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与Yalesnow网友握手庆幸一下   一玲   平时对新语丝论坛不甚热心, 因为老是上不去。这次多得陶世龙教授对 yalesnow网友一帖的发文,本人抱着必上的信心,几天下来换了几百次镜像点, 终于好运气地“见上” yalesnow网友一面。   “Yalesnow,新年好!”   和我叔叔婶婶的一次谈话中,我才知道父母在“文革”中因为彼此对“总路 线”持不同的意见而离过婚(可笑的是他们方向一致,只是我母亲“偏了2度而 己”---叔叔原话),好在过了不久他们认识到此举是多么的荒唐而欣然复婚。   那真是一个不可理喻的时代。父辈们说“早请示,晚汇报。”是每日必做之 事。王小波在《我的精神家园》中有“思想和害臊”一文对此现象也有描述: “我年轻时在云南插队,仅仅几十年前,那里还是化外蛮邦。因为这个缘故,除 了山青水秀之外,还有民风淳朴的好处。……我们那时说话前先来一句“最高指 示”,也是这个意思。……有一次我在集上买东西,买的是一位傣族老大娘的菠 萝蜜。……那位傣族老太大——用当地话来说,叫作蔑巴——就大呼小叫地追了 过来,朝我大喝一声:不行啦!思想啦!斗私批修啦……”   根据以上事例,本人猜测那个年代写批评文章应该也有这种情况:作为个人, 拿什么去评判一个作品,一个观点的错误与否呢?只有用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用 阶级分类,拿这把“尺子”来度量,有偏差的就是错的啦!比较一下当时的千篇 一律的批评文章即可证明出,这是特定时代的一种用文格式。   由此可推出结论:何老的那些文字就等于是那时说话要先来一句“最高指示” 而己。事实也证明这些话语当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只是50年后被别有用心的人 妄加指责来加以利用了。   向Yalesnow网友汇报一下我是从以下的文章了解“1955年何祚庥批梁思成” 事件背景的:   第十二座雕像 作者:邓琮琮 来源:文汇报   ……于光远(50年代曾任中宣部理论教育处副处长)先生回忆说:“对梁思 成的批判,上面是彭真负责管,我做具体事……我按彭真的意见,在颐和园的畅 观堂组织人写批判文章,不久30多篇批判文章就写出来了。彭真拿到这批文章后, 并没有让发表,而是交给梁思成看。彭真说,梁思成原来认为自己是这方面的权 威,没有人能批评他。一下看到这么多篇文章批评他,觉得自己错了。彭真对他 说,如果你不放弃你的意见,我们就一篇一篇地发表这些批判文章。梁思成这时 就承认自己有不对的地方。其实我想也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些文章若都公 开发表了,他当然也受不了。结果梁思成不阻挡天安门的改建,大批判的文章一 篇也没有发表,只有何祚庥自己送到《学习》杂志的一篇漏网了……我记得这是 唯一发表出来的批判梁的文章。这件事虽然好像是浪费了人力,但彭真这样处理 是恰当的,问题解决了,也没有批判人。”   1994年6月8日,何祚庥院士(1956年前任中宣部科学卫生处干事)对于光远 先生的这段回忆补充说:“1955年,在某次政治局会议上,部长陆定一给彭真同 志写了一个条子,请彭真同志领导这一批判工作(指批判梁思成的建筑思想)。 彭真同志点点头,同意了。于是,于光远同志便带了我去见彭真同志。彭真同志 除召集了有关同志开了一次动员会 并做了讲话以外,最重要的一个措施便是下 令在颐和园的畅观堂里组织了一个班子,大大小小共写出约十余篇的批判文章。 其中写得最好、最有说服力的是查汝强同志所撰写的《评梁思成的建筑理论的若 干问题》的文章。我也写了一篇《论梁思成对建筑问题的若干错误见解》。当时 决定先发我写的那篇文章,便刊登在《学习》杂志上。梁思成教授见了刊在《学 习》杂志上这一文章后,立即在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做了比较认真的自我批评, 刊登在次日的《人民日报》上。彭真同志见了这一自我批评以后,立即把我们这 批文章的作者都找了去,说:‘人家都承认错误、做了自我批评了,怎么还能批 评人家!’于是下令把所有已写了的文章都送梁思成教授参阅,但一切报刊不得 再刊登有关批梁的文章!于是一场批梁的运动就此中断……”   ……   纪念梁思成先生百年诞辰学术会议上的发言   《1955年:中国传统与现代主义的决裂》 作者: 王军   ……   何祚庥1955年写的这篇文章,主要根据的事实是“梁思成近年来所积极提倡 的‘大屋顶’乃是一种造价十分昂贵的屋顶。”认为梁先生“用来证明‘无论房 屋大小,层数高低’都可以用传统形式来处理的二张‘想象中的建筑图’上,其 中有一张是要在三十五层的高楼上盖上‘大屋顶’(《祖国的建筑》),请试想 一下,如果要在三十五层的高楼上盖上一个‘大屋顶’,在下面的人是不是还能 够看得见;而且,如果要使三十五层高楼上的大屋顶能够和下面的庞大建筑相称, 这个大屋顶势必要大到和一个四十层的高楼相当。事实上,在梁思成所描绘的那 张图中就已经表现了这一点。毫无疑问,这种做法,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   ……   梁先生的第二任夫人林洙也说:“他(梁思成)深信着‘几年以后’,‘我 的真理将要胜利’。但是他还是承认,许多地方出现模仿宫殿式大屋顶,他有不 可推卸的责任,特别是‘大屋顶’造价昂贵,不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节约的精神。 在这个前提下,他在全国政协大会上做了检查。”(梁思成遗孀等谈1955年"批 梁"事件)   ……   后来发现陶世龙教授的“五柳村”网站有更详尽的说明,可上去仔细看看。   高兴地和Yalesnow网友握手庆幸一下:“我们没有生活在那疯狂的年代!”, 当然本人认为您可以在新语丝论坛上自由地发言,那是比我更庆幸了。要好好珍 惜啊!   谨以此文祝新语丝旺旺,大家旺旺! (XYS2006013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