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浙大樊建人岑可法等人弄虚作假获自然科学二等奖,质疑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 黎江明 最近我们看到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公布的浙大樊建人岑可法等人获自然科学 二等奖的材料(简称材料1),和同样由该办公室公布经鉴定委员会鉴定确认后 的推荐材料(简称材料2),发现两份材料的内容有重大的不同,现附后供鉴赏, 我门并对此提出下列质疑: 1, 鉴定确认的材料是评奖的依据,为什么要推翻材料2?材料1是否经过鉴定委 员会重新鉴定确认? 2, 为什么把材料2中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 成果达国际前沿水平"的评价取消了?而变成"提出一整套独立的,具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学术思想和技术手段---"?这"一整套独立的,具有--- 思想"是如何认定 的? 3, 材料1增加了"创造性地提出","首次采用","首次发现","从本质揭示"的四 项内容,有什么确切的证据?为什么没有列出国际上的评论和引用情况? 4, 材料2中,该项目发表重要学术刊物论文150篇,《SCI》收录60篇和EI收录80 篇, 被国内外正面引用240余次,其中被《SCI》论文正面引用122次。但在材料1 中变成了国内外发表57篇,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中发表28篇;《SCI》收录27篇次 和EI收录30篇次,没有了被国内外正面引用的次数。这不是弄虚作假不打自招吗? 材料2公布以后,王小海提出了质疑,指出获奖人所发表的论文水平不高,有严 重的夸大事实,一稿多投和编造行为(新语丝,XYS20051228和XYS20060103), 并将质疑材料寄给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副主任 白春礼;徐光泽进一步揭露了他们的弄虚作假事实,否定了他们的所谓国际先进 的依据(新语丝,XYS20060521)。 得奖后再编出这个材料1来,删去了王,徐质疑的全部内容,自以为得计,但且 是欲盖而彰,不过,这反而证明了王,徐揭露他们的弄虚作假行为的真实(徐揭 露的内容的主要根据来自浙大热能实验室的网页,现该网页已删改),和暴露出 评奖工作中的虚伪。对王,徐两人揭露的十分简单明显的作假事实和上面所述的 谎报论文篇数等都发现不了,更不要说对项目的水平做出正确的评价了,这种鉴 定委员会起了什么作用?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根据什么让这样一个明显弄虚 作假,自吹自擂的"学术思想"获自然科学二等奖! 我们完全有理由可以推断,这两份材料都出自这些获奖人之手,因为他们都是学 术和行政的当权者(见 新语丝,XYS2006521)。岑可法院士还是国家科技奖励 委员会评委,或许还是鉴定委员会的成员。他们上下一致,所以毫不奇怪,获奖 内容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写,而被揭露造假的国际先进水平,反而变成了世界第一! 如果有人有兴趣去考查其它的获奖项目,或许也会有所"发现"。正如香港《太阳 报》8月8日的文章所指出的(见:参考消息2006,8,10),"诚信破产是当今中 国社会的顽疾,造假之风已遍布各行各业---"。中国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本应 是中国最圣洁的地方,但当今也到处是污泥浊水。一些人(有的还是院士,校 长),为了自身和小集团的利益,可以不择手段,弄虚作假。学术腐败不除,中 国的科技进步和创新从何谈起? 附:材料2,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项目目录 项目名称:工程气固两相流动中若干关键基础问题的研究 主要完成人:樊建人、岑可法、周 昊、倪明江、骆仲泱 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于工程热物理领域,涉及能源、化工、环境保护等技术领域。   自1987年起,在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连续资助下,针对工程气固两相 流动基础研究中国际前沿的一些关键基础问题即气固两相湍流中颗粒和气体相互 作用的机理和数学模型;气固两相流边界层特性及颗粒与壁面传热的强化机理; 流化床高浓度气固两相流动特性;大型电站锅炉炉内气固两相流动、燃烧、传热、 污染物生成、积灰结渣;气固两相分离技术以及含灰气流对换热器管束冲击磨损 和防磨措施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形成了独特而重要的影响,本项目主要完成人被国际 权威著作《Encyclopia of Fluid Mechanics》(流体力学百科全书)邀请将部 分研究成果作为其中一章发表,并被邀请出任国际能源领域SCI检索的重要杂志 《Energy》的副主编,《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的编委,5次担任国际 动力工程会议(ICOPE)主席。研究成果也得到国内外产业界的高度重视,已广 泛应用于大型电站锅炉、水煤浆燃烧、煤泥燃烧、异重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技术 等多个技术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仅对一家应用单位的直接经济效益统计即 达2000万元。   共出版科学专著6部,发表重要学术刊物论文150篇,其中《SCI》收录60篇, EI收录80篇,国际会议特邀报告5篇,被国内外同行正面引用240余次,其中被 《SCI》论文正面他引122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和计算机 软件著作权1项。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达 国际前沿水平。   本项目在工程气固两相流动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重 大的社会经济 材料1,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奖励专栏 >> 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目录 工程气固两相流动中若干关键基础问题的研究 由浙江大学樊建人等完成 该项目系统地对气固两相流动特性进行深入的试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其中包 括气固两相湍流中颗粒和气体相互作用的机理和数学模型;气固两相流边界层特 性及颗粒与壁面传热的强化机理;流化床高浓度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特别是针对 气体-颗粒,颗粒-壁面,颗粒-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关键基础问题,提出 一整套独立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学术思想和技术手段,并成功地将基础理论 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具体工程实践中。 该项目主要研究成果为: 1. 创新性地提出了描述气固两相湍流流动的数学模型(脉动频谱随机颗粒 轨道模型),改进了国内外同类两相流轨道模型的不足,同时创新性地提出了颗 粒群在脉动气流中的阻力系数计算公式,并已应用于工程实际。 2. 通过对气固两相湍流射流的试验研究,从本质上揭示了两相间湍流相互 作用的机理,获得了反映颗粒相湍流扩散作用的关键性参数,为理论模型的验证 提供了依据。 3. 首次采用高精度紧致差分方法对较高雷诺数的气固两相湍流进行了直接 数值模拟。并发展了多种数值模拟方法,包括谱方法和谱元方法,揭示了较高雷 诺数气固两相流拟序结构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4. 首次发现了气固两相湍流边界层变薄和分离点滞后等新现象。运用混沌 理论分析气固两相横掠圆管的传热过程。这些研究成果丰富了人们对气固两相湍 流边界层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推进了边界层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该项目研究成果共有57篇学术论文在国内外发表,其中在《AIChE J.》、 《Energy & Fuel》、《Fuel》、《J.Eng.Gas Turb.Power》、 《Chem.Eng.Res.Des.》、《Wear》、《Energy》、《Int.J.Heat Mass Tran.》 等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中发表28篇,被SCI收录27篇次,被EI收录30篇次。 版权所有: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E-Mail:nosta@mail.nosta.gov.cn 联系电话:010-68511819 (XYS20060927)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