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面对学术腐败:“十戒”何以不灵?还得靠“私人打假”   陶世龙   近日,“清华大学教授刘辉涉嫌学术造假被撤职解聘”成为网上的热门新闻 。清华大学对整治学术腐败的果敢行动,受到公众的赞许。然而痛定思痛,其中 也不乏引人深思的问题。   就我个人所知,清华大学的管理工作一向严格周密,效率很高,而且早就提 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对教师科研道德进行规范”(《新清华》记者冬梅, 2002年9月27日) 2002年,一则“借鉴了哈佛、斯坦福等国外几十所著名大学的 相关科研规定,并在全国高校中第一次以科研课题方式制定出来的”《清华大学 教师科研道德守则 》不久将正式出台的消息,曾被广为报道。 (人民网地方联 报网转发中国新闻网报道2002年3月01日08:49 )据这个课题组的主要负责人、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曹南燕教授说,这次清华大学制订的《守则》比去年 年底中国科学院公布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科学道德自律准则》,1999年科技部 出台的《科技工作者行为准则》和北京大学2001年也有《关于教师学校道德问题 的规定》,“会具体详细得多,非常具有可操作性。”(《科教与图书馆》总95 期,2002.5,王涛摘自《中华读书报》2002年3月27日)   这个《守则》被媒体称为“教师‘十戒’”, 显示出其地位崇高。(不许 剽窃、不许伪造清华大学出台教师“十戒”2002年03月01日05:22 北京青年报) 一时沸沸扬扬,大家以为刹住学术腐败歪风有望,但不久后却又不见下文。以致 李虎军在2003年12月24日发出《想起了“清华十戒”》时还在问:不知这部守则 后来出台没有?”他“先是用GOOGLE搜了一阵,后来又去清华新闻网上搜了一番, 没能找到守则正式出台的消息。”其间新浪科技电话联系了曹南燕教授,她说, 去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确实说过,《清华大学教师科研道德守则》原本估计在 2002年四、五月份就能出台,可由于清华大学慎重起见,加上审核工作非常忙, 所以现在还没有出台。 (科技观察:透视清华大学副教授造假事件)   这回我算是找到了,是2003年12月17日经清华大学2003-2004学年度第7次 校务会议讨论通过。在同年12月25日闭幕的清华大学第十五次科技工作讨论会上 提出的《清华大学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已在要求全校师生要 坚决贯彻实施《清华大学教师学术道德守则(试行)》等规章制度。(清华大学 第十五次科技工作讨论会闭幕 2003年12月25日)但不知怎的,媒体倒少有宣传。 在加拿大的google中输入"清华大学教师学术道德守则(试行)"搜索,仅找到两 项,实为一项,是在清华大学电机系科研信息管理网站中。   现在看来,《守则》并未起到应有的教育和威慑的作用,刘辉弄虚作假的行 为正是《守则》试行以后发生的。而如众多媒体所报道,刘辉的暴露,并不是清 华自律功能的体现,而是“首先在方舟子的博客中披露。这个帖子立刻成了网友 关注的焦点。清华的许多师生也都得知此事。” (清华造假教授遭处“极刑” 撤销职务解除聘任,新华网转发北京晨报2006年03月27日 07:31:59) 《清华大 学教授涉嫌学术造假被撤职解聘》的报道,和事后披露的《被剽窃对象是方舟子 同窗》中,对方舟子个人在揭露这一造假行为中的作用,有具体的介绍。我认为 这是一起典型的所谓“私人学术打假”取得实效的见证,所以有的媒体使用了 《清华大学辞退造假教授 方舟子扳倒院长助理》(中国经济网),《网友揭发 方舟子打假 清华大学辞退造假教授》(赛迪网),《网友举报清华教授简历 方 舟子学术打假》(搜狐IT),《打假斗士方舟子一篇博客文章击倒清华教授》 (青岛新闻网)这类标题。   所谓“私人学术打假”是某些人反对方舟子打假制造出来的一个贬义词,大 概在他们头脑里 ,打假也有公私之分,“姓社姓资”的问题,“公家”打得, “私人”打不得,所以“科研学术应该严禁方舟子的‘打砸抢’”(直言了: 于 2004-04-08 10:34:57上贴强国论坛)“他所采取的打假方式,大抵也与文革造 反派同出一辙 。”(野鹤,2003-07-11 科学时报两记者特别报道引述);“新语 丝”成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典型(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王邦佐副主席答 辩状),“方舟子‘打假’正在扼杀中国科技创新”(天地生人讲座588讲中的 一个发言题目2004-05-22);云云,奇谈怪论层出不穷。   其实所谓私人学术打假,不过是普通人对学术腐败现象的揭露,而在“公家 打假”尚未见展开的情况下,要是不许私人打假,中国学界中腐败的盖子也就无 从揭开了。   表面看来,这些人的攻击的目标似乎就是方舟子和他所主持的《新语丝》, 但《新语丝》已打假数百件,绝非方氏一人所能为。有的人把这种公众的监督视 为洪水猛兽,以为打倒方舟子就可以把反对学术腐败压下去,他们可以过太平日 子了,因而一有机会就会出动,力图扼杀之而后快。对此,此我曾写有《何为" 私人打假"?岂容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和《他们为什么要整方舟子? 》 予以痛斥,此处不赘。   像《清华大学教师学术道德守则(试行)》出台 ,当然是应该肯定的的好 事,而且真正要解决学术腐败的问题,归根到底还得靠行政的管理和法律的制裁, 但它们与个人的学术打假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应该和可以相辅相成。如果学术 领域建立了良好的道德和秩序,群众的“打假”自然会少起来。   但在2003年,却有人趁这个守则将出台之际,借以做文章,将两者对立起来, 把矛头指向反学术腐败 ,2003-11-28 10:32:31科学网(科学时报主办)发出的 《如何面对学术界不端行为?》 就是一例,这篇报道着重介绍了11月25日,中 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宋正海在“天地生人学术讲座”中做的题为《学术 界“打棍子”歪风何时休》的讲演,突出“学术打假不应提倡个人行为”,在这 里,成问题的不是学术腐败了,而是反学术腐败。颠倒是非,一至于此!   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11月正是方舟子因《探索与争鸣》杂志发表署名为野 鹤的诽谤文章,侵犯他的名誉权,起诉主该杂志的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官司 开打之时 。   11月6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此案,在经过了3个多小时的庭审 后,法官宣布判决结果将择日作出。 此前,科学时报在在特别报道的名义下, 发表过该报记者杨虚杰、熊卫民合写,为野鹤张目的《学术打假起争议 “反腐 英雄”遭质疑》,此时又发表了这篇《如何面对学术界不端行为?》,决不是偶 然的。报道中引述:“宋正海说,通过方舟子状告上海《学术与争鸣》杂志这件 事,不难看出学术界的“打棍子”歪风该停了,否则它不仅影响了学术研究和探 索的正常秩序,而且将严重制约中国学术,特别是科学原创性事业发展的脚步。 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   宋正海还就此呼吁“涤荡科学界的这一歪风邪气”, 他所说的歪风邪气, 不是指学术腐败,而是针对所谓私人学术打假,其矛头所向,是反学术腐败和反 伪科学的力量。   文章还引述:“曹南燕教授也认为,对科研不端行为的调查与处理是一个很 复杂的问题,因此不能通过个人行为来完成,也不主张搞‘群众运动’,这样很 容易在学术界产生混乱现象,而是应该通过专门的机构和具有相关资格的人员进 行处理。”是借以说明,学术界已被没有资格的个人的打假行为搞乱了,甚至似 乎已出来什么打假的“群众运动”需要纠偏。“曹南燕指出,首先,应当制订规 章制度、建立完善的教育和防范体系。”这当然是指她主持制订的那个课题了, 但遗憾的是,建立了这个完善的教育和防范体系的清华大学,竟未能防范刘辉的 欺骗,到头来还是靠“私人打假”才使之曝光。   由于此文保护学术腐败的意图明显,故收在五柳村中录以备考(科学时报/ 麻晓东:如何面对学术界不端行为)。   我也没有忽略,清华大学刘兵教授2004年4月发表在《啄木鸟》这本法制文 学期刊2004年第6期上的《学术打假与法治观念》,虽然拐弯抹角,玩弄文字游 戏,但暗指方舟子的学术打假是“一种不正确的、缺乏法治意识的观念在起作用” 仍是一眼就可看出,而前在2003年11月他对科学时报记者谈话时,更已明确宣布 “新语丝网站”为“信誉死亡站”了。(学术打假起争议 “反腐英雄”遭质疑)   我注意到2003年11月到4月这个时间不同寻常,因为方舟子打官司的一审开 庭是2003年11月6日,判决在2004年5月25日作出,麻晓东和刘兵的文章在此期间 出笼,很难说是无心巧合,特别是报道宋振海的话中,有“他期望学术环境从方 舟子与野鹤对簿公堂这件事以后能有一个良好的风气。”之语,是胜卷稳操的口 气了,而结果也确是一审“驳回原告方是民之诉讼请求。”看来某些人错误估计 形势,以为学术打假会被压下去,伪科学也能翻案,有个住在美国,化名为[直 言了]身份不明的人,于2004年4月8日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发帖,将支持学术打假 的中央媒体,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都点名骂到了。 (“科研学术应该严禁方舟子的‘打砸抢’”)   但2004年12月20日的终审判决撤销了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2003)西民初 字第6631号民事判决书。并要求“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于本判决送达后三十 日内,就《探索与争鸣》杂志刊登的《方舟子现象的反思与断想》一文所使用的 侵犯方是民名誉权的言辞,向方是民书面赔礼道歉。道歉内容需经原审法院审核。 逾期不执行,原审法院将公布判决主要内容,其费用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承担。”虽然执行情况如何不得而知,但这些人扼杀方舟子及《新语丝》的学术 打假,维护学术腐败的企图是破产了。   现在,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3月27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治理学术 腐败还需要靠“第四种力量,那就是媒体的力量”。(学术腐败需要媒体曝光, 山西晚报 2006年3月29日)新语丝难道不正是这样一种力量么。日前科技导报宣 布开设“学术不端行为举报信箱”,“读者如发现科技工作者在自然科学领域有 论文抄袭剽窃、一稿多投、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均可向我刊提供证据举 报”。在鼓励“私人打假”了。   形势比人强,大量客观存在的腐败事实是无法掩盖的,“八荣八耻”的提出, 更无疑使那些维护腐败的奇谈怪论 被逼到阴暗的角落,难以再欺世惑众。   作为知识精英,如沦落到剽窃他人成果和以学术权谋私的地步,难道还不是 学界之大耻!士大夫无耻,是为国耻,不整治还行吗。所以科技部长要说科技界 的道德问题依然突出(北方网);科技日报报道人大代表薛禹胜院士的话说“我 们对学术腐败太宽容了”,“国外也有学术腐败和造假,可是至少会隐蔽些,因 为社会舆论会让他抬不起头。可是在我们国家,人们似乎已经习以为常,甚至不 以为耻了。”(03/12)。在此形势下,什么“"学术腐败"不存在 情绪岂能当法 律”(直言了,2003-02-09人民网-观点)一类论调只能成为过街老鼠了。   历史已经证明,而且还将继续证明,“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决不是一句过时 的空话。所谓“私人打假”必将继续发展,而且将不限于学术领域,其意义也不 仅是整治腐败,而是标志着人民要自己真正作主的觉醒,网络的出现,使普通百 姓对国家大事发表自己的意见成为可能,谁也挡不住的。   文章写的不短了,但对“十戒”何以不灵?还没有作出满意的回答,这更应 该是曹南燕教授继续研究的课题,本文也就是把问题提在这里,大家来回答吧。 已经发现一篇《为什么是方舟子而不是清华发现刘辉造假?》,练洪洋所写,红 网发出的,就有所分析。   2006年3月31日于加拿大之FREDERICTON。 (XYS20060404)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