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地方保护主义与地方新闻媒体报道   ——兼评披露学术造假事件中的新闻报道   作者:左戈   地方保护主义反映了地方区域利益集团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在中国改革进程 中的地方保护主义是一个久治不愈的顽症,所谓"政令出不了中南海"说的就是这 种地方保护主义的顽症。改革以来地方利益集团的形成由来已久,根治它需要在 体制上动大手术。当前在一些地方实行(试行)的干部交流制度、亲属回避制度 等都是针对日益顽固的地方保护主义的有效尝试。   但是,地方保护主义盘根错节,由来已久,有时你就是把一个地方、一个单 位的班子全换完了,那维护一方水土利益的地方保护主义仍然顽强地滋生蔓延, 因为就体制本身而言,上级领导的考察标准(完成经济增长指标)、地方官员的 政绩表现乃至地方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都是与地方保护主义密切相关,当地方政令 与中央政令相冲突的时候,地方行政领导必然会千方百计、"下有对策"地抵制、 阻饶、缓行。   最近的例子是一则关于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围绕学术造假报道的区别的。从 国家政府的改革发展大方向而言,维护科学精神,坚持科学正义,反对学术造假 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新闻媒体则是政府形象的代言人,它必须坚持公开、 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然而,地方新闻媒体毕竟直接地受制于(地方新闻媒体 的管理隶属权的地方党委和政府)地方管理。在中央要求与地方利益一致时,地 方新闻媒体一般会百分之百或者加码宣传报道;而当中央精神和要求与地方利益 不一致时,地方新闻媒体就会百分之八十、百分之三十或者不予转载报道。   比如,最近发生在四川华西医科大学的丘小庆学术造假事件,在中央媒体与 地方新闻媒体报道的侧重性上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   四川新泰克公司质疑丘小庆学术造假的起因较为复杂,但几乎所有四川新泰 克公司与四川华西医科大学专利转让纠纷都与丘小庆关于"新一代抗生素"发明专 利是否学术造假有关。据笔者了解,在四川新泰克公司质疑四川华西医科大学专 利转让真实性长达一年无果的推诿过程中,公司还接触过当地的新闻媒体,希望 媒体关注报道此事,以促使四川大学认真重视、处理此一事件。但是,当地新闻 媒体没有一家敢吃这只螃蟹。对于身边的大学,搞不好会给地方形象抹黑,给自 己带来麻烦。   笔者在翻阅媒体中发现,正是这些地方媒体,曾经连续报道过"四川大学华 西医院移植免疫研究室博导、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基金获得者丘小庆教授,经过 十多年潜心研究,成功研发出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抗菌素的新型抗菌素PH-S A(抗金葡菌工程多肽)。这种俗称为"生物导弹"的药品的出现,结束了人类近 35年在日益强大的耐药细菌面前束手无策的尴尬局面",并且预言它将成为"后 抗菌素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   我想地方媒体当时的报道,显然想的是中央"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又与地 方领导政绩的宣传有关,是为地方大学或者地方领导锦上添花。而如今再出尔反 尔,岂不是自己给自己过不去?   然而"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当拨去"。还是新闻传播媒体走在了前面。   直到六位与丘小庆共同署名的作者要求撤消先前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刊物 《自然》(Nature)上论文的署名权和《新语丝》率先贴出报道丘小庆在国际顶 尖学术刊物《自然》造假蒙人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丘小庆发明新型抗菌素 PH-SA(抗金葡菌工程多肽)的科学制假案才终于在国内大小媒体曝光。曝 光的源头仅仅是《新语丝》的《也说说丘小庆》的文章贴出和《北京科技报》整 版刊登出《中国学者被指造假》的披露文章。   《新语丝》的帖子和国内异地媒体的率先报道,成为揭露国内教授学术造假 的导火索。数家媒体相继全文或者新闻转载了《北京科技报》登出的《中国学者 被指造假》一文。《北京青年报》还以《中国很可能也出个黄禹锡》为标题,指 出"中国学术环境太急功近利,出个黄禹锡很有可能。"此事进一步引起高层媒体 的关注,《人民网》又以《川大教授《自然》发表论文被曝造假》为题转载了 《北京青年报》的披露文章。   此时地方媒体再也不可能鸦雀无声,有趣的是作为地方媒体代表的《成都日 报》、《成都商报》都开始积极密切地开始关注"四川大学教授卷入科技造假"事 件,并开设了追踪报道栏目。在新闻媒体的密切关注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举行 了新闻媒体见面会,由四川大学主管科技的副校长李光宪代表学校表示对于丘小 庆教授论文真实性问题,学校已经启动调查程序。并表示四川大学将维护科学的 尊严,对任何违背科学精神的学术造假的人和事将严肃查处。   终于,在新闻媒体的舆论压力下,四川大学对丘小庆学术造假事件有了一个 正式的正面回应。   也许正是四川大学积极而中肯的表态,四川大学对丘小庆学术造假事件进一 步引起了中央一级国内著名媒体的关注。先是1月19日《南方周末》头版醒目刊 出标题《谁制造了"中国黄禹锡"事件?》的长篇文章,而副标题是:它是"35年 来的抗生素奇迹"?是中国科学家在国际科学界扬眉吐气的实例?还是一个根本 不存在的物质?   紧接着2月21日,中央电视台"中国周刊"栏目"本周人物"集中报道了发生在 四川大学丘小庆学术造假事件(白岩松主持)。值得玩味的是报道以"是狡诈的 学术造假者,是药到病除的科学奇迹,还是瞞天过海的学术骗局?"和一个"生物 导弹"存在与否引发的"中国版的黄禹锡"为题头语,提到了在同样是在"甚至高官 对电视台发出不利的言论"下,"韩国的首尔大学及媒体扛住了。最后黄禹锡造假 终于真相大白。"    也是在媒体的追踪报道与集中披露下,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开始关注这一事 件。教育部发言人在举行的2006年第一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针对东方早报记者关 于学术造假问题时说,"我们注意到四川大学海归教授造假事情,教育部可以肯 定地告诉您,教育部将配合科技部等相关部门和有关大学进行认真地核实、调查。 我相信,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对您所反映的问题,我们会严肃认真地进行查处。 "   一件高校与民营企业专利转让的合同纠纷,因涉及学术造假,更因为新闻媒 体打破地方新闻保护主义的封锁,一时间成为国内高层关注、媒体追踪的热点报 道。如果不是媒体的介入和深入报道,此事可能早就不了了之了。   但是,新闻媒体地方保护主义的劣根性(令行禁止)还是顽强地表现了出来。 因为一系列关于四川大学学术造假的报道都可能给学校的声誉和地方行政首长的 形象带来负面影响。作为地方行政主管下的新闻媒体,地方保护主义的举措主要 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有限报道。如《成都商报》《天府早报》等在报道教育部举行2006年第 一次例行新闻发布会表示坚决反对学术造假时,都分别删去了"丘小庆"和"川大" 的字眼。后来成都的地方媒体(如《成都晚报》)在转述新华社、《北京青年报》 报道教育部召开的第3次新闻发布会关于四川大学丘小庆"学术造假"问题时,都 先后隐去了任何涉及"四川大学"和"丘小庆"的句子,好像此事件从未存在。   二是引诱报道。地方媒体《天府早报》等在报道此事件时用了《被指学术造 假 百万元纠纷作怪》的结论性标题;而《成都商报》"市民版"刊出《被指学术 造假 川大教授正式起诉》并三个刻意安排了三个小标题,分别是:1.网上帖子 教授"生物导弹"被指是假的; 2. 川大教授试验 证明我的发明是真实的 ; 3. 本案被告 揭假信不是我们发给网站的。这样,地方新闻媒体以这样的文字 编排故意偏重于挽回四川大学名誉损失,以造成此事件是商业纠纷而且初步结果 已经有了眉目的引诱性报道。   三是封闭报道。自3月初开始,配合着四川大学迟迟未有调查结果出台,地 方媒体突然全部没有了任何关于被指学术造假的报道,异地媒体与四川大学宣传 部取得联系,被告知目前不清楚专家组鉴定的进展情况。四川地方媒体一片哑口, 丘小庆"学术造假"的跟踪报道再不见下文。显然,媒体已经得到了非正式的通知, 除了上面的统一口径外,不得自行报道。   好事传千里,丑事不出门。这是中国传统家训的显规则。在地方新闻媒体保 护主义者的眼里,科学精神是有条件的,披露学术造假是有限制的,新闻媒体的 独立性是相对的,新闻报道的原则性是灵活的。   而在大多数人看来,新闻独立性、开放性的道路则是漫长的。四川大学丘小 庆"学术造假"事件暴露出的问题在于:新闻媒体的地方保护主义依然还十分严重, 尤其在严密的行政指令与管辖下;新闻媒体的地方保护主义将长期顽抗下去,尽 管中央已经明确要采取坚决措施遏制各种形式的学术腐败。   路漫漫其修远兮,谁将上下而求索? (XYS2006032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