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汉芯事件”冲击中国科研体制   某刊未刊稿   “科技部不能够管项目,科技部作为一个宏观调控,让它再管项目(资金) 就不合适了。如果管项目(资金)了就会有暗箱操作,孳生许多腐败现象。”   2006年3月23日,正在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邹承鲁院士在接受本刊 电话采访时说。   邹承鲁是人工合成胰岛素的主要贡献者,一度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邹承鲁 称,造成“汉芯事件”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科技管理体制不科学导致的。假 的项目、假的成果能通过专家组的鉴定的验收,就是科技管理部门和专家组既是 运动员,又当裁判员造成的。   科技部权力过大成焦点   2004年11月,邹承鲁和美国西北大学教授、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 学院上海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共同主任饶毅,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实验室主任、中 国科技部科学顾问鲁白在英国著名杂志《自然》上联合撰文,认为中国科技经费 分配机制出现错误,科技需应从传统人治向竞争优胜体制进行转变。   三位专家指出,大陆在政治和科技关系处理上至少在三个方面严重错位:第 一,在国家层面,政府高级官员有时被安排直接参与具体科技课题的选择,即使 在必需专业知识的时候,国家和部委领导人也参与选择科技课题;第二,专家被 推到方便于搞学术政治、但不方便专业评审的场合。第三,各部委中下层管理人 员有过度的权力。比如科技部的司局长、处长、甚至一般科员都对科技经费分配 有相当大的权力,包括立项、选择评审专家、影响评审讨论等等。   “如果科技中长期规划只简单地增加科技经费,而不解决根本体制问题,中 国将事倍功半。”邹承鲁对本刊说。   近年中国科技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在2003年3月22日国务院第一次会议上, 温家宝总理即决定制订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以指导今后15到20年的中国科技发 展。近两年科技拨款都过千亿元人民币,2004年为1095.3亿元,2005年为1270亿 元。   据科技部官方资料,目前大陆正在运作中的国家级科技计划有863计划、国 家科技攻关计划、973计划,开发条件建设计划有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国际科 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等,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则包括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科技 成果重点推广计划等在内的等数十项。   邹承鲁认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有这么大权力的科技部,多数国家 根本就不设科技部。中国科技部的诞生最初是苏联顾问建议中国作科技规划,成 立了科学和技术两个临时工作委员会,规划完成后在争议中成为部级的国家科技 委员会,但并没有赋予其今天这样重要的日常运作权力。   一直关注“汉芯事件”并为此给本刊积极帮助的学术反腐斗士方舟子先生也 介绍说:“美国没有类似科技部这样的机构,目前基础科学研究的资金主要是由 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卫生研究院和能源部这些机构提供的,其中运作方式与中 国科技部比较接近的是能源部,也因此能源部是最受科学界批评的,被认为在资 金发放、管理等方面过于官僚。但是美国能源部并没有像中国科技部那样大的权 力,也不存在索贿、受贿的腐败问题。”   重在职能转换   邹承鲁和饶毅、鲁白曾共同建议撤消科技部,改为总理科技办公室,专事政 策和协调,经费管理转给已有的专门机构。前一功能由新的总理科技办公室行使, 而后一功能则可分到各专门部委,这样提高效率,节省国家管理层面的费用,也 避免像造假腐败事件的发生。   不过,方舟子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科技部要不要保留,而在于科技部 的运作方式必须改变,不应该再让科技部官员拥有那么大的经费发放权力,而应 该让科技部变成一个制定科技政策、协调科研项目的部门。”   方举例说,美国也一直有人在提议成立科技部,以便更好地协调各个科研部 门,优化政府科研资金的管理,避免项目重复。在1995年众议院还为此举行过听 证会。但是,美国科技部即使成立,也只是在名称上与中国科技部相同,在实质 上还是大不一样的。   方舟子介绍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中国科学界的口碑就比较好,它 采取的是美国科研基金的发放方式,不是像科技部那样由官员立项目再找人来做 项目,而是由科研人员自己立项目、提出资金申请,申请报告由同行评议、打分, 再决定是否立项。这种申请方式,就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腐败的问题,而且, 也比较适应科研的独立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符合科研的规律。但是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委员会的经费非常有限,比科技部掌握的经费少得多,只能资助一些小项目。   方舟子认为,中国科技部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一个怪胎,错误地认为 基础科研也是可以计划的,让大笔科研资金掌握在不懂专业的官员手中,由他们 负责立项和发放资金。在政治比较清廉的时代,其弊端是官员瞎指挥,浪费科研 资金,而在政治比较腐败的时代,又多了一个腐败的问题。科技部的官员索取贿 赂、回扣,在中国科学界早已是个公开的秘密了。   邹、饶、鲁还共同建议“分钱”:将科技部迄今控制的科学经费分到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会这样有合理体制的基金管理机构,和中国科学院、教育部等直接进 行科学研究的部门。科技部的技术经费则依据专业分到专门部委如农业部、卫生 部、信息产业部等等。这些专业部委可以更直接、有效地运用相应的经费和运作 课题。   实行回避制,聘请华裔专家当“学术裁判”     对“汉芯事件”,北京一家科技公司负责人认为并不奇怪,他告诉本刊,为 申请一个863软件项目,他曾经跑了两三年也立不下来,最后“公关”到高层, 一下子就立项了。该负责人认为,今天科技立项往往要跑关系送红包,不跑不送 很难获取项目资金。通过官员这关,还要对专家组进行“公关”,有个别专家甚 至赤裸裸地与你谈交易——如果项目通过了,资金要按一定比例分给他。   邹承鲁提出,对参与项目评审的专家组组成,就要参照国外的回避制度来操 作,本人与对方有利益关系、利害关系的不能参加。同时,项目招标公开,评审 鉴定透明,这样暗箱操作和出现漏洞的可能性就要少一些。“汉芯”能通过专家 鉴定,就是同行评议的结果,同行评议就要增加透明度,说明是哪些同行去评议 的,专家就不敢乱说话了。现在的情况是,评过之后,外界也不知道是谁评的。   邹还告诉本刊,他有一个想法,鉴于国内尖端项目的专家较少,在人际关系 可能回避不开的情况,可以请海外的华裔科学家,当项目评审和鉴定的“裁判 员”。 (XYS2006051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