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黎宛冰式思维,又名Genetics is a powerful force 柯南 今天黎鸣又贴出了一篇新的文章,署名“黎宛冰”。从文中的信息来看,后者是 前者的女儿。黎宛冰的名字听上去有几分耳熟,他到底是何许人也呢?仔细想了 几分钟后,我想起了黎宛冰正是前不久被老罗(罗永浩)修理的那位记者。从那 之后,黎宛冰似乎就不敢正面面对老罗了,这让我们失去了很多乐趣。很好,现 在黎宛冰又可以为大家的健康做出贡献了。下面对这篇文章加以评论,以飨读者。 顺便说一句,黎宛冰的文章让我想起了电视剧《豪斯医生》里的一句台词: “Genetics is a powerful force.”我相信这句话可以有很好的中文翻译。 【】里是黎宛冰的原文 【最近有个叫方舟子的科学打假人士对我父亲打起了口水仗,因为最近我父亲在 博客上公布关于“四色定理”的消息。我虽然倾向于相信我父亲,但是我也向来 是个抱怀疑主义态度的人,对怀疑主义一向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也对我父 亲证明四色定理持怀疑态度。但怀疑和打假是两回事,一个以打假出位的人,在 一个事情尚未有定论的时候,就已经抱定打假态度,斥之为基本不可能,说什么: “中国有一大批“数学狂人”,他们坚信自己已经解决了歌德巴赫猜想、费马大 定理、四色难题之类的顶级数学难题,并热衷于推销自己的证明。在有了互联网 之后,推销起来就更为方便了,不必再像以前那样跑到高校、研究所纠缠,而只 要在网上论坛坚守即可。国内报刊出于猎奇,也很热衷于报道他们的事迹。这些 人一般来说默默无闻地生活在社会的边缘”这种带有明显偏见的话,并泛泛以 “科学规范”归之为不可能,这已经远离了怀疑的尺度,而更接近于陈腐的恶意 和庸见。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人以一种模式化思维去判断自己智力范畴以外的事 情,还谮以科学之名。】 真让人不敢相信,现在的记者已经不会阅读了。看看方舟子说的是什么,再看看 黎宛冰。我有点同情老罗:你难道就没发现黎宛冰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在说什么吗? 黎宛冰说方舟子的那句话有偏见,好吧,让我改一下:中国有一大批“民间数学 大师”,他们自己已经解决了歌德巴赫猜想、费马大定理、四色难题之类的顶级 数学难题,并热心向社会推广自己的证明。在有了互联网之后,推广起来就更为 方便了,不必再像以前那样跑到高校、研究所义务劳动,而只要在网上论坛勤恳 工作即可。国内报刊为了科学的进步,也很热心于报道他们的事迹。这些人一般 来说轰轰烈烈地生活在社会的中心。 顺便问一下黎宛冰,这是我国第几个菲尔茨奖了。 最可笑的是黎宛冰的那句“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人以一种模式化思维去判断自己 智力范畴以外的事情,还谮以科学之名”——一个连科学都还没入门的人,能说 出这种话来,也算是有勇气了。 方舟子的原话是: 虽然我没有兴趣也没有专业能力发现黎鸣证明中的错误(如果他终于公 布了其证明的话),但是在读了他的有关文章后,我不相信他具有证明数学 难题所必备的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他声称他对四色定理的证明来自 老子“三生万物”猜想,而这个猜想“就是真理中的真理,至高的真理。” 何以见得呢?“直到今天,无论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遗传 学、基因密码学等等,还是社会科学中的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 社会学等等,抑或心理科学,等等等等,无不在用大量的实例证明了老子的 ‘三生万物’猜想的真理性。例如:宇宙物质由三个粒子:电子、质子、中 子,或由三个轻子:电子、上、下夸克组成;生命物质由具有三联体DNA密 码结构的蛋白质组成;……” 从他举的“实例”就可表明他所谓的证明只是夸夸其谈。人类已发现的 基本粒子并非只有三种,而是有三十余种,是不是该叫“三十余生万物”? 轻子也并非只有三种,而是有六种(其中并不包括夸克),是不是该叫“六 生万物”?至于“生命物质由具有三联体DNA密码结构的蛋白质组成”则完 全不通,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大概是指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由三个核苷酸组成, 所以叫“三生万物”。但是核苷酸有四种,是不是该叫“四生万物”?核酸 有两类,是不是该叫“二生万物”?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是不是该 叫“二十生万物”? 你可以从自然界中找到甚至编造一些“三生万物”的例子,别人同样可 以找到更多的“N生万物”的例子。真理不是这样证明的,特别是科学真理、 数学真理,更不能靠举例证明。不过,“哲学狂人”看来对常人的逻辑、证 明是不放在眼里的,他已经宣布了,随着其四色定理的“证明”,“一个全 新的人类思维逻辑体系也将诞生”,我等还在使用旧的逻辑体系的凡人,哪 里会理解其开天辟地的“证明”,最好还是敬而远之吧。 当然,不指望黎宛冰能看明白。 【在我看来,方舟子的言论里面有两个基本问题,一:对民科的态度问题;二: 对所谓“业余”的认识问题。在这两个问题上方舟子都有严重的逻辑偏差。】 在我看来,黎宛冰的言论里面的基本问题已经被老罗修理得差不多了。但是很显 然老罗做了无用功。 【方舟子之所以在中国有市场,是因为中国科学界腐败严重,大家对科学腐败深 恶痛绝而又缺制度防御。所以方舟子甫出,博得叫好一片。大概是得意忘形,方 舟子在中医以及民科问题上屡出妄言,让人反感。】 黎宛冰最好不要随意代表别人,说“让我反感”就够了。 【其大肆抨击民间科学爱好者的言论里有几个误差:1。方舟子称现在民科爱好 者是太多了,好像高校、研究院门口都塞满了民科纠缠者。明眼人都能知道,中 国的业余科学爱好者从来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首先,方舟子说的“民科”是指那种没有基础却又夸夸其谈,动辄声称自己破解 重大科学课题的人。明眼人都能知道,中国的民科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你见 到美国主流媒体上有多少关于民科破解哥德巴赫猜想这样的报道? 黎宛冰知道数学所的艾大爷吗?如果不知道,可以去读读萨苏的文章《记忆中有 关陈景润的趣事》。 【更何况这些人即使流露出自己的兴趣偏好,也备受嘲讽、打击,基本得不到承 认,请问他们对科学发展有任何危害吗?科学界民科多还是学痞学阀学奸多?科 学事业是民科为患大还是学痞学阀学奸为患大?】 我相信公安局应该裁掉除了重案组之外的所有部门。报纸也应该解雇报道腐败之 外的所有记者。原因?感谢黎宛冰的这几句话。 【即使民科被认可概率极低也不意味着民科一无是处。对一个基本无害的民科如 此蔑视,肆意抨击,从这里可以看出方舟子先生自恃过高的门户意识。为什么不 讲您的打假继续在科学腐败领域进行,而将之随意扩展到你根本不了解或没有专 业常识的地方,难道您的智力真的无所不通?】 黎宛冰自己不懂,便以为别人都不懂。我相信谁都不会智力无所不通,但是我也 相信这并不妨碍指出一些人是阿瓜。 【方舟子先生在科学方面流露出所谓“精英”意识实在可怕。更何况还不是精英。 2。方舟子的文章里所引用的那些民间科学爱好者例子好像不外贩夫走卒之流, 言下之意这些人教育背景不好。且不论不应该打击那些教育背景不好但爱好科学 的人,而民间业余者里面多的是有良好科学素养,不过是跨领域跨职业跨专业去 进行研究的人。方舟子偷换概念是一种让人贻笑大方的行为。】 看来我们需要给“良好科学素养”一个新的定义。在此之前,我还想测验一下黎 宛冰在老的“科学素养”上的表现如何。同样,“偷换概念”也有了一个黎宛冰 式的新定义。老罗,我同情你。 另外,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忍不住引用马丁·加德纳的一段话。原谅我,它太精彩了:   真正的假科学家的妄想狂倾向,大致有这样5种表现。   (l)他认为自己是个天才;   (2)他认为,他的同行们毫无例外是一些无知的傻瓜;   (3)他认为自己不该受到压制和歧视。公认的学会不让他去演讲。杂志拒 绝接受他的文章,对于他写的书,要么不屑一顾,要么就作为“毒草”来评 论。……他经常坚持说,恶意的诽谤、无端的攻击总是对准他的。他把自己比作 布鲁诺、伽利略、哥白尼、巴斯德以及其他因“异端邪说”而不公正地遭到迫害 的伟大人物。如果他在自己从事的研究领域中缺乏科班资格,他就会把这种压制 归结于科学界的一种共济会作风,未经过相应的入会仪式,就不准他登堂入室。 他反复提醒人们注意科学上的许多重大发现都是由外行人完成的这一事实;   (4)他在按捺不住的冲动下,竭尽全力攻击最伟大的科学家和最肯定无疑 的理论;   (5)写文章往往喜用复杂的、费解的词句。大量使用杜撰的名词、术 语。……荒诞科学的许多典型著作,都带有一种“疯话”的味道。 【转到业余问题。方舟子和很多人的言下之意是哲学家去证明数学问题是扯淡, 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极其无知的经验主义。哲学家同时又是数学家的例子非常多, 如怀特海、罗素、莱布尼茨、笛卡尔、维特根斯坦。而哲学家涉猎科学的例子也 很多,如德谟克利特、马赫等。】 如果你说没有行医执照就不能给人看病,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极其无知的经验主义。 从希波克拉底到盖仑再到达芬奇,他们似乎都没执照,尤其是后者。所以,我们 应该让所有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厨房里进行涉及人体的临床试验(小提示:别用大 号带锯齿的刀,它有伦理问题)。 【马赫就说过:“科学思维以两种表面上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作为哲学和作为 专家研究。哲学家力图尽可能完备的、尽可能综合地使自己定位于与事实总和的 关系,这必然使他卷入在从特殊的科学借用的材料上建筑。专门科学家起初只关 心就事实的较小领域发现他的道路。然而,由于事实在某种程度上是针对暂时的 理智目的任意地和强有力地定义的,这些边界线随科学思想的进展而不断地漂移。 科学家最后也终于看到,为了他自己的领域定向的缘故,必须考虑所有其他专门 探究的结果。……于是,所有研究的终极目的是相同的”。】 这里面唯一的问题是不该让民科知道相对论,不该让黎宛冰知道马赫。至于电灯 嘛,其中涉及到了一点歧视,我就不说了。 【所谓业余科学爱好者,就是跨越领域、专业、职业去进行研究的人。如我采访 过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STEINBERG先生退休后就一直在进行宇宙哲学和天文 学的研究,】 “宇宙哲学”——这个词用得真拗口,估计就是指宇宙学(Cosmology)。大姐, 您采访过的Jack Steinberger是一个物理学家,他在CERN研究粒子物理,退休后 他绝对有资格去研究宇宙学和天文学!除非你不知道这三门之间的关系。 【德谟克利特著作涉及自然哲学、逻辑学、认识论、伦理学、心理学、政治、法 律、天文、地理、生物和医学等许多方面,据说一共有52种之多,即便爱因斯坦, 在获得人们认可之前也是个小衙门职员,著名的关于狭义相对论的论文是以一种 “稀奇古怪”的方式写成:“这篇文章没有参考文献,也未引用权威。其中的一 切都是以不同于任何其他理论物理学家的风格写成的。它们仅包含极少的数学, 有大量的评论语句。结论——稀奇古怪的结论——仿佛是轻而易举地出现 的,……”。哲学家雅斯贝斯也是医学出身,这些人对方舟子大概都是业余者 吧。】 德谟克利特又出现了。不仅仅是德谟克利特,古代的时候一个拿撒勒的木匠也能 搞出那么大的响动来。对木匠多加小心! 我也想重复一遍: 如果你说没有行医执照就不能给人看病,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极其无知的经验主义。 从希波克拉底到盖仑再到达芬奇,他们似乎都没执照,尤其是后者。所以,我们 应该让所有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厨房里进行涉及人体的临床试验(小提示:别用大 号带锯齿的刀,它有伦理问题)。 另外也别拿爱因斯坦当挡箭牌。知道爱因斯坦说过什么吗?       很自然,爱因斯坦不可避免地收到了那些自以为其见解颇有     重大科学意义的人们的大量来信。爱因斯坦对此有时感到实在是     忍无可忍。下面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1952年7月7日纽约一位     艺术家给爱因斯坦写了一封信。1952年7月10日爱因斯坦从普     林斯顿用英文写了这样一封回信:       谢谢你 7月7日的来信。看来你肚子里塞满了这个国家的知     识分子中时髦一时的空洞言词和观点。如果我能成为一个独裁者,     那我一定要禁止使用这些莫名其妙的蠢话。 【方舟子先生狡辩爱因斯坦是受到了很好的科学训练的,请问你所谓的“专业的 符合科学规范的”以及“业余的不符合科学规范的“以何划分?难道得到名校文 凭的、受到社会认可的就是专业的吗?】 我对“狡辩”这个词有了新的认识。比如医生也曾对我狡辩说, 是病原体引起 了扁桃体炎。 方舟子没有要求一个人必须有名校文凭,不过黎宛冰是否曾去那些不受社会认可 的医生那里求医?我猜黎宛冰大概认识许多不受社会认可的专业人士。顺便说一 句,恐怖分子也符合这个黎宛冰式的“专业”定义。 【如果上述人士未得到认可,我相信他们对于方舟子也不过是些稀奇古怪的江湖 人士。】 我刚刚知道原来黎鸣和爱因斯坦是同一级别的人物。失敬失敬。 【黎鸣先生所指业余者从来没有把”受过科学训练“的人排斥在外。即以黎鸣先 生自己这个典型业余者,也是物理专业和控制论专业出身,最早的系统论、信息 论和控制论的推广者。】 我也是专业人士,虽说不是学医的。我可以给你看病吗?当然,你可以换一个人 给你看病。比如胡万林。哦,当然,他进监狱了。没关系,这类人物还有很多。 【请问方舟子:怀特海、罗素、莱布尼茨、笛卡尔、维特根斯坦等人是哲学的业 余者还是数学的业余者?】 维特根斯坦也声称解决了什么超级数学难题然后死活不肯把证明拿出来? 【我不知道为什么,在中国,哲学和自然科学是截然分开的,几乎没有产生一个 能够跨领域的人。即使黎鸣先生的“四色定理”证明被证实失败,这也应该是一 个值得鼓励的趋势。更何况目前还是全然未知,就已经被集体谤之伐之。】 所谓“一个值得鼓励的趋势”应该不是指先炒作,然后就是不肯向学术杂志投稿 吧? 【我相信方舟子先生的智力用在本专业的打假和针对科学腐败的斗争上比较好, 至于说什么业余者应该遵循何种科学规范不是你那么有发言权的问题,】 当然!方舟子没有发言权,大众媒体的记者黎宛冰才有发言权。数数黎宛冰已经 写了多少字。 【或至少是等黎鸣先生公布证明,引起大哗,被公斥为江湖骗子之后再发言。否 则即以这种一孔俗见,妄下断言,那就是犯了老子所云“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 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的戒。看来老子就是伟大。拜托方舟子先生,我 知道您相信自己的智力很高,不过一定要相信,这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比您的智力 要高一点。对您而言不可能的事未必在其他方向上都不可能。】 古代的老子伟大不伟大,这里不做讨论。但是很显然黎宛冰相信她的老子伟大, 而且还相信,这世界上没有人比他的智力高一点。否则,这么简单的证明早就应 该有许多比黎鸣的智力高一点的聪明人在他之前给出了,不是吗? 【由方舟子联想起我的一个生物学PHD好友李力毅,他的导师是诺贝尔生物学奖 获得者内尔,我有幸在2002年采访内尔。李力毅告诉我生物研究是一个及其枯燥 的事业,非常需要毅力和耐心。他经常整晚待在实验室,培养病毒,观察其变化, 其过程磨人枯燥。他甚至几度准备改行回国做个自由职业者。大概便和方舟子先 生差不多了,以他的智力文笔,写起打假文章来其犀利大概更胜方舟子先生吧。 我一直力劝李力毅不要乱改行,辜负了自己多年的科学训练。但是在这个领域想 要出头智力之外确实需要太多的努力和运气。现在李力毅仍在德国做博士后。】 黎宛冰真阴险。她明明可以让“生物学PHD好友李力毅”走她的老爸这种省时省 力的路,却要他继续“整晚待在实验室,培养病毒,观察其变化,其过程磨人枯 燥”。 【李力毅的导师内尔特别受到学生钦佩,因为其学术上的正直,从来不以领导者 之便掠他人之美。我和他也谈到了科学腐败的问题。我不知道方舟子先生回国改 行打假,是否也有和李力毅一样的考虑。如果您也耐不住寂寞,那么恭喜您确实 选择了一个省事的好方向。基本不需要耐心,只需要勇气。针对科学腐败的打假 太少了。选对了方向就好好坚持,不要贪功到处杀伐,砸到人不好,砸到花花草 草也不好。民科的花花草草在中国基本上还是含苞待发呢。】 再次感叹老罗修理这种唐僧脑瓜的毅力。我无言了,还是抄两句流行语吧: “骑白马的不一定都是王子,也有唐僧。长翅膀的不一定都是天使,也有鸟人。” 【我将连续贴上我对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访谈,在我看来,他们对科学的开放、 开明态度和正直值得我们学习。对比于方舟子一派大师风范的对所谓“科学常识” 的鼓噪喧嚣,领教一下大科学家的平常心和低调吧。】 不孝之女啊,你把这所谓的“大科学家的平常心和低调”贴在这里,不是明显要 出你老爸的丑吗?他们有谁像你老爸这样炒作? 顺便说,在黎宛冰的这些访谈里,我发现了如下对话: 【问;生物学正在突飞猛进,可以预料还有什么比克隆人类更令人惊奇的发现吗? 答:我不认为克隆技术是生物学研究的尖端和前沿, 问:中国曾经有本畅销书,提出学习的革命,通过我们对大脑了解的增多,我们 是不是真有可能在将来造成某种学习的革命?例如在人的大脑里植入某种帮助记 忆的芯片什么的? 答:我可能不能完全理解这个问题,什么是学习的革命?也许这种奇思异想在人 类1000多年的历史里一直存在,也许古老的中国哲学里也有诸如此类的想法。在 150年前曾经有人声称发明了一种可以放在脑袋上或者置于脑内的仪器,我不相 信我们能发明这种玩意。】 这种让不懂科学的记者采访科学家的行为,可以称之为暴殄天物。 http://blog.sina.com.cn/u/4744c987010004vq http://blog.sina.com.cn/u/4757606d010004tt (XYS20060727)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