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今年国家科技成果奖中有重复报奖 求是者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公告第30号(二00六年三月三十一日)公布了 2006年度国家科技成果三大奖项的申报名单 (http://www.nosta.gov.cn:81/kjjlxm2006.nsf),其中两个奖项内容有重复 申报,一项为中国科协推荐的康绍忠教授(以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现为 中国农业大学长江学者)为首申报的科技进步奖--西北地区农业节水原理与关键 技术研究及应用,另一项为中国科学院推荐的邵明安教授(现为中国科学院水土 保持研究所所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院长)为首申报的自然科学奖--土 壤-植物系统水动力学及节水调控。两个奖项在人员与内容上均有所重复,由于 科技进步奖没有公布项目简介,现将两个奖项在科技部网站上公开的相关信息粘 贴如下,如有可能,请康绍忠教授将申报的科技进步奖项的内容简介公开,供大 家分析。   至于邵明安教授所申报自然科学奖的第5个创新点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控制性 作物根系分区交替灌溉的新方法"之说,古风之友先生于2003-1-18在中国水利国 际合作与科技网已做了精彩论述(相关信息粘贴于后),这一创新点完全是抄袭 "198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关于灌溉方法的培训教材--Irrigation Water Management: Irrigation Methods中的"交替沟灌"(Alternate Furrow Irrigation)一节 (http://www.fao.org/docrep/S8684E/s8684e04.htm#3.4.1%20wetting%20patt erns)",没有新意,正如变费为宝的典范先生于5月1日在新语丝 (http://xys.dxiong.com/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7/shaomingan.tx t)上评述的"邵教授真能变费为宝啊"。 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项目 项目名称(中文): 西北地区农业节水原理与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项目名称(英文):Research on water-saving principle and key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Northwest China 主要完成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主要完成人:康绍忠、蔡焕杰、胡笑涛、马孝义、朱凤书、林性粹、王密侠、汪 志农、熊运章、张建华、杜太生 推荐单位(或专家):中国科协 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项目 项目名称(中文): 土壤-植物系统水动力学及节水调控 项目名称(英文):Water dynamics in the soil-plant system and water-saving control 主要完成人:邵明安、康绍忠、张建华、黄明斌、梁银丽 推荐单位(或专家):中国科学院 项目简介: 土壤-植物系统水动力学是土壤物理学、现代水科学、植物生理学和生态学 等学科交叉的前沿性研究领域之一,该领域的研究将完善土壤-植物-大气连统体 (SPAC: 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水动力学理论,促进该系统水分 运动的定量模拟,为探索作物节水机制、开拓农业节水的新途径提供理论指导。 其科学意义重大,应用前景广阔。 [1]建立了推求土壤导水参数的积分方法。该方法从理论上首先推导出应用 最广的 van Genuchten土壤水力特征模式中两个重要参数的解析表达式,在实验 上大大简化了传统方法的测定程序,且有较高的测定精度。 [2]首次获得土壤水分运动的广义相似解和溶质迁移CDE方程的边界层解,土 壤水分运动的广义相似解具有普适性并可用于测定土壤水分扩散系数,溶质迁移 的边界层解为溶质迁移参数的确定提供了新途径。 [3]在国内率先较系统地开展了以作物根系吸水为中心的土壤水分有效性动 力学研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根系吸水机理模式,提出了一个能反映植物生长过 程的叶面蒸腾与棵间土壤蒸发分摊系数计算方法,获得了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动态 曲线,完善了土壤-植物系统水动力学的瞬态流理论。 [4]阐明了干旱逆境下植物根-冠间信号通讯,尤其是对逆境下根源化学信号 的产生、运输及其对地上部生理过程的调节机制,揭示了脱落酸与植物细胞的抗 氧化防护间的关系,明确了渗透调节维持作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生理机制。 [5]创造性地把土壤水分有效性、作物根信号传递与气孔调节机制、根区土 壤湿润方式、根系水分传导变化、节水灌溉技术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出了" 控制性作物根系分区交替灌溉"的新方法,试验证明在维持高产水平下节水 30%~40%,为旱区农业节水开辟了新的有效途径。 该项目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288篇,其中被SCI收录104篇,被10多个国家 和国内60多个单位的学者引用1060次,其中SCI他人引用450次,并得到美、英、 澳等国知名科学家群体的专门评述。 中国水利国际合作与科技网 (http://www.cws.net.cn/CWSbbs/showAnnounce.asp?id=614&classname=%C6%E 4%CB%FC%C2%DB%CC%B3&classid=2&Boardname=%CB%AE%D4%B7%D4%D3%CC%B8&Board ID=5) 关于交替沟灌、分根区交替灌溉及康绍忠先生之我见 会员 古风之友 发表时间: 2003-1-18 21:44:05 1. 作为一名水利科技工作者,我很高兴在网上看到如此具有自由争鸣性质 的学术讨论,相信必有益于我国节水农业的研究与实践。感谢"中国水利科技网" (http://www.chinawater.net.cn/CWSbbs/bbsView.asp?BoardID=5)与"中国水 资源网"(http://www.ewater.net.cn/bbs/)。 2. 康绍忠先生于1997年(或1996年)提出"控制性作物根系分区交替灌溉" 技术,给出田间控制性分区交替隔沟灌溉系统、控制性分区交替滴灌系统、控制 性水平分区交替隔管地下滴(渗)灌系统、控制性分区交替隔畦灌溉系统、控制 性垂向分区交替灌水系统五种供水方式,并从ABA干旱信号传输的角度上予以解 释。如网上讨论所言,康先生认为这一技术是他"首次提出"。不论名称如何叫 (控制性呀,分根区呀,水平呀,垂向呀,等等),作为技术,其在田间操作上 表现为时间与空间上交替灌溉这样一个方法,且在沟灌时最易于实施。如此概括 应当算是不错吧。 3. 从网上讨论可知,198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出版了一本关于灌溉 方法的培训教材,Irrigation Water Management: Irrigation Methods,有一 节是专门论述"交替沟灌"(Alternate Furrow Irrigation)的。 (http://www.fao.org/docrep/S8684E/s8684e04.htm#3.4.1%20wetting%20patt erns)。 其中说"When there is a water shortage, it is possible to limit the amount of irrigation water applied by using 'alternate furrow irrigation'. This involves irrigating alternate furrows rather than every furrow. Figure 37 is an example of this procedure. Instead of irrigating every furrow after 10 days, furrows 1, 3, 5, etc. are irrigated after 5 days and furrows 2, 4 and 6, etc. are irrigated after 10 days. Thus the crop receives some water every 5 days instead of a large amount every 10 days. Small amounts applied frequently in this way are usually better for the crop than large amounts applied after longer intervals of time. " 笔者英文水平有限,试翻译如下:"缺水条件下,可以通过交替沟灌的方法限制 灌水量。交替沟灌是指隔沟交替灌溉,而不是每个沟区都进行灌溉。图37就是这 一方法的一个例子,不是10天后灌溉每个沟区,而是5天后灌第1、第2、第3等沟 区,10天后灌第2、第4、第6等沟区。这样作物每5天得到一些水而不是每10天得 到大量水。如此,小水量多次灌溉通常要比间隔长时段大水量灌溉对于作物更好 一些"。 请注意,这是一本科普、培训性质的教材,相信有关的研究在此之前已经进行的 非常充分了。 4. 学术届普遍遵守的游戏规则是,所谓"首次提出"是指在文献上可以查证 的第一次。如果前人已经提出了,改个名称再提出,但实质内容一样,则不仅不 能算是第一次,且在科研道德上也是不允许的;如果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有所改进,也不能算是第一次,只能说是`进一步推进了前人的结果。每一项研 究工作开展之前,必须认真全面检索已往的工作,文章发表时,须在参考文献上 列上前人的结果。 就笔者看到的情况而言,康绍忠先生关于分区交替灌溉的论文的参考文献部 分,均未涉及与"alternate furrow irrigation"相关的历史文献,尽管这些文 献的数量极多。是这些文献与康先生的研究没有关系吗?显然不是!是康先生没 有看到这些文献吗?作为长江学者计划的特聘教授似乎不大可能。那末,原因又 是什么呢? 5. "康绍忠的分区交替灌溉技术是照搬别人的结果",用"照搬"一词看来有 些不太贴切。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教授在《 维护科学尊严,探索科学真理》 的报告中(http://www.shmu.edu.cn/courses/2002aut/zouchenglu_1.ppt), 罗列目前国内学术界科研工作中违规行为的七个方面为:(1).伪造学历,伪造 工作经历;(2).抹煞前人成果,自我夸张宣传;(3)伪造或篡改原始实验数据; (4)抄袭、剽窃他人成果;(5)一稿两投甚至多投; (6)强行在自己并无贡 献的论文上署名;(7)为商业广告作不符合实际的宣传 。其中关于"抹煞前人 成果,自我夸张宣传",邹院士指出包括三点:a.故意贬低前人工作而抬高自己; b."国际上首次";c."国内首创","填补国内空白" 。好了,诸位读者与网友, 请大家判定,康绍忠先生的工作应当归于那一类呢? (XYS2006052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