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方舟子按:看了这种乡愿文章,就可以明白为何流氓在中国那么有市场。上次 于建嵘骂我“杂种”,就有堕落媒体说是两败俱伤,要我反省“私人学术打假”。 这一次黎鸣要和我赌命,仍然有人要各打50大板,怪到我“不该在尚未看到论证 过程之前就批评开了”、“立即给予断然的质疑和否定”。好像一有人对我耍起 无赖,倒制造了一个乡愿们控诉我的机会似的。如果我学着大骂钱建强、单士兵 是杂种,要和钱建强、单士兵赌命,估计也会有人借机出来批评钱建强、单士兵 不该对我如此“杀气”腾腾、急躁乃至恶毒吧。按照乡愿的理念,即使有人声称 发明了永动机、白日活见鬼,你也只能恭听其胡言乱语,“不该在尚未看到论证 过程之前就批评开了”、“立即给予断然的质疑和否定”,否则就叫有“杀气”、 急躁乃至恶毒。中国这些自我感觉无比良好的时评家在自告奋勇想当别人的导师 之前,是不是该去学点起码的是非观念?】 学术争鸣不应有“杀气” 作者:钱建强 2006-08-23 光明网-光明日报   最近,方舟子先生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科学史上的决斗》一文,里面讲述 了涉及科学家的两次著名决斗,然后他说:“我不知道历史上曾经有哪位科学家为 了一个科学问题而要求用刀枪来决定胜负。这需要两个当事人都一样的疯狂才行。 即使发生这样的决斗,其结局也与科学的结论无关。科学的结论是要靠证据和逻 辑来确立的,而不是靠玩命,比赛谁更有胆量、运气更好。”想来这是对近期他与 “哲学乌鸦”黎鸣先生之间那场论争的一个回应,同时也牵出了关于学术争鸣的 原则问题。   回顾方黎之间关于数学难题“四色猜想”的争论,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一场真 正的学术争鸣,因为从一开始,双方就未曾对学术问题本身进行讨论——先是黎鸣 发文宣告自己受到老子“三生万物”的启发而证明了“四色定理”,却未公布证 明过程,接着方舟子凭着经验和直觉对此进行质疑,批评“数学狂人”的狂妄之举, 然后黎鸣再次刊文予以回击,称对方不要做中国科技事业的“杀手”、“二流子”, 方舟子再“接招”……如此数个回合之后,黎鸣选择了一个极富挑逗性和冲击力 的解决方式:生死对决。他说:“如果‘破解四色定理’失败,黎鸣先生愿按照协议, 文明地进行自杀;如果‘破解四色定理’成功,方舟子先生愿按照协议,文明地进 行自杀。”正是这个要求文明对决的邀请将原本就已经陷入口水大战的争论,推 到了血腥的边缘,因而也极大地吸引了公众的目光。如今,方舟子的表态总算使这 场争论不致于沦为离谱的闹剧,也为日后的学术争论提了个醒。   学理问题的解决总免不了争论,这是学术进步的惯常方式。不同观点之间的 互动,往往能使人们更清楚地看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和解决之道,进而获得真知灼见。 在这个过程中,理性、真诚和宽容是讨论各方最应具备的学术品格。人们通常说 “摆事实,讲道理”,这既是讨论的方法又是讨论的态度,因为它意味着人们怀着 一种平等的心态,通过证据和逻辑的力量来决定对错问题。如果学术探讨的一方 或双方缺乏这种学术品格,争论就难免会蜕变成相互揭短的人身攻击,讥讽、谩骂 乃至拳脚相向。像此次方黎争论之中,方舟子也许不该在尚未看到论证过程之前 就批评开了,对尚未公诸于世的研究成果多所指摘;而黎鸣亦不该离开学术问题本 身而大倒不被理解和屡遭“诬蔑”的苦水,甚至想出“文明自杀”的办法来消除 “无聊之极,丑陋之极,而且更愚蠢之极的口水战”,结果导致双方恶语相对,学术 争鸣的理性精神荡然无存。这恐怕是谁都不想见到的后果。   学者之间的讨论最应以“理性”见长。这种精神是从追求真学术的纯正心态 里生长出来的,倘若学者自身私心杂念缠身,学术讨论恐怕就难以走上正轨。很多 人不为道理而争,却是直接奔着名利而去,于是原本可以就事论事的文章变成了寒 气逼人的伤人匕首,似乎谁最尖酸刻薄谁就能获得最后的胜利。这样的“杀气” 对于学术而言是一种莫大的伤害。 自杀对决 就当它是一场娱乐“恶搞” 2006-08-18中国青年报 单士兵 理科出身有“哲学乌鸦”之称的黎鸣先生日前宣称,他运用老子的“三生 万物”定理,独辟蹊径破解了顶级数学难题“四色定理”,却遭到学术打假斗士 方舟子的质疑。于是黎鸣在博客里下战书,要求与方舟子对决:“如果破解四色 定理失败,黎鸣先生愿按照协议,文明地进行自杀;如果破解四色定理成功,方 舟子先生愿按照协议,文明地进行自杀……”(《信息时报》8月16日) 这样耸人听闻的“生死对决”,除了给人带来些许震惊之外,就只能让人产 生一种娱乐之叹了。尽管这样的生死对决打着文明的旗号,但却无法消解其本身 包含的无聊与庸俗。 从某种程度上看,这起发端于学术之争的学术闹剧,凸显出当前学术争论 中带有的急躁乃至恶毒的批评本性。比如,对于黎鸣宣称的学术成果,在其论证 过程尚未公布的情况下,学术打假斗士方舟子就立即给予断然的质疑和否定;而 黎鸣先生却迟迟不公布其学术证明,却以“自杀协议”的形式,面对这样的学术 之争。其结果,只可能是一场无聊的闹剧。 事实上,当学术争议以人身攻击、诋毁谩骂来进行,甚至发展到“生死对决” 的形态,这样的学术争鸣,也很难具有什么科学精神与文明价值。在这起充满诋 毁谩骂、无聊丑陋的学术之争中,我看到的只是,学者的充斥着阴暗心理以及暴 力泄愤的情绪。试想,当学术之争失却了基本的科学方法与宽容气度,这样的争 论,难道不是对学术的自毁?这样的争论,又如何传播智慧?这样的行为,又岂 不是在绞杀言论自由? 以“自杀对决”态势对待持不同意见者,看不出一点作为知识分子应具有包 容与理性。学者以道德立身,以学术文章传世。然而,学者却为公众上演了“自 杀对决”的闹剧。如此,那些所谓的知识分子、精英们,还能让人敬重与仰视吗? 呵呵,这样说或许有些言重了。就当它是一场娱乐“恶搞”吧。连方舟子都 在自己的文章里说,“只当这是个无奇不有的时代的一则笑话吧”。 (XYS2006082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