辟马克思主 义发展的新境界(1月27日) ,透视道德量化考核(2月8日),2006年光明日报 科学理论指导伟大实践——写在两会即将开幕之际(3月1日),高校要负起建设 和谐社会的责任(3 月13日)从标题的口气来看,就是在给舆论导向。因此,杨 曾宪先生提出:“如果抓学术小偷的‘警察’,却用偷来的‘武器’执法,这就 有些滑稽了。”认为 “我这次没保持沉默,不是为了维权——这几段文字不值 得费神——就是为了揭批这种“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打假”者自己“造假” 的歪风。”即使真的是由于误会,应该可以理解,因为谁也不能担保不存在这种 问题。   写到这里,本应结束,看到在世纪中国论坛上有网名mingwang者在《杨曾宪: “郭世佑涉嫌抄袭事件”中的剽窃者是怎样消失的?》后留言:“这个姓杨的也 太搞笑了,人家记者都讲清楚了,还要花这么口水来论证自己的所谓两段话如何如 何,还要往郭教授身上喷屎.这样的人不是心理变态,就是想凭此出名.真让人生 气!!!!!!!!!!!!”   正如以往多次在揭露出某人学术腐败后总有人来倒打一耙相同,没有别的好 说,就只好说你的动机有问题,什么野鹤、[直言了]一类以维护腐败为能事的人 物均如此,其实应该反过来问一问,你们的动机是什么?其实谁看也清楚,不过 是想阻止反腐败,但这一套看来也不灵了,当即有杨支柱留言指出:“我印象中 杨曾宪研究员比郭世佑教授有名得多,刚才查百度、狗狗,均得到了验证。” “曹建文的问题也不是曹建文一个人的问题。中国的编辑、记者无论是抄袭别人 文章的还是随意篡改别人文章的数量都相当多。杨曾宪先生穷追不舍很有必要, 可以引起社会对于中国大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的讨论。”   这位杨先生说的对,我在这里用加拿大的google搜索,约有14,500项符合杨 曾宪的查询结果,而郭世佑略逊一筹,约有12,300项符合。当然不能仅就此结果 而论,但可以说明杨先生并非要靠郭教授来提高什么知名度。   我也很赞成杨先生穷追不舍,因为如果我们的媒体总是经过某些人“擅自处 理”而背离真实,那就将如李书垒教授所说:“当一个社会的教化只剩下神圣而 空洞的口号与说教的时候,这种口号与说教本身就成了文化腐败的因素,因为它 们脱离了真实的精神生活,脱离了真实的文化修养过程,成了一种虚伪与欺骗。” 成为民族的危机了。   2006年3月20日于加拿大之FREDERICTON。 (XYS2006032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