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关于潘知常教授“吃窝边草”的新发现,及其抄袭食物链分析 陈浩 如我前文所说,潘知常教授大作《批判的视境:传媒作为世界——西方传媒批判理论的 四个世界》,许多段落和观点是抄袭他人的;并且,该文里面很多段落还是先在其作为 第一著作人的著作《传媒批判理论》发表的! 按照作者《后记》,该书除了章戈浩等人所写的两章外,都是“我(潘知常教授)带领 博士、硕士研究生完成的”(这个带领一词用的很滑头,如果有问题,就是他人的;如 果没有问题,著作权就算自己的) ——可惜,他还是失算了!读了下文,各位就会知道,他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 我前文论及,《批判的视境》不少段落(包括观点和材料)是与他人之文“略同”的。 今天我要谈的是,与“外人”“略同”也就罢了,特别让人惊讶的是潘知常教授还毫不 仗义的“略同”了曾经的合作者的文章! 章戈浩曾经有一文《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学术地形图》(说明,该文原发表于2001年的文 化研究网,现在仍然可以在多个网站查询到,但是其原始出处由于文化研究网的关闭而 只能从这里看到: http://cache.baidu.com/c?word=%B4%AB%B2%A5%3B%D5%FE%D6%CE%3B%BE%AD%BC%C3%3B%D1%A7%3B%B5%C4%3B%D1%A7%CA%F5%3B%B5%D8%D0%CE%3B%CD%BC%2C%C4%EA&url=http%3A//www%2Dstaff%2Elboro%2Eac%2Euk/%7Essghz/articles/special16%2Ehtm&b=0&a=5&user=baidu ) 据潘知常自己在后记里面说,2002年,章戈浩受潘邀请独立撰写了《传媒批判理论》的 第三章。如此说来,章戈浩显然属于其曾经的合作者吧?是的。章戈浩在没有人“带领 ”的情况下,写作《传媒批判理论》的第三章时,显然会参考自己的《地形图》一文, 这不奇怪。奇怪的事情在这里: 章戈浩《地形图》: 相对传播经济学或是政策研究,传媒政治经济学却致力于揭露传媒的两个神话:一是关 于"公众服务神话”,不否认传媒有公众服务的功能,但这"公众服务"和妨碍媒介企业大 亨们赚钱的需要;二是关于言论自由竞争的神话,人们常一厢情愿地认为,观点的自由竞 争的神话是获取真理的惟一可靠的途径,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思想,若能够自由竞争,最后 得胜的会是真理,但实际上只是一个神话。(章戈浩在《传媒批判理论》里撰写的第三 章(153页),一部分内容与上文完全相同。) 现在,对比潘《批判的视境》: 传媒政治经济学致力于揭露传媒的两个神话:一是关于“公众服务神话”。从表面上看 ,传媒并不否认传媒有公众服务的功能。但这种“公众服务”却与媒体企业大亨们赚钱 的需要彼此抵牾;在他们看来,大众传播领域日益商业化、私有化,市场原则取代公共 服务原则、大众传播业作为公共服务机构角色也被文化产业部门角色所取代,因此,从 资本和政治角度考察媒体因权力滥用而导致的异化趋势,必须成为传媒批判理论的重要 组成。二是关于“言论自由竞争”的神话,人们常常一厢情愿地认为,大众传媒与客 观、公正、多元化、新闻自由等一脉相承,实际媒体已经沦落为资本权力的获利工具, 媒体在本质上也往往成为反民主的工具。 ——以上,观点和语言与章戈浩基本雷同,唯一不略同的只是多了两句连缀和引申。 章戈浩《地形图》: 相对于文化研究,特别是后阿尔杜塞式的意识形态分析,政治经济学者们对文本、意识 形态的兴趣远远比不上对于所有权、商品的兴趣。借用政治经济学的术语,传播政治经 济学者们更重视文化商品的“交换价值”,而意识形态主义者关注的则是使用价值。政 治经济学者来说,在商品生产主导的社会里,传媒产品的交换价值是第一重耍的,资本家 投资传媒首先是为了赢利,意识形态只是传播工业的副产品。传播学者应优先研究信号 的经济运作,而不是它的意识形态运作。(章戈浩在《传媒批判理论》里撰写的第三章 (153页),部分文字与上文完全相同。) 对比潘《批判的视境》: 相对于意识形态批评(以及后来的文化研究),政治经济学派对意识形态的兴趣远远比 不上对于所有权、商品的兴趣。借用政治经济学的术语,传播政治经济学者们更重视文 化商品的“交换价值”,而意识形态主义者关注的则是使用价值。对政治经济学者来说 ,在商品生产主导的社会里,传媒产品的交换价值是第一重要的,资本家投资传媒首先是 为了赢利,意识形态只是传播工业的副产品。因此,传播学者应优先研究传媒的经济运 作,而不是它的意识形态运作。 ——以上,观点和语言完全雷同,唯一不略同的只是多了两个画蛇添足的词和词组。 我限于精力,不可能查找许许多多的可能存在的更多的剽窃内容。但是仅仅以上就已经 触目惊心了,并且已经具有分析价值了。大家也许都能感到,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 我们可以看出潘知常教授《批判的视境》的抄袭食物链如下: ·2001年,章戈浩撰写《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学术地形图》一文,贴在网上; ·2002年,章戈浩在没有人“带领”的情况下,独立写作《传媒批判理论》的第三章时 ,将自己的《地形图》一文的部分文字收入该章中; ·潘知常教授在“国内外数十所著名大学”演讲时,将属于章戈浩知识产权的文字,以 他个人独立署名的形式在这些大学传播,以此追名、牟利(我们甚至大致可以计算出其 追名、牟利的量化数字); ·此后,潘知常教授将演讲稿《批判的视境》贴在自己的博客上,以他个人独立署名的 形式和网络出版物的形式固化“自己的作品” 和知识产权,并在不同场合以论文形式 发表; ·潘知常教授在博客里面预告,下一步,将在2006年5月正式出版上述内容的图书,继 续侵吞张远山、陶东风、陈阳、章戈浩……以及许多无名者的成果。 虽然潘知常教授利用“策划”才能,抄的比较其10多年前聪明,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看 上文中所分析的潘知常教授《批判的视境》的抄袭食物链,就会发现他的最大漏洞出在 :出了书也就罢了,可惜因为终于按捺不住继续抄袭的欲望,终于按捺不住以他个人独 立署名发表的欲望,先是在各个高校巡回的演讲,然后是网上出版,然后是发表《批判 的视境》之类的劳什子“论文”,经过这些“漂洗”工作后,他又以为可以开始着手要 正式出版他一个人“原创的”著作了……唉,一再贪心的追名、牟利使他终于栽进了新 语丝! 提醒各位抄袭者,做文抄公可千万不要象潘知常教授这么傻啊! (XYS2006022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