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从四倍太阳光伏发电装置是“小发明”谈起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刘天时在科学上的无知而无畏的一例   作者:旁观者   《南方人物周刊》发表的记者刘天时“追问何祚庥”的长文中,有许多科学 错误。已经有人(包括何祚庥本人在内)指出。不过,我以为最有代表性的,特 别是最能刻划出记者本人对科学技术一无所知,却又洋洋自得的可笑状态的,当 数她对四倍光伏发电装置的描述和评论。   刘记者对光伏电池发电装置的第一次评论是在文章的前言中。记者这里以悲 天悯人的口气写道:“当他(指何祚庥)认真地向我们展示他与人合作的小发明 (新型光电池)照片的时候,我们甚至必须得说,这个何祚庥先生有比一般老人 更多的积极,认真和活力。”刘记者的第二次评论,就更直接了。她自己记录下 自己的话是:“那个利用镜子反射提高光电池能力的小发明吗?那个是不是太简 单了点?”   从文章的前后文可以看出,何先生对这个太阳能发电装置是作了相当细致的 解说的。可惜刘记者完全没有听懂,更没有理解这一发电装置的重要性。所以我 们这里不得不给刘记者补补课,作点科普。   当阳光照射到光伏电池上,就可以将光转变为电能。这就是太阳能发电的基 本原理。通常的光伏发电设备中,电池只接受一倍的阳光。一般电池都平铺在屋 顶,墙面或广场等地方。陈应天教授和何祚庥教授首先从理论上计算出,利用简 单的几块平面镜,按照一定的角度,可以将通常一倍的阳光光强,经过反射折迭, 增强到数倍,甚至十几倍(理论的上限是17倍),也是第一个在世界上真正做出 了一台四倍光强的光伏发电装置(刘记者看到的照片,当是这台样机)。这第一 台实验装置,现正放置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楼的顶层展示,已经正常运行了 两个月有余。   选择用平面镜反射折迭而增强阳光,是和光伏电池本身的特性有关的。因为 不同于一般的聚焦镜,这样得到的光照和未增强时一样,是完全均匀的,这就使 得光伏电池表面受热也均匀,不会出现因温度的不均匀而产生热的不均匀,从而 使电池表面发生形变。将增强倍数选在四倍,除了结构简单外,还有一个重要原 因,就是在这样的光照强度下,光伏电池的温度增涨,只需利用空气本身的流动 来冷却,就足以保证电池在正常的工作温度下工作,而不需要增添附加的如水的 冷却系统。这一点对干旱沙漠地区,或无水源的地方特别重要,因为在这些地域 很难找到足够的冷却水。要强调的是:因为是四倍阳光光强,所以散热问题十分 重要。所以在现在这台样机看似简单的结构中,散热片的放置却有特殊的设计, 而且这种设计本身又要求光伏电池片在工作过程中不受影响。   按这样的要求指标设计和制造出来的样机,通过对光伏电池表面外的温度测 量,证明即使最炎热的夏天,光电池工作的温度区域,也是正常的最佳区域。   那么,这一四倍光强的光伏发电装置有什么优点?   首先,在这一装置中,通常的一块光伏电池等价于四块电池,这就大大减小 了发电成本。要知道,在通常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中,光伏电池的价格,约占 到全部发电成本的70%。四倍电伏发电意味着其中光伏电池成本下降到只是原来 的四分之一,所以经济上的利益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在这样的折迭光设计中,每一个基本小单元都形似一个小漏斗(有人 将这种四倍增强小漏斗形象地称为八面玲珑形的)。每个光漏斗都单独封装,封 装用的玻璃是陈应天教授自己制造出的不碎玻璃,成本很低,但可以经受如冰雹 等外力的猛烈撞击而不影响光伏电池的正常工作。由18个光漏斗组成的发电单元 在峰值时提供150瓦的电功率。这样的结构设计,从安全性能上看要远比固定的 平板光伏电池的构造优越。   再其次,在这一设计中,由18个光漏斗组成的单元分为三列,固定在一个支 架上,支架的轴对准地球的自转轴,并追踪地球的自转而转动。这使得所有光漏 斗每个时刻都正对太阳,而这一自动跟踪原件所消耗的电能,就直接取自光伏电 池自身所产生的电能。因为有了这一套自动跟踪太阳的控制系统,就彻底解决了 太阳能利用中的所谓“余弦效应”。其结果是平均发电量将比平板固定式的增加 约20%。   因为有了以上所述的几个特性,这种新型的光伏发电装置对今后太阳能发电 成本的降低要起巨大的作用,并将大大加速太阳能利用的进程。   以上就是有关四倍太阳光伏发电装置的大致情况,因为样机就在理论物理研 究所大楼顶层,很多知名物理学家和能源专家都来看过,其中就有诺贝尔奖获得 者李政道、丁肇中教授;李政道教授是理论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是实验物理学 家。李政道教授看完后的评价是“理论和实验的完美结合”,而作为实验家的丁 肇中教授,在仔细查看,并询问了若干技术细节之后,郑重地总结一句话: “verg good”。   这里没有必要再重复介绍别的专家的评论了,只想指出的是:李政道和丁肇 中教授对四倍光伏发电装置的评价,是代表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看法的。有意思 的是:和这种肯定的评价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在前面我们所引的刘记者的笔下, 这一实验装置被贬为“太简单了”,“只用几面镜子”的“小发明”,最多只是 供老人无聊时的玩具,只不过使得老年何祚庥显得更“积极”,更“可爱”一点。 这些评论和描写,将记者本人的轻蔑和不屑一顾的模样,刻划得十分传神。   刘记者的这些评论,让我想起文化革命中,在当时的北京大学,曾有一位工 宣队员,对北大外语系的老师曾说过:“英语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26个字母 吗!”没有想到的是:四十年以后的今天,以刘记者为代表的某些媒体人士,和 四十年前某些工宣队员的水平一样!   那么,刘记者对科学技术问题上如何判断失准,是否仅仅是因为她对科学技 术的无知?我以为并非如此,证据就在于:一方面,刘记者对真正科学技术上的 重大进展和创造麻木不仁,不屑一顾;另一方面,她对伪科学却一往情深,想方 设法为之宣传、吹嘘。突出的例子就是文中对所谓的“三大冤案”的宣扬。这起 由“新闻晨报”炒作起来的“冤案”本来就是由该报记者偏听偏信,歪曲事实, 制造出来的伪新闻。文章发表后,许多曾经亲历其事,了解情况的科学工作者, 以及众多网友,都出来或澄清了事实,或据理分析批驳。但是,在刘记者的“编 辑整理”“反映这些争议的全貌”的幌子下,这些“全貌”全不见了。有的只是 对“新闻晨报”的“三大冤案”伪新闻的大肆重复宣染。而何祚庥的反对论点, 明眼人都能看出,是当作反面靶子用的。将这一事件和对光伏发电装置的评论比 较,人们可以看出,刘记者对伪科学一点也不麻木,相反,是十二万分地重视, 十二万分地同情,水平十分之高。   所以,上面的事实告诉我们,刘记者是有意地贬低真科学,而且,也是有意 地吹棒伪科学。应该说,这种对待真伪科学截然不同的态度,也不仅仅表现在刘 记者身上,当前我国有不少媒体,它们对宣传和报道各种所谓的特异功能,特异 现象等伪科学十分起劲,对各种偏离世界科学研究主流的,其实是伪科学(有的 称之为病态科学可能更恰当)和伪环保的论点却情有独衷。而一切对这类错误观 点加以批驳的,就是“不与人为善”,就是妨碍了“思想自由”。在刘记者的这 篇长文中,更是借他人之口,明确声明:“思想自由高于科学真伪”。这就是刘 记者和她所代表的《南方人物周刊》所信奉的“自由主义”! (XYS2006012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