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谈谈《南方周末》对黄静案的反思 kuhanin   本案一个最关键的点就是为什么受害人的尸体会莫名其妙地遭到毁坏。受害 人的尸体是整个案情的最关键点,按理说如果司法是公正的话,以目前的条件即 使保存到今天也没有问题。而且证据被毁了之后,从来没有看到任何一方为此负 责。只要有这个疑点,再加上姜家在当地的背景,黄静的美貌,案发现场的不堪 入目,即使再白痴的民众也可以明白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中国的司法腐败已经 不是什么新鲜事了。黄静案新鲜在于某些堕落媒体利用自己曾经在民众的威望, 被收买了之后,以一种所谓的理性,中立和反思的姿态来助纣为虐。这种腐败比 以前单纯的腐败高明多了,痛苦的只能是普通百姓。   《南方周末》从20世纪末中国的媒体良心堕落到前几年的都市小报,再到今 天的权贵发言人,让人痛心疾首。我对他的态度也正好与他堕落的轨迹吻合:从 生活费中挤出钱来买到偶尔到网上去看看网络版到现在只有看到黄静案才想起来 有这么一份垃圾报纸。   为《南方周末》的堕落默哀,希望《南方都市报》能够扛过大旗。 附: 一场轰动华人圈的网络公审落幕 黄静案检讨 作者: 吕明合 龙玉琴 王晓莹 潘晓凌 来源:南方周末 时间: 2006-07-20 7月10日,女教师黄静裸死案在湘潭市雨湖区法院宣判。法官宣布,犯罪嫌 疑人姜俊武强奸(中止)的罪名不成立。 这场耗时三年之久的斗争,从一开始,就已注定没有赢家。 姜家赢得了尸检报告和法律的支持,但至今仍未摆脱舆论对他们“罪犯”身 份的怀疑。 而黄静之母黄淑华,曾一度赢得了最广泛的支持,但她的努力在司法判决面 前成为泡影。 在黄静案中,“我们可以反思一下,在这些报道中,我们有没有过不到现场 调查仅仅是电话采访的稿件?有没有只采访一方当事人的稿件?有没有直接给一 方当事人污名化甚至入罪的稿件?有没有过屁股指挥脑袋,立场决定是非的稿 件?”中央电视台一位编导反问。 而从开始到结束,司法机关无疑承受了太多的指责,这种指责从一开始就有, 在一审的无罪判决后,仍有网友不断指责司法机关的腐败。 这一切或许都根源于2003年2月23日的那个晚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成为悬疑。 而在这一晚之后,谁能自认手握真相和正义呢?   被告人姜俊武无罪,面对这样的判决结果,黄静的父母举着女儿的照片,倍 感无奈,三年来,他们是最大的受害者。 命案之疑 现在可以确定的事实是,2003年2月23日(农历正月二十三)下午两点多。 26岁的湘潭市国税局干部姜俊武,在21岁的临丰小学女教师黄静家吃完午饭后, 带黄离开。第二天上午11点多,黄淑华赶到临丰小学时,看到的是死去多时的黄 静。 其间发生了什么,除了当时跑出来呼救的姜俊武,没有人知道。也许,不会 再有别的人知道。 黄静案刚发生时,在媒体眼中不过是个普通案件。从2003年3月1日湖南一家 都市报“湖南21岁漂亮女教师一丝不挂死在学校宿舍”的标题来看,甚至还带有 点“桃色”。采访记者后来也承认,其中确有吸引读者眼球的考虑。 从始至终,黄淑华更坚定自己的怀疑,“我就一直要请法医,都认定我女儿 没有病。”有朋友给她看了网络上有关孙志刚的报道。“他说广东有个孙志刚, 解决得比较快。” 这个提议使黄开始重新考虑解决办法。黄淑华仔细阅读了网站内容。“孙志 刚有那么多人关注,那么多人帮忙。我就想我这个事情和他比较像。请人帮一下 忙比较好。” 互联网开始进一步“帮助”黄淑华,找专家的工作也是通过网络进行的。50 多岁的黄淑华很快学会了上网,6月22日,她在网上发出了求助信,泣诉了女儿 的遭遇,帖子里留下了她的联系电话。 照片中,黄静身体的伤痕和淤血处得到了网友的同情。网友们不仅回帖给黄 淑华以精神上的支持,还提供了更实际、有效的帮助。 很快,黄淑华接到了电话,“她说自己是中山大学教授,叫艾晓明。我真想 不到一个教授会打电话给我。” 除了艾晓明,帮助她的还有记者。北京一家报纸的记者在网上看到这些帖子, 也找到了她。 2003年6月26日,该报以《病死?还是奸杀?———湖南湘潭青年女教师裸 身猝死之谜》为题报道了此案。这篇报道被网络广为转载,互联网和传统媒体形 成了互动,为以后更大规模的舆论介入奠定了基础。 但这篇报道,没有出现另一方当事人,姜家的声音。 与此同时,黄静生前的网友“风中的追赶者”找到了黄淑华。此前的4月9日, “风中的追赶者”已为黄静建了一个网上纪念馆“天堂花园”。 再后来,艾晓明、李健、徐建新、张祖桦等人在春蕾行动网等网站上发起为 黄静家属筹集保存尸体费用的募捐。“天堂花园”的访问量也直线上升,很快达 数十万次。大量网友发帖支持黄家并表示同情。 这些支持无疑更坚定了黄淑华坚持下去的决心,而警方和姜家,则成了网友 唾骂的对象,事后,本报对姜家的采访证明,这些唾骂令姜家的人难受到窒息。 姜俊武的父亲姜金有对本报记者说,网友们把黄静案当成了抨击司法腐败的 一个宣泄口,而姜家,很不幸,成了替罪羊。这一点也为姜家人后来所坚持,一 直坚持了三年。 姜金有举例说,“比如说,有个网友先说自己那的派出所办案时怎么收钱收 烟,然后,先骂警察,再骂我们。” 黄淑华也说,她曾经去找过湖南省人大管司法的一个主任,想让他批示解决 此案,“他就说,这不是一两个领导的纸条能决定的事情,要解决问题,必须得 形成气候。” 黄淑华不停上访形成的气候,显然给姜家造成了压力。姜金有开始担心儿子 的前途。后来,他们决定请律师为自己提供法律服务。姜金有请来的是湘潭市一 家知名律师所的主任。和黄淑华不同,没有律师拒绝他。 “没人听我们的” 黄静案处理过程中,双方受到的不同遭遇被逐渐放大。然后,由网络而传统 媒体,渐渐演变成了一个公共事件。 “法官是眼睛瞎的,当事人是眼睛瞎的,法医是眼睛瞎的,但是很多有良知 的人,心里还是很清楚的。只是他们以前没机会通过网络支持我。”黄淑华说。 但即使面对网民如潮质疑,湘潭市雨湖公安分局原局长陈秋明仍坚持不立案。 “他说要对历史负责,绝不同意立案!”黄淑华说。 “清者自清。我没犯罪,他们本来就不该抓我。”姜俊武说。律师告诉他, 按他的案情,应该不构成犯罪。 但此时,事情的发展已非三方所能控制。2003年5月28日,39岁的江西德兴 教师徐建新和北京一位记者,在网上发起了《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的呼吁书》 的签名活动,要求公安部立案或派人彻查黄静的死因,并要求法医吴建群、平政 路派出所所长等办案人员停职。 陈秋明和他的同事们最终“没顶住压力”。警方终于决定立案。6月2日,姜 俊武被刑事拘留。7月8日湘潭市人民检察院正式对他进行批捕。而司法机关的介 入却给网友猜疑提供了更多依据。“要是没有猫腻,怎么会这么快?” 此时,姜俊武和家人、黄静案最初的办案者们,开始遭到更大规模的“围 剿”。 “有人在网上公布了我们家人的手机号码。每天都有人发短信或打电话来骂 我。后来只好把手机停了一段时间。”姜金有说。 手机和宅电被公布在网上的还有平政路派出所所长宋任宇、副所长袁革林、 雨湖区公安分局刑侦队长何永奇。法医吴建群则被公布了名字。全国各地的网友 还给姜家寄来了不少咒骂信。 媒体大规模地报道,但“他们没有采访过我”,姜金有说,也有少数媒体的 记者找过他,但质问罪犯的语气令姜金有愕然。 因为觉得媒体的报道不客观,姜先是拒绝了所有媒体的采访。再后来,很长 一段时间,媒体再没找过他或他的单位。姜金有说,他现在觉得失策,他的回避 采访,更容易造成“理亏”的印象,让他们在舆论上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后来,姜家在朋友的劝说下,准备开办网站。内容都准备好了,名字就叫 “事实真相”。但最终还是取消了。原因是,姜家觉得当时“没人听我们的”。 姜金有反复说这句话。 在取保候审期间,姜俊武曾无数次上“天堂花园”。他的同学也被动员起来。 “我们都在上面跟过帖,呼吁大家要理性,相信法律,但都被删了。” 网络论战也由“天堂花园”“平政路派出所网站”蔓延,很快转移到关天茶 舍、凯迪社区等著名中文BBS上。最终变成了受海内外华人关注的重大事件,并 被冠以“中国网络第一案”。在滔滔的网络民意下,姜家和警方的声音被淹没了。 而另一些网友开始隐隐觉得不对,觉得应该听听姜家的意见。 来CCTV之前,央视的那位编导是一家报社记者,他的介入也许是一个转折点。 关于黄静案,他先后做过三次报道,时间正好跨越3年。2003年7月他为《东 方早报》撰写特稿《21岁女教师离奇死亡调查》;2004年5月,CCTV新闻频道 《社会记录》栏目的40分钟上下集新闻专题《黄静之死》播出;2006年7月宣判 后,CCTV新闻频道《社会记录》栏目的50分钟上下集新闻专题《漫长的告别》播 出。   2003年7月份,这位编导赶到湘潭时,因为网络干预的力量,姜俊武已被刑 拘。 “当时比较坚定的一个报道方向是,一定要找到双方当事人,尽可能找到包 括办案机关在内的第三方,让报道成为三方观点的平台,因为当时网络上九成声 音都是黄家和偏向黄家的,让人觉得怪异。” 他的坚持使姜家最终接受了采访。 网络上终于第一次出现了他们的声音。 为何不向媒体公开 在万众声援下,黄淑华请南京医科大学和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连续做了两 次尸检,两个非官方机构得出与湖南警方截然不同的结论:认为黄静系非正常死 亡,病死一说证据不足。 而鉴定过程中的一些“意外”事件也令人疑惑,先是黄静心脏标本在保管过 程中被毁,然后黄静在福尔马林中的尸体开始高度腐败。警方随后又强迫黄家火 化尸体。 有关这些“意外”的细节和怀疑被迅速发表在网上,更多的人开始关注黄静 案,先是同情,愤怒,然后是提供实际的帮助。 现实中的医生、警察、检察官、法官从各自专业出发,为黄淑华提供各自的 分析。更多网络精英们也先后参与论战,著名的网友计有十年砍柴、刘路律师、 温克坚、苏三…… 这些争论被姜黄两家各自整理成厚厚的材料。现在,面对媒体,他们随时都 能引用网络精英们对自己有利的分析。但显然黄淑华手里的“料”要多得多。 同时,他们对站在与自己相反立场的人则嗤之以鼻。黄淑华认为,那些替姜 家说话的人都是被收买的网络枪手。 “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 经历无数曲折后,黄静案等来了庭审。 2004年12月7日,黄静案第一次不公开开庭审理。姜俊武以涉嫌“强奸中止 罪”,被提起公诉。开庭当天,3位专家鉴定人出庭作证指明黄静的死因,以高 铭暄为首的4位国内顶尖级刑法学专家出具了认为黄静是“强奸(未遂)致死” 的法律意见书。 法院的判决拖过了2005年春节,后来,又拖到了2006年年中。 2006年7月10日上午9时40分许判决终于做出,40多家媒体到场。 法院认为姜俊武“特殊性行为”虽不属强奸罪,但他须对黄静的死亡后果承 担50%的民事责任,赔偿黄淑华、黄国华经济损失59399.5元。 判决书最终采信了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鉴定中心出具的死亡鉴定意见———在 潜在病理改变的基础下,因姜俊武采用较特殊方式进行的性活动促发死亡。 被告人姜俊武无罪,这样的判决,各方都不满意。黄淑华说她一定要让市检 察院抗诉。而姜家认为,“说我儿子无罪了,怎么还得赔偿刑事附带民事的要 求?” 网络似乎依然不信任法庭判决,雨湖区法院办公室主任邓焰对本报记者表示, “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但评论对审判结果影响不大。我们的审判都是按照法律 程序进行的。我们负责审判的只是法律事实。” 受伤的人   自从被取保候审后,姜俊武一直深居简出,不接电话,不出门。后来,他又 重新玩起了曾戒掉的游戏。 “太难的玩不了,久了就头痛。”姜俊武耷拉着脑袋回答,表情木讷。他的 脸因缺少日照而泛白。眼眶四周,有明显的黑眼圈。 “从被拘留到现在,我都不大能说话了。外面的事,我只能通过网络和报纸 了解。”交谈时,他眼睛不时往地面扫,而在接受一家媒体的采访中,他说,他 恨,很恨。 “从被拘留后,他的情绪就不好。”姜金有举例说,有次他的同学陪他一起 去探监。看守所规定,探监时间半个小时,但十几分钟后,一个民警就催促姜俊 武放下听筒,让他回去。“他突然尖叫起来,用力甩那个警察的手,和警察吵起 来了。” 三年来,为了替儿子鸣冤,姜金有在单位领导的支持下,已基本暂停了主要 工作。他的妻子也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姜金有拿出厚厚两叠材料说,这些材料, 分别被寄往市人大、市政法委等机关,内容都是反映尽快审理此案。 “现在好了,等20日生效后,我儿子就可以上班了。”回家路上,姜金有不 断见到熟人,一路打招呼,脸上绽放难得的笑容。 而想替女儿申冤的黄淑华,仍在四处奔波。二年前,她就已提前办理了退休 手续。几年来,她几乎找遍了国内的相关专家,华发早生。黄淑华搜集的媒体记 者、律师、专家的名片有厚厚的一叠,上百张。 “我找了检察院,检察院说已决定不抗诉。”黄淑华说,现在她既悲愤又感 到无奈,不知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而那些指责姜家的人,那些帮助黄家的人,那些同情姜家的人,那些媒体, 那些网民,他们是旁观者,还是局中人? (XYS20060724)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