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矿难与制造社会冲突——年长智者的理性回应   李胜先   中国矿难牵动着许多中国人的心,是一个被媒体热议的话题,也是一个十分 敏感的议题,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见诸某些媒体的主导性言论给人们的印 象是:腐败是中国矿难的主要根源甚至唯一根源。腐败是全国上下深恶痛绝的恶 事,某些媒体以矿难切入高喊反腐败自然希望能收到自己预期的效果。   去年12月下旬偶尔在网上见到赵若舟的文章:《何祚庥不就是中国的斯宾塞 吗?》,其中引述了《南方人物周刊》里何先生与摄影师的对话,并说:何院士 的“‘官员腐败有理,矿主黑心无过’对中国矿难的总结可谓精辟。”虽然从其 引述的对话中很难得出“有理”与“无过”的“精辟总结”,但,难道何祚庥院 士的对答果真如此拙劣吗?例如:说报纸上说每天死100多人,而且大体上还是 真实的。一位向来以严谨和重证据的知名科学家真的会这样认为吗?虽然这段文 字里的省略号和答非所问可以提醒我们,这里可能有陷阱,但毕竟白纸黑字。在 我们的印象中一次死亡超过100人的矿难是有的,矿难频发也是事实,但每天100 多人,那一年将会超过36500人,而事实并非如此。是何祚庥先生的失言,是摄 影师的夸大,还是记者的编造?   按图索骥,在报摊上买到了一本由《南方周末》出品,2005年12月14日出版 的《南方人物周刊》,其中22页~33页为“封面人物 追问何祚庥”专栏。通读 完此专栏,第一个疑问是,既然是记者刘天时专访何祚庥,怎么半道杀出个摄影 师的“激愤”插曲?第一印象是,这一期《南方人物周刊》“封面人物 追问何 祚庥”专栏是经过周密策划,是要立意贬损和刻意辱骂何祚庥的(如,P22~P23, 笑蜀的《“科学狂禅”可以休矣》:“不要那么自负,不要那么绝对、那么张 狂”,“因为你正在迷妄之中、癫狂之中”)。后来网上读到的相关文章更是加 深、加重和明晰了《南方人物周刊》精心策划恶意贬损、讨伐和辱骂何祚庥的本 意。刘天时制造的“激愤”的矿难插曲是她企图妖魔化何祚庥的重头戏。   2006年1月27日,终于在《新语丝》上读到了何先生主要谈矿难的文章: 《揭露伪新闻(七)——新闻的职责是客观地如实地向社会公众报导真实情况, 还是用夸张煽情的方法人为地去制造社会冲突?!》。   与何祚庥相比,在诸多方面刘天时真是差距太大了,简直是天壤之别,仅就 这篇“对话何祚庥”而言,至少有5大差距。   差距1,理性对造势   何先生的原话是报纸上报导过有些大的矿难,每次死了100多人,刘天时白 纸黑字夸大为每天100多人。赵若舟随声附和并引用数字说:“2003年我国煤矿 灾难死亡人数超过6000人,百万吨死亡率约为4.00。2004年上半年,全国煤炭共 发生伤亡事故1736起, 死亡2537人,百万吨死亡率为2.96。而美国在1998年百 万吨死亡率仅为0.03左右。有人统计,我国煤矿事故死亡率是美国的145倍,是 印度的13倍。”赵借此质问道:“在何院士看来,多哉乎?不多也!”   何先生把查到的数据做了计算和分析。“2003年,煤矿矿难共死亡6434人; 平均每天死亡17.6人,2004年共死亡6027人,平均每天死亡16.5人;2005年1月1 日到2005年12月11日共死亡5491人,平均每天死亡15.9人”,美国煤矿矿难每年 死亡的人数“1995年死亡46人,2001年死亡41人,2002年死亡28人,2005年仅为 22人。” 中国年死亡数“大体是美国矿工死亡人数的200倍。当前美国年生产煤 为10.87亿吨,而中国为21.1亿吨,亦即中国的煤的产量约为美国的2倍,或者说, 中国的每百万吨煤产出所死亡人数,约是美国的100倍!”何先生认为:更为科 学一些的比较指标,是在井下的百万小时劳动时间的死亡人数,中国井下的矿工 约是700多万人,而美国却约是8.1万人,也有报导说仅为8.8万人;中国矿工年 劳动约3000小时,而美国矿工年劳动约2000小时。何先生算出的中国的每百万小 时劳动时间的死亡率是0.266人;美国是0.188人。中国的百万劳动小时的死亡率, 仅比美国多出41%!换句话说,中国的每一位煤矿矿工,在井下作业过程中,所 遭遇到的风险概率比美国多41%!   有基本统计学知识的人都会知道,比较要有具备可供比较的参照系,比较要 有可信的指标,要进行多重的分析。何先生是科学家,他的思维是理性、清晰、 透明和负责任的,他从死亡总数的比较,到年平均数比较,再到百万吨死亡人数 比较,又到井下百万小时死亡人数比较,直到井下作业的风险概率比较。所以是 很有说服力的。刘天时缺乏应有的基本统计学知识,又不具有这种科学思维,却 要刻意贬损何祚庥,当然只好靠造势。所以要借何先生的口说中国矿难每天死亡 100多人,连意在支持她的赵若舟也用具体数据(2003年平均每天死亡16.4人, 2004年上半年14.1人,远不是100多人)给她帮了个倒忙。赵若舟如果能克服偏 性,理应问问刘天时“为什么要夸大为每天100多人?”   刘天时为达贬损目的而造势的例子很多,这里先举6例:一,在“复杂的何 祚庥”一文里刘天时说何先生“讲话内容没有多少趣味性”,“急的时候辩论逻 辑一般”,“他的自我评价不低”。二,借另两个人的名义说何先生“借重权 力”,“思想老化,他的自我认知有偏差”;“他比较喜欢打棍子、扣帽子、以 发起运动的形式批评人”。刘天时特别指明:“它们对读者进一步地理解何祚庥、 理解文章本意,能有一点提示作用。”(P22)三,声称是“采访实录”,却特 意横插进一个旁听者“打断采访”的“激愤地插话”,还要进一步强调说:“记 者以为这段插曲,双方的观点和态度颇有些代表性的意味,所以保留于此。”四, 无端夸大每天矿难死亡为100多人还嫌不够,在“未删”版本中还要“绝对狗屁, 有那十倍!”;五,旁听者还进一步质问何先生:“您看过《盲井》(注:一部 反映小煤矿死人的电影)吗…”,用并非真人实事的电影情节来渲染气氛;六, 何先生说;“有时候发展过程中的牺牲是不可免的。你希望没一点牺牲,是很不 切实际的想法。”旁听者说:“那您的意思就是煤矿工人应该死了?”把“牺牲 不可避免”偷换到“煤矿工人该死”,实在是恶意的低层次的造势与煽情。   差距2,实话对造假   矿难死人谁都不愿意看到。矿难死人的原因是什么?难道除了腐败再也没有 别的原因了吗?中国是一个单因论盛行的国家,还被一哄而起的习惯笼罩,某些 不良媒体兴起了恶意炒作造势的恶风,这段关于矿难的文字生动具体地证明刘天 时是一个幼稚的单因论者,可悲的一哄而起者和十分霸道的恶意炒作者。刘天时 等认定矿难死人全是是腐败造成的,何先生没有按他们的设定去讲去说,她就借 机特意大张旗鼓地恶意讨伐何先生的不同看法。   何先生说,交通事故死人“没法避免!中国煤矿死人也没法避免!”“主要 是穷,而不是腐败。为什么工人接受较低的工资、较危险的条件?老百姓不是傻 子,他们不是不知道啊。那为什么还接受?因为不接受活不下去。”“我们中国 的问题只有一步步走,社会发展要有个过程。中国要发展,某些代价是不可避免 的。”“它有一个概率分布。何祚庥也不希望死人”(P24~25)。在刘天时的 这篇文章中还有何先生的话:“煤矿死人当然要减少,但要完全不死人是做不到 的。”(P28)   “煤矿死人没法避免”,“主要是穷,而不是腐败”,“中国要发展,某些 代价是不可避免的”,“它有一个概率分布”。何祚庥这些都是大实话,只不过 没有简单附和那些只知道高喊反腐败的人的声调,更重要的是他比刘天时等站得 更高,看得更深、更远。刘天时等因知识结构上的缺陷,听不懂。比如概率分布 吧,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风险率,在人行道上行走发生危险也是不可避免的。 井口上的天空有一片乌云,一个坐在井底的人看见了,说不得了,天昏地暗;一 个站在井口上的人说,可能要下雨;大山顶上气象台的人说,多云到晴天。   众所周知,所有国家的所有煤矿都有矿难、都死人,矿难和死人有个概率分 布问题,这些是规律;当前中国付出的代价更大,主要是穷,这是事实;《参考 消息》2006年1月4日有一位德国记者的文章说:“矿工中上过学的人很少,很多 人几乎不会读写。他们从前是农民,但生活光靠土地微薄的收成已无以为继。 ‘我们知道井下的每个工作日都很危险,但我们需要钱’”。何先生没有把腐败 列在第一位,而把“穷”列在主要位置,这是他独到的见解,他是站在用先进生 产力淘汰落后生产力的高度强调首先要治穷。何先生非但没有掩盖矿难中的腐败 问题,而且用具体的数据分析腐败的症结。何先生说“为什么中美之间在煤矿安 全形势上有41%的差距?重要原因之一是腐败,是官煤勾结。2005年11月中国最 新公布的百万吨煤死亡率是2.912,其中乡镇煤矿是6.556,地方煤矿是2.054, 而国有重点煤矿是0.840。”(见《揭露伪新闻(七)》)   为了集中攻击何先生的这个不同观点,刘天时在这里至少留下6个造假例证: 一,把一次大的矿难死100多人夸大为每天100多人。二,又把自己刻意夸大的每 天死100多人嫁接为何先生所说。三,这段文字至少见到了三个版本,不同版本 对话内容不同,省略号也不同,就是说这段文字可按造假需要随意裁剪。四,刊 物上的版本开头有摄影师“以至激愤地插话”,但这个版本“省略”了摄影师的 “激愤”的插话,在《关天茶舍》所公布的未删版本里摄影师说:“绝对狗屁, 有那十倍!”这是更可恶的夸大,100的10倍,每天死亡1000人,夸大到了60多 倍!五,刊物版本里裁剪掉《关天茶舍》所公布的“未删”版本里何先生批评摄 影师的前两个“你”(你不该生在中国,你不该做中国人),只剩下“谁叫你不 幸生在中国了?”六,刘天时“顺理成章”把批评摄影师的话“谁叫你不幸生在 中国了?”嫁接成对“那他们就该接受这样的命运吗”的回答。原来,刘天时造 假为的是栽赃。   2005.12.19.中国新记者网,曹大钧的文章《何祚庥的“失言”和〈南方人 物周刊〉的“失人”》说:何先生的“观点很是确切,那就是他认为矿难的原因 在于贫穷而非腐败。这有什么不对?挖煤会死人,穷人去挖煤,常识而已,如果 面对公众,连说出常识还要遭到非议的话,我很怀疑在此之后是不是有更深层次 的‘阴谋’”。   差距3,真情对煽情   何先生说“因为中国的老百姓太穷了”。“为什么工人接受较低的工资、较 危险的条件?老百姓不是傻子,他们不是不知道啊。那为什么还接受?因为不接 受活不下去。”“何祚庥也不希望死人”,“你希望没有一点牺牲,是很不切实 际的想法。”“他们的贡献我们应该正确评价。”“解决了中国的能源短缺问 题。”这里“老百姓太穷了”,“不接受活不下去”,“不希望死人”,肯定矿 工们的贡献,是何先生对矿工们的真心、真情;即便对出言不逊的摄影师仍以真 情相告:想法好,但不切实际。   与何先生的真情相反,刘天时在这里明显煽情至少有6处:一,将每次100多 人夸大为每天100多人,还要加上“绝对狗屁,有那十倍!”,恶意夸大就是煽 情;二,把何先生批评摄影师的三句话裁减剩一句并嫁接为“就该接受这样的命 运”,用移花接木来煽情;三,还无中生有加上“怨就怨”,靠添油加醋煽情; 四,文章起首特意提醒说摄影师“对何先生的说法不能同意,……颇有一番争执。 记者以为这段插曲,双方的观点和态度颇有些代表性的意味,所以保留于此” (P23),用预先引导并放大“激愤插话”的意义来煽情;五,按照采访规则, 摄影师的任务是摄影,是不能提问的,刘天时偏偏重笔渲染,不惜违背职业操守 煽情;六,“绝对狗屁”是言语冲突的起因,刘天时却隐去了这骂人的脏话,借 隐瞒真实情况煽情。为了煽情,刘天时可算是费尽心机。   差距4,反腐与自腐   可以说,在中国何祚庥不仅是反腐败的知名人士,而且站得高、看得远。例 如,刘天时的文章里何先生说:“学术腐败深层问题还没有抖出来。学术腐败, 和更深层腐败有密切关系”(P23)。在矿难问题上,何先生也照样是坚决反对 腐败的,只是不只拘于腐败问题,敢于实话实说,把治穷摆在主要的位置上。   反腐败自己首先得站的正,诚如这篇文章所载“何祚庥一生坦荡,我从来没 有为个人的事情找过领导,没有为房子,工资、院士资格找过领导。我找领导都 是为国家人民的事情”(P27)。反腐败应该光明磊落,也诚如记者施弘征所说: “只要旗帜鲜明,就难免有过激之处。过激伤人总比阴招损人来的磊落。”(见 《我看〈追问何祚庥〉并致刘天时》新语丝网2005年12月21日)   什么叫腐败?简言之,腐败就是言行的堕落、阴损与败坏。腐败其实并不只 是官员们的专利,现在的新闻界就有不少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近几年本人也遇 到过多起,有的记者来采访,约好经本人看过之后再发稿,可记者大多违约发稿, 而且记者假借你的口塞进自己的私货,业内的朋友问,那是你说的吗?弄得你哭 笑不得。有个大报向我约稿,结果他把我的稿子改成了他的采访;更有可气的, 广东有家报纸把我的约稿改个题目以自己的名义发表。此后再也不愿与不敢和这 类记者朋友们打交道了。   上述刘天时的造势、造假、煽情算不算腐败?还有:一,这次采访前,刘天 时向何先生保证:“我可以保证这次采访一定遵循诚信的准则。”二,记者应主 动将采访稿送被采访人审阅并同意后方能发稿,这是众所周知的规矩,刘天时压 根就不让何先生看稿子,她的辩解是“本来是打算下一期采用的,现在是总编说 要提前在这一期发稿,所以就来不及给你看了,何况你并没有提要看稿的要求”, 相信凡是看过这一期杂志的人都会得出同样的结论,所谓提前发稿是不存在的, 早已是“提前”周密安排的。三,12月7日何先生打电话让刘天时把整理稿给他 本人过目,以保证稿子的真实性(这也是对刘天时负责),刘说“不行,已经发 稿了。”又连续说了“错了,我负责!”“如果错了,我负责!”12月9日(星 期五),何先生第二次打电话给刘天时要看她整理好的稿子,刘推说她在外地, 没法把稿子送给何先生。就在这一天刘天时却把稿子送给了网站(凯迪网络), 12月12日,又有一个《关天茶舍》的“未删版本”,加上标明12月14日出版的 2005年第25期《南方人物周刊》,这样就有了内容差别相当大的三个版本(见何 祚庥:《揭露伪新闻——〈南方人物周刊〉又一次作了背离诚信原则的报导》, 〈科学与社会网〉2005年12月15日),信誓旦旦“我负责”的刘天时为什么要搞 出三个版本?四,12月9日刘天时对何先生说她在外地,可杂志上明明写着“刘 天时发自北京”,她自己揭穿了自己的谎言。五,这一期杂志(P32)有一篇署 名司马南的短文《何祚庥特别注重证据》,文后注明“实习记者徐振江根据电话 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刘天时拒绝本人审阅又有意不注明“未经本人审 阅”,是想套用惯例又设下这种反衬以误导读者:这一篇不注明那是何先生审阅 过的,她可以不负责任。这正好反证刘天时经过周密计划以逃避责任。六,为什 么要颠倒时间顺序?P28注1引用了何祚庥,陆佑楣两位院士2005年4月11日关于 怒江水电站给中央的报告,除少了“纠集了不少媒体人士加以炒作”和“影响我 国的发展,与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背道而驰”,其余一字不 移的从何、陆的报告上照录。说明刘天时看过这个报告全文,知道报告的日期。 四个月之后,2005年8月25日“自然之友”公布了“提请依法公布怒江水电环评 报告”(见何祚庥:《揭露伪新闻(四)--〈南方人物周刊〉记者刘天时编造谣言 的证据一则》新语丝20051228)。但刘天时却颠倒说“在‘自然之友’等环保组 织组织签名递交国务院,呼吁怒江工程项目决策过程应让公众充分知情并评议之 时”(直译就是“之后”),两位院士才上书党中央。颠倒时间顺序为的是制造 假象以图证明何先生“倚重官方权力,打压民间组织”(P24)。如此看来,在 《南方人物周刊》里刘天时自己倒是个擅长搞腐败的主笔。   差距5,批评政府与对立政府   刘天时是怎样理解何祚庥的?请看:“会有人批评您倚重官方权力,打压民 间组织”(P24),“您似乎一直和政治离得很近”(P27),“您不适合做官, 但似乎您很少和官方立场发生分歧”(P28),“您应该知道,有人批评您‘左’ 吧?”(P27);“您应该知道,有些人对您的理论物理水平乃至您的院士资格 表示怀疑”(P26),“有人也由此揣测您转向所谓科学哲学以及后来反伪科学、 对众多社会事务发言,是因为您在自己的专业——理论物理领域成绩不大、无以 慰藉”(P26);“您的‘科学’,专指马克思主义?”(P24),“中国目前工 农的状况,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理念吗?”(P28)。   刘天时硬是说何先生“倚重官方”、“一直离得很近”、“很少和官方分 歧”、“左”,并要暗示连院士都是官方给的,所以要继续为官方说话,聊以 “慰藉”。她还进一步说何先生的“科学”是“专指马克思主义”,最后则不只 是针对何先生了,她从矿难延伸到“目前工农的状况”质疑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 念。   好了,刘天时与何先生的根本分歧或差距就更清楚了!原来刘天时以对立政 府自傲,指责经常批评官方立场而得罪人的何祚庥院士没有“一直”和官方对立。 何先生说“我们的学术界腐败严重,和体制有一定关系。体制问题之一是,整治 腐败不力,包庇、纵容腐败。还比如,邹承鲁院士,在国外的《自然》杂志上写 文章,建议我们科技部不要管具体项目,可是这个声音马上就被封锁了。为什么 如此害怕?如果某种意见没中要害的话,不会反应这么强烈。”(P23)“我也 不是凡是政府的我就拥护啊,我不是批评国家环保局吗?关于磁悬浮铁路问题, 我还批评铁道部;我也批评教育部,教育经费不到位啊……”(P28)文章里的 这些是不是和官方立场分歧?这些也是“倚重官方”吗?   院士不是官员,是老百姓,何祚庥也是民间人士;方舟子也是民间人士。他 们只是揭露社会不良现象,正如文章里所载“方舟子揭露的事情,有哪一件是得 到过正式的响应的?没有。丢官、丢教授头衔、下台的,没有。比如最近某校常 务副校长抄袭,证据确凿,要是在国外,早下台了,但我们没看见反应”,“所 以,方舟子打假,有人就生怕火势蔓延,所以动员各种力量反对。”(P23)我 们有理由问,刘天时是否也属于被动员起来的一种力量?   刘天时必须弄清楚批评政府和对立政府的是有区别的。任何人都有批评政府 的权利、自由和责任,但刻意对立政府未必都是进步的,把对立政府当成时髦来 自诩未必对社会有好处,凡是政府主张的事必反,象香港的“民主派”那样,刻 意制造社会冲突,可能会遭到老百姓的痛恨。何祚庥经常批评政府但并不“一直” 与政府对立,恐怕这也正是一些人攻击、贬损和辱骂何祚庥的一种“理由”,蓄 意用夸大、煽情栽赃何院士的矿难争论正是应这种“理由”的需要,由刘天时等 人精心炮制出来的“一段插曲”。或许刘天时只是个枪手?   我们想知道,刘天时和《南方人物周刊》里的某些人刻意贬损和辱骂何祚庥、 刻意制造社会冲突意欲何为? (XYS20060204)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